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民国的先生 > 第48章 谁主沉浮?(四)

民国的先生 第48章 谁主沉浮?(四)

    苏俊望着窗外,

    长长地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接下来,该轮到外蒙古的事了。”

    莫老邪见他神色凝重,不像平日那般从容,不由凑近了些,轻声问道:“外蒙古那边……有什么岔子了?”

    “这事儿说来话长啊……”

    苏俊眉头紧锁,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想当初徐树铮将军率兵进入,才将外蒙收回来。可如今呢?在沙俄的暗中挑唆下,它又开始跟咱们华夏离心离德了……”

    “那眼下可有什么法子?”龙军长脸上满是焦灼,急切地追问道。

    “办法……”苏俊沉吟着,眉头拧成个疙瘩,“北洋政府对沙俄本就畏首畏尾,那边的军阀乔巴山又跟沙俄勾连得紧,眼下确实没什么立竿见影的法子。不过……”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亮芒:“外蒙那位格鲁派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不是已经圆寂了?按规矩总得寻转世灵童吧。乔巴山是禁了宗教,可老百姓几千年的信仰,哪是说禁就能禁绝的?”

    苏俊往前倾了倾身,声音里添了几分笃定:“真要找到了转世灵童,按例得由中央出面金瓶掣签认定。到了那时候,咱们的机会不就来了?”

    莫老邪一听这话,当即抚掌大笑起来:“哈哈哈……”

    一旁的龙军长却看得一头雾水,望着笑得开怀的莫老邪,忍不住开口道:“你们翁婿俩这是打什么哑谜?我怎么听不明白?”

    莫老邪这才收住笑,看向苏俊,眼中带着几分赞许:

    “贤婿,我现在才算明白,你先前让苗疆公主在蒙古一带,托喇嘛们寻访有佛性的孩童,原来是为了这桩事!”

    他点了点头,连声赞道,“这一招,真是高啊!”

    苏俊唇边勾起一抹浅笑,看向龙军长解释道:“龙军长,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若要名正言顺,总得经过中央认可的程序。苗疆公主在蒙古一带寻访有佛性的孩子,便是提前布下的棋——若真能寻到合缘的孩童,将来经金瓶掣签认定,既能顺应民心,也能让中央在蒙事务上占住理法。”

    龙军长这才恍然大悟,眉头渐渐舒展:“原来如此!这法子既避开了与沙俄、乔巴山的正面冲突,又能从根上稳住民心,确实是高招。只是……苗疆公主那边,寻访得如何了?”

    莫老邪接过话头,眼中闪着精光:“据她传来的消息,已经在漠北一带寻到两个颇有慧根的孩童,只是年纪尚幼,还需再观察些时日。不过这事儿急不得,稳妥为上。”

    苏俊点头附和:“正是这个道理。乔巴山想禁绝信仰,本就违逆民心,咱们只需顺着这千年的传统走,把该做的规矩做足,民心自会向着咱们。”

    “蒙古的事说完了,接下来该聊聊东三省了吧?”龙军长话锋一转,笑着说道。

    “东三省这地界,北邻沙俄,东接朝鲜,跟小日子更是隔海相望,地缘上实在不算安稳。”

    苏俊沉声道,“如今小日子已经吞并了朝鲜,按他们那田中奏折里的说法——‘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满蒙’,可想而知,他们对东三省动手,怕是不远了。”

    他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忧虑:“眼下张作霖张大帅,还在靠着小日子的势力制衡沙俄,这简直是与虎谋皮,太危险了!依我看,咱们华夏的抗日烽火,将来必定从东北燃起。”

    话虽如此,苏俊心里却暗自斟酌——他清楚历史的走向,可毕竟曾为中山先生多续了一年半的性命,难免担心历史会偏离轨道。只是他没料到,历史竟有如此强大的纠偏之力,该来的似乎终究躲不过。

    龙军长听到这话,眼睛顿时瞪得溜圆,半晌才回过神来,一脸难以置信地说道:“这……这怎么可能?张大帅刚打下北京城,这事让中山先生也因此郁气难平,眼下军力正是鼎盛,手下的将军更是个个能征善战,小日子难道真敢打他的主意?”

    苏俊闻言,眉头微蹙,声音沉了几分:“张大帅确实是条汉子,在东北经营多年,手腕硬气,可他那个儿子张学良……”

    话没说完,他便摇了摇头:“真到了危急关头,怕是难堪大用。都说虎父无犬子,可这位少帅,性子太软,又缺了几分担当。将来若真有事,我怕他第一反应不是扛住,而是想着怎么往后退。”

    莫老邪在旁叹了口气:“是啊,听说这位少帅平日里耽于享乐,手里握着好牌却未必能打明白。张大帅若在,小日子或许还得掂量掂量,可若换了他……”

    “何止是掂量。”

    苏俊接过话头,语气带着几分笃定,“真到了小日子动真格的时候,依他那性子,怕是不等硬仗开打,先就想着撤军避战了。到时候东北那片沃土,怕是要白白落入他人之手。”

    龙军长听得直咂舌:“这……这要是真的,那东三省可就悬了。老子英雄,儿子却成了逃跑将军,这叫什么事啊!”

    莫老邪眼睛一亮,像是突然想通了什么,连忙看向苏俊,连声问道:“贤婿,莫非你让赫黄旗训练那么多人去东北,就是为了将来跟小日子开打做的准备?”

    苏俊缓缓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这话。他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望向窗外,像是已经看到了东北大地上未来的风雨。

    但他随即话锋一转,语气沉了沉:“要说单凭他们,想对抗整个小日子,或许还不够分量。可我盼着,正因有他们在,能让我华夏儿女的骨头,再硬上几分。”

    此时,龙军长对这层层布置已是心服口服,他望着苏俊,郑重开口道:“苏先生!汉朝的诸葛孔明,当年怕是也不如先生这般深谋远虑吧!”

    苏俊闻言摆了摆手,神色淡然:“龙军长过誉了。孔明先生是千古贤相,我怎敢与之相比?不过是看着家国危难,做些力所能及的打算罢了。”

    莫老邪在旁笑道:“贤婿倒不必过谦。孔明当年在隆中定三分天下,你如今在这方寸屋舍里,为蒙古、为东北布下这许多棋子,这份远见,可不是寻常人能及的。”

    龙军长连连点头:“大当家的说的是!就说这赫黄旗的人,若真能在东北扎下根,将来小日子真敢动手,好歹有股子能跟他们拼的力量,总好过到时候手忙脚乱。”

    苏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深邃:“乱世之中,多一分准备,便多一分生机。咱们能做的,就是在风雨来之前,把能撑住的柱子,再立得牢一些。”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屋内三人一时无话,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场关乎家国命运的博弈,早已在看不见的地方,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