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 第245章 南洋橡胶树

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第245章 南洋橡胶树

    他转身往亭外走去,走出几步后,他突然回头,月光为他的侧脸镀上一层银边:

    \"雄英啊,记住爷爷今晚说的话。这江山...迟早要交到你们父子手上。\"

    朱雄英郑重地长揖到地:\"孙儿定不负爷爷期望。\"

    待朱元璋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朱雄英仍站在原地。

    露水打湿了他的靴尖,凉亭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

    朱雄英回到东宫时,已是日上中天。

    虞倾颜仍在灯下等候,见他归来连忙迎上前。

    朱雄英轻轻握住她微凉的双手,温声道:

    \"我已命锦衣卫暗中去寻师太下落,你别太忧心。\"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枚令牌给她看。

    虞倾颜眼眶微红,轻声道:

    \"殿下不必宽慰我。师父行事向来神出鬼没,既然她有意避开,怕是...\"

    \"放心。\"朱雄英打断她的话,\"师太信中既说''时间不多了'',必是遇到了棘手之事。我既答应寻她,就一定会找到。\"

    安抚好虞倾颜后,朱雄英有些闲不下来了。

    玉罗刹信中两次提及\"时间不多了\",加上老朱今晚那番意味深长的话,让他意识到必须加快步伐。

    随口扒拉了两口吃的,他便带着二虎直奔工部。

    工部衙门位于洪武门内东侧,与吏部、户部、礼部等衙门自北向南排列。

    经过扩建后的工部占地极广,朱红色的围墙内,办公区、库房、附属作坊错落有致。

    建筑风格庄重简朴,飞檐下的斗拱却雕刻着精巧的匠作纹样,彰显着此处与众不同的职能。

    \"殿下,这边请。\"门口的引路小吏躬身带路。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工部正堂。

    朱雄英示意二虎在门外等候,自己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

    正堂内,工部尚书秦逵正伏案疾书,对来人毫无察觉,朱雄英摆了摆手让小吏下去。

    随后自己悄悄走到秦逵身后,发现案上铺着一张奇怪的图纸——上面画着数个相连的金属容器,旁边标注着\"硝石\"、\"硫磺\"等字样,还有一些复杂的反应方程式。

    \"这是...\"朱雄英刚出声,秦逵猛地回头,见是太孙驾到,慌忙起身行礼。

    \"臣参见殿下!\"

    朱雄英摆摆手:\"秦卿在看什么?这般入神。\"

    秦逵闻言顿时来了精神,指着图纸兴奋道:

    \"殿下给的化学书真是旷世奇书!\"

    \"匠作司的老师们研读后,不仅改进了火药配方,还将粉末状火药压制成颗粒,燃烧效率提高了三成有余!\"

    他指着图纸上一处复杂结构:

    \"这是正在研制的高爆炸药装置。根据书中''硝化反应''的原理,将浓硝酸与...\"

    朱雄英连忙打断:

    \"此事机密,切勿外传。\"他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参与此事的工匠,都要登记在册,严加管控。\"

    \"殿下放心!\"秦逵拍着胸脯保证,\"所有工匠都签了保密文书。再说...\"

    他嘿嘿一笑,\"有您许诺的升官加爵,这些人废寝忘食地钻研,连家都不愿回了!\"

    朱雄英满意地点头:\"其他项目进展如何?\"

    \"正要请殿下过目!\"秦逵引着朱雄英穿过几道回廊,来到后院一处宽敞的作坊。

    推开厚重的木门,热浪扑面而来。

    作坊正中,一台巨大的金属装置赫然在目——长约两米,宽约三米,通体由精铁打造,活塞、气缸、飞轮等部件一应俱全。

    \"这就是按殿下图纸所制的蒸汽机!\"秦逵骄傲地介绍,\"已经试验过三次了。\"

    随着秦逵一声令下,工匠们开始往锅炉注水,点燃下方的焦炭。

    不消片刻,水沸汽腾,活塞在蒸汽推动下缓缓运动,通过连杆带动飞轮开始旋转。

    \"转速达到每分钟二十转了!\"一个工匠高声报告。

    朱雄英仔细观察着机器运转。

    随着温度升高,飞轮转速越来越快,很快达到五十转。

    但就在这时,气缸接缝处开始冒出白汽,固定用的木条发出不祥的\"吱嘎\"声。

    \"殿下小心!\"秦逵突然拉住朱雄英向后急退。

    二虎迅速跳到朱雄英面前将他护在身后。

    \"砰!\"

    一声巨响,高温蒸汽夹杂着沸水从接缝处喷射而出。

    固定气缸的榆木条被巨大的压力崩断,碎片四溅。所幸撤离及时,无人受伤。

    待水汽散尽,朱雄英上前检视。

    他摸了摸气缸接缝处:\"问题出在密封材料上。榆木耐不住高温高压。\"

    \"正是。\"秦逵擦着汗道,\"铸铁件之间的密封始终是个难题。试过麻绳浸油、黏土混合石灰,都撑不过两个时辰。\"

    朱雄英沉思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蒸汽机的外壳,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响:\"我记得南洋有一种树,割开树皮后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凝固后就成了带弹性的树胶。\"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这种树当地人叫''流泪树'',汁液晒干后既防水又有韧性。\"

    秦逵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连忙转身对身后的主事喊道:\"快!快去礼部问问,这些年南洋进贡的贡品里有没有这种东西!\"那主事刚要跑出去,又被秦逵叫住:\"等等,直接找李尚书!就说太孙殿下要查!\"

    此时的礼部衙门内,李原名正忙得焦头烂额。他面前堆着三摞半人高的文书:左边是藩王来朝的接待章程,中间是太孙大婚的礼仪流程,右边则是年节祭祀的一应准备。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尚书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手中的朱笔在几份文书间来回切换,时不时还要扶一下滑到鼻尖的老花镜。

    \"大人,这是鸿胪寺刚送来的琉球使节名单...\"

    \"报!钦天监来问祭天时辰...\"

    \"尚书大人!太常寺那边...\"

    李原名被吵得头大如斗,正要把毛笔掷向那个大呼小叫的司务,工部的人就闯了进来。

    \"李尚书!太孙殿下命下官来查...\"

    \"查什么查!没看见本官正忙着吗?\"李原名气得胡子直翘,\"藩王来朝、太孙大婚、年节祭祀,哪件不是火烧眉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