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 第371章 各省网友

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第371章 各省网友

    后世

    时光荏苒,大明已统御寰宇数百载。

    在信息光缆交织的虚拟世界中,关于太祖开国、亢极拓疆的辉煌早已是常识。

    而洪武末年那场由太子朱雄英麾下冠军营执行的、深入西域搅动风云的远征,因其传奇色彩和两位主角——大虎、二虎——非人般的勇武,始终是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尤其是“火州惩戒战”这段插曲,更因其戏剧性和碾压性的暴力美学,常被网友翻出来讨论。

    这天,一个关于“几百年前,大明猛将大虎二虎西征谁更猛?”的帖子又被顶了上来,瞬间引爆了各大行省网友的讨论热情:

    韩省网友: 还用问?!大虎将军那三箭定乾坤的气势,二虎将军斧劈山河的勇力,一看就是我们韩省的血脉!只有我们韩省人才能拥有如此神勇的基因和泡菜赋予的无穷力量!@大明历史研究院 赶紧出报告正名啊![泡菜坛子表情]

    熊省网友: 楼上的泡菜吃多腌坏脑子了吧?[伏特加瓶表情] 大虎将军那把九石弓,拉开需要的臂力比我们西伯利亚棕熊的全力一击还猛!二虎将军冲锋时那股碾碎一切的势头,只有我们熊省广袤冻土锤炼出的真汉子才能匹配!你们韩省?呵,练练花郎道表演还行。认祖归宗也得讲基本法!

    鹰省网友: 冷静,伙计们,让专业的来![白头鹰表情] 从军事角度看,这场遭遇战是教科书级别的“不对称碾压”。冠军营的装备(全身板甲、精钢武器、神骏战马)、训练(高强度长途行军后瞬间投入战斗)、纪律(令行禁止)和单兵素质(大虎二虎是bUG级存在),对火州以及西域各国武装形成了跨时代的代差。特别是大虎将军在火州国的心理战术——原地休整等对方集结,再以雷霆手段立威斩首,最后立碑宣示主权,效率高得可怕。这波操作,放鹰省军事学院能讲一学期!

    咖三省网友:*啊~朋友们,讨论勇猛为何要执着于地域呢?[双手合十表情] 大虎二虎将军的勇武,是湿婆神赐予大明、护佑太子的神性显现!那三箭贯穿的不仅是敌人的头颅,更是击碎了愚昧的“我执”;那巨锤挥舞,如同迦梨女神涤荡邪恶!我们应该关注其精神内涵,而非纠结于他们前世在哪片土地冥想…当然,如果非要说,咖三省的瑜伽绝对能练出那种体魄!

    哈省网友:[狗头表情] 哼!我们哈省(原土耳其)的祖先,草原上的雄鹰,弯刀所指所向披靡!但大虎二虎… 不得不承认,他们是真正的“巴图鲁”(勇士)!两百步外弓开九石,人马俱碎!冲锋陷阵,人马皆飞!这力量,这气势,比我们传说中的祖先还要生猛!认了!不过,他们的战术肯定借鉴了游牧精髓![烤肉串表情] 致敬!

    骆驼省网友(中东诸省):[骆驼表情] 作为沙漠子民的后代,我们最清楚在戈壁中长途奔袭还能保持那种战斗力的恐怖!火州那些蠢货居然敢去招惹… 大虎将军选择背靠风蚀岩柱扎营,进可攻退可守,视野极佳,一看就是沙漠战老手!立碑宣示更是神来之笔,比我们祖先刻在石头上的战功宣言更直接有效!震慑力拉满!服气!

    交趾省网友(东南亚诸省): [水果表情] 我们交趾这边老辈人吓唬小孩都说:“再哭!再哭就把你送给大虎将军当箭靶!”[笑哭表情] 那块“天威碑”的拓片还在我们省博物馆放着呢,每次看都觉得脖子凉飕飕… 太狠了,也太帅了!这才是真正的大明军威!韩省熊省你们别争了,猛男属于全体大明子民![点赞表情]

    帖子热度持续飙升,关于大虎二虎的勇武、冠军营的强悍以及那块成为永恒警告的石碑的讨论,在各大行省的虚拟社区里不断发酵,成为连接古今、跨越地域,共同膜拜那段铁血传奇的纽带。

    而那份源自洪武末年的、对大明威严的敬畏,早已深深融入这个庞大帝国每一个行省的血液之中。

    ...

    应天府

    应天府,大明帝国的煌煌心脏,此刻正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带着历史重量与未来期许的忙碌浪潮所席卷。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仅仅是冬日的凛冽,更充斥着纸张摩擦的窸窣、急促的脚步、算珠碰撞的脆响以及远方驿马奔入城门时铜铃的叮当——这是洪武年的最后一个月。

    当一个月后子时的钟声敲响,烙印着太祖朱元璋开天辟地伟业的“洪武”二字,便将正式成为史册上辉煌而永恒的篇章,永远铭刻于帝国的记忆深处。

    一个崭新的纪元——“亢极”,属于新帝朱标的年号,将如旭日般冉冉升起,承载着帝国上下对更加恢弘盛世的无限憧憬。

    在这历史转折的节点上,整个应天府仿佛一座精密而庞大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超负荷运转。从巍峨宫阙到六部衙署,从繁忙街市到各司其职的工坊,无人能置身事外。

    帝国中枢,六部衙门灯火彻夜不熄。

    兵部。

    犹如前线战鼓的延伸,值房内人声鼎沸,地图铺满案几。

    行营司的官吏们嗓子嘶哑,仍在核对发往西域冠军营的最后一批粮秣、甲胄补充清单,计算着万里之外大虎二虎可能需要的每一份支持,确保帝国最锋利的刀刃永不卷刃。

    职方司则紧盯着更广阔疆域上任何可能的波澜,信报如雪片般飞来。

    户部。

    则如同帝国的血脉泵站,算盘珠响彻云霄。度支司正进行着洪武朝最后的岁入岁出决算,堆积如山的鱼鳞册与黄册等待着最终的朱批;

    仓场司则忙于调度各府库物资,为新帝登基后的元日恩赏、春耕赈济、以及庞大的官僚体系运转预备着“亢极”年的第一份底气。

    民生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户部吏员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