下书看 >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389章 异变(三)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第389章 异变(三)

    靖海伯府的书房内,冰鉴的凉气驱不散笔尖的燥热。

    陈恪搁下墨迹未干的狼毫,满意地看着案上那份《请并火器于火药局疏》。

    条陈清晰,利弊分明,火药局改制初见成效,正是将火器研发与制造纳入体系,锻造国之重器的最佳时机。

    “伯爷,西苑来人传旨,陛下召见。”门房老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在门外响起。

    陈恪眉头微挑,心中并无波澜。

    嘉靖老道士召见的时机,倒真是“正正好”。

    他将奏疏小心折好,塞入绯色蟒袍宽大的袖口内衬——这正是预备呈送御览的。

    他整了整衣冠,步履沉稳地向外走去。

    对于嘉靖的召见,他早已习以为常。青词解闷、政务咨询、甚至只是看看他这位“孤臣”是否安好,理由千奇百怪。

    今日,大抵也不例外,正好借此机会递上这份关乎强军的奏疏。

    然而,当他踏出府门,看到候在阶下的传旨太监时,心头那点因奏疏而起的笃定,倏地一沉。

    来人是司礼监随堂太监,平日也算相熟,脸上总挂着几分和气。

    可今日,那张白净无须的脸上,却像是刷了一层薄薄的浆糊,僵硬得没有一丝表情,眼神更是直勾勾地望着前方虚空,仿佛没看到陈恪出来。

    更让陈恪心头警铃大作的是,当他习惯性地、不动声色地将一块成色极好的银饼子塞过去时,那太监竟如遭蛇咬般猛地一缩手,指尖冰凉僵硬,随即极其轻微却又无比坚决地摇了摇头!

    动作幅度小到几乎看不见,但那拒绝的意味,却如寒冰般刺骨!

    一丝强烈的不妙预感,瞬间缠上了陈恪的心头。

    宫里出事了!而且绝非小事!能让司礼监近侍太监连银子都不敢收、连眼神都不敢递的,必然是泼天大祸!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微微颔首:“有劳公公。”声音平稳无波,仿佛未曾察觉任何异常。

    一路穿行在熟悉的宫道间。

    巍峨的宫墙沉默耸立,金色的琉璃瓦在炽烈的阳光下反射着刺目的光芒。

    当值的侍卫、扫洒的宫人、来往的低阶官吏,一切似乎都如常运转。

    甬道两旁高大的槐树枝叶繁茂,蝉鸣聒噪得令人心烦。

    没有任何异样的旗帜,没有压抑的哭声,更没有想象中的兵荒马乱。

    宫禁森严,司礼监掌印沈荇封锁消息的手段,堪称滴水不漏。

    这份“如常”,落在陈恪眼中,却比任何喧嚣都更令人窒息。

    越是平静,底下的暗流便越是汹涌。

    他袖中的手指捻了捻那份《请并火器于火药局疏》,此刻却只觉得这份自己认为能改变大明国运的奏疏轻飘飘的,毫无分量。

    精舍的大门无声开启,沉水香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却压不住那份几乎凝固的死寂。

    引路的太监早已不知何时悄然退下,偌大的空间里,只剩下御榻上那个孤绝的身影。

    嘉靖帝背对着门口,盘膝而坐。素白的道袍在幽暗的光线下,像一片凝固的雪。

    没有诵念,没有批阅,甚至连呼吸都似乎刻意压低了。

    陈恪压下心中翻腾的疑虑,趋步上前,在距离御榻丈许处,依礼跪拜,声音清朗平稳:“臣陈恪,恭请圣安。”

    声音在空旷的精舍内回荡,旋即被那沉沉的死寂吞没。

    嘉靖没有任何反应。

    没有那惯常的“平身”,没有慵懒的回眸,甚至没有一丝细微的肢体动作。

    他就像一尊被时光遗弃的石像,唯有那微微佝偻的背脊,在陈恪锐利的目光中,捕捉到一丝几不可察的、持续不断的轻颤!

    这细微的颤抖,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陈恪心中所有的不安!

    那份不妙的感觉,攀升到了顶点!皇帝,在发抖!这绝不是寻常的召见解闷!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如同铅块般沉重地流淌。

    每一息都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沉水香的青烟笔直上升,在接近藻井处才无声散开。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陈恪几乎以为皇帝已入定。

    一个干涩、嘶哑、仿佛从喉管深处强行挤出来的声音,打破了死寂:

    “……景王……”嘉靖的声音破碎不堪,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磨损感,“……薨了。”

    “薨了”!

    两个字,如同两道撕裂天穹的紫电狂雷,毫无征兆地狠狠劈在陈恪的心湖之上!瞬间激起千重巨浪!

    景王死了?那个正值壮年的景王朱载圳?死了?!

    陈恪的瞳孔骤然收缩!饶是他心志坚毅如铁,此刻脑中亦是一片轰鸣空白!

    巨大的震惊如同无形的巨手攥紧了他的心脏,几乎让他窒息!怎么会?何时?何地?意外?还是……谋杀?!

    几乎在万分之一息的瞬间,陈恪那经历过信息爆炸时代的思维速度被激发到极致!

    无数念头如同高速运转的齿轮般疯狂碰撞、组合、推演!

    无论是意外还是谋杀,一个亲王的暴毙,尤其在这个裕王得子、储位之争看似尘埃落定实则暗流汹涌,开海之议箭在弦上的敏感时刻——

    风暴!一场足以撕裂朝堂、碾碎无数人命运的滔天风暴,已经骤然降临!绝无可能轻易平息!

    “圣上节哀!臣……万死!”陈恪以头触地,冰冷坚硬的金砖透过额骨传来寒意。

    他能说的,唯有这苍白无力的几个字。

    任何安慰在此刻都显得虚伪而多余。

    就在陈恪叩首的瞬间,御榻上的身影猛地动了!

    嘉靖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霍然起身,动作快得带起一阵风!

    他几步就跨到陈恪面前,枯瘦却带着惊人力量的手,如同铁钳般猛地攥住了陈恪的手臂!

    力道之大,隔着坚韧的蟒袍布料,陈恪都能感受到那指骨几乎要嵌入自己的皮肉!

    “帮我……抓住他们……”嘉靖的声音不再是破碎的低语,而是一种压抑到极致的、带着血腥气的嘶吼,如同濒临绝境的野兽!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死死盯着陈恪,目光中交织着滔天的恨意、刻骨的悲痛和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抓住他们!一个……一个也别让他们跑了!查!给朕查!朕要……诛他们九族!诛他们九族!!!”

    那“诛九族”三个字,带着齿缝间磨出的血腥味,反复回荡在死寂的精舍里。

    嘉靖的身体因这剧烈的情绪爆发而猛烈摇晃,话未说完,竟一个踉跄,直直向前栽倒!

    陈恪瞳孔一缩,反应快如闪电!

    他顾不得手臂剧痛和被帝王扑倒的大不敬,腰腹骤然发力,硬生生稳住身形,同时双臂一托,稳稳地架住了嘉靖倾倒的身体。

    入手处只觉得那看似威严的龙体,此刻竟轻飘得骇人,更带着一种脱力的绵软。

    陈恪不敢有丝毫耽搁,小心翼翼、又极其沉稳地将这位瞬间被丧子之痛彻底击垮、体力和心力都濒临枯竭的帝王,半扶半抱地送回御榻之上。

    让嘉靖倚靠在厚厚的黄软枕里。

    此刻的嘉靖,再无半分帝王威仪,更像是一个被命运反复蹂躏、折磨得遍体鳞伤、精疲力竭的垂暮老人。

    他双目紧闭,胸膛剧烈起伏,嘴唇微微翕动,却发不出完整的声音,只有粗重而痛苦的喘息。

    陈恪垂手肃立榻旁,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

    精舍内只剩下嘉靖粗重的呼吸声和那沉水香燃烧时极细微的噼啪声。

    他知道,此刻任何言语都是多余,任何动作都可能成为刺激。

    风暴的核心就在眼前,他需要绝对的冷静,只能等待,等待帝王从这巨大的情绪漩涡中挣扎出水面。

    时间无声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嘉靖剧烈起伏的胸膛终于渐渐平复下来。

    他缓缓睁开眼,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悲痛与疯狂似乎被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封万里的、令人胆寒的清明与决绝。

    “陈恪。”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冽,甚至更加低沉,如同淬过寒冰的刀锋。

    “臣在!”陈恪立刻躬身。

    “即刻领锦衣卫,东厂,大理寺,刑部……”嘉靖的声音平稳得可怕,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精舍的空气里,精准而冷酷,“给朕查!景王府上下,一应人等,近身侍从、往来宾客、太医药方……掘地三尺!所有疑点!所有关联!朕要……水落石出!”

    这道旨意,清晰、明确、不留余地,直指风暴的核心。

    陈恪心头一凛,知道这便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狂风暴雨之始。

    “臣领旨!”陈恪肃然应下,声音掷地有声。

    嘉靖疲惫地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随即再次闭上了眼睛,仿佛刚才那道冷酷的旨令已耗尽了他最后的心力。

    陈恪躬身退出精舍,轻轻带上厚重的殿门。

    门外,西苑总管太监黄锦早已垂手侍立,手中捧着一卷刚刚拟好的卷轴——中旨。

    黄锦的脸色同样凝重异常,看向陈恪的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同舟共济般的沉重与无声的嘱托。

    陈恪与黄锦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

    无需言语,两人都从对方眼中读懂了同一个信息:风暴已至,万望保重。

    陈恪接过那卷沉甸甸、仿佛承载着无数人命与血火的中旨卷轴,毫不犹豫地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