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回69:带着妻女渔猎荒野 > 第309章 三千斤粮食入库

重回69:带着妻女渔猎荒野 第309章 三千斤粮食入库

    前几年,梁金泉儿子结婚。

    老梁一口气摆了50桌。

    有肉有鱼,每桌还额外供应香喷喷,白嫩嫩的大馒头。

    随即,老洪安排工作人员给王川过秤。

    称出200斤一等米和100斤二等白面。

    凭票供应的三等米,每斤1毛5。

    不要票的大米价格不菲。

    一等大米一斤价格2毛7分。

    “洪站长,黑豆和黄豆能不能也卖我一些?”

    等待称重的过程中,王川看到仓库左边,堆着装有豆子的大箩筐。

    里边装着黄黑两种颜色的豆子。

    “黄豆可以磨豆腐,你买黑豆干啥?”

    老洪不解道。

    梁金泉哈哈笑道:“老洪,这小子在要未雨绸缪,他家除了盖房子,你猜猜,还准备弄点什么啥?”

    老洪玩笑道:“总不会盖个地主院,雇长工和丫鬟伺候他吧。”

    “王川可没这么大的胆子,他准备买马,养马。”

    梁金泉说道。

    “我的妈!王川同志,你是捡了金山银山,还是挖到了地主浮财……”

    老洪大脑嗡嗡作响。

    五十年末建立公社,包括土地和牲口,一切从归集体。

    只有集体才能养马养牛。

    要让马和牛膘肥体壮,黑豆成了重要饲料。

    相比于黄豆,黑豆主要用途只有一个,喂牲口。

    困难年月和战争时代,不少人将黑豆当成粮食。

    只不过这玩意能够顶饱,但是饿得也快。

    而且吃进去容易,再想给它拉出来就难了。

    因此,黑豆又被称为牲口粮食。

    除了生产队和大队,会定期来买一些。

    一般人连问都懒得问。

    王川继续说道:“黑豆和黄豆都是啥价格?要是便宜的话,能不能多卖我点?”

    “你这个同志还真是能顺杆儿爬,黑豆6分钱一斤,不需要凭票购买,黄豆的话,有票八分一斤,没票1毛3一斤。”

    “老洪,你这点钱对王川来说,那就真就是九牛一毛。”

    梁金泉心情不错,再次开王川的玩笑。

    王川兜里鼓鼓的,最不缺的就是票子。

    老洪也是个精明人,大笔一挥卖给王川黄豆和黑豆,各自1500斤。

    运输啥的,王川不用担心。

    粮站有车可以帮忙运送。

    黄豆,黑豆,白面,大米,一次性地送回张家屯。

    一个小时后,几个满满的大麻包被工作人员放在了小型卡车上。

    老洪单独将王川拉到一把,笑眯眯地说道:“王川同志,以后再来公社,多到粮站走动走动,我和老梁一样,最喜欢交朋友,特别喜欢交你这样的能耐人。”

    “那以后,我就经常过来打扰您了。”

    王川笑着说起自己也喜欢交朋友。

    山里跑的,江里游的。

    但凡老洪有需要,王川都能帮忙。

    要问公社哪个单位油水最厚,排名第一的必然是供销社,紧随其后的便是粮站。

    别看粮站每年,只有秋天的时候才显得格外热闹。

    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天,二十几天的公粮日。

    站长挣得不见得比供销社主任少。

    老百姓挨家挨户地过来交粮食,交的粮食合不合格,品质有没有问题,全是粮站站长一句话决定的。

    说你送的是陈芝麻烂谷子,长一百张嘴都辩驳不过人家。

    足额足数把粮食交过来。

    转眼少了一二十斤。

    只能说你根本就没有准备齐,敢说粮站动了手脚?

    等着瞧,人家收拾你的方式没有十种也有八种。

    跟着卡车回到屯子,王川先将自行车从卡车后车厢拿下来,又帮着两名随车工作人员把大麻包搬运到仓房。

    “爹,囡囡今晚要做大米饭,还有吃糖三角。”

    “行,爹亲手给你蒸带嘎巴的大米饭,再给你单独蒸一笼白嫩的糖三角。”

    送走粮站工作人员,王川家的仓房被粮食堆满。

    算上黄豆,黑豆,大米,白面,整整3000多斤的粮食。

    囡囡幸福地伸手趴在装大米的麻袋上面。

    小嘴巴流着哈喇子。

    只有好大米蒸出来的锅嘎巴才好吃。

    香香脆脆,一点都不硌牙。

    徐秀云挺着肚子站在王川身旁,说道:“阿川,买这些粮食花了多少钱?”

    “黄豆和黑豆,花了285元。”

    “至于大米和白面,差不多100吧。”

    王川知道徐秀云要说啥,率先说道:“媳妇,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拼命地往家拿钱,你就可劲地造。”

    “有钱能买到东西,这不比啥都强,换成早年,任你有金山银山,买不到东西不还是得饿死吗。”

    王川没有花一张粮票,得来了大批粮食,既合规又不合规。

    有粮站站长背书。

    王川别说买几千斤粮食,就算买上万斤,也能变成议价粮。

    与国营工厂的计划生产一样。

    每年完成了上面下达的公粮收购任务,其余收购的粮食,粮站会采取高进高出的销售原则。

    高进指的是高价买入。

    公粮收购价约在7分到8分钱一斤。

    这些钱不会直接落到老百姓口袋。

    而是交给大队,再由大队核算成公部分工分分给老百姓。

    余粮收购价在9分到1毛。

    这就是高进。

    至于高出,更容易理解。

    高价买进,肯定要高价卖出,亏谁都不能亏集体。

    因此部分地区。

    主要是东北,诞生了议价米粮这个词。

    别看可以不用粮票购买议价粮,

    也不是谁想买就能买到。

    上面规定是高于收购价对外销售。

    至于高出多少,又卖给你多少。

    里边的主动权可就大了。

    除了议价粮,还有一种粮食可以不用票,就能进行大量购买。

    生产队出面,以公对公的方式向粮站买辆。

    又被称为返销粮。

    完成公粮上交任务,余粮又不足以令队里贫下中农度过春荒。

    生产队的头头脑脑会向上面打申请。

    购买一定数量的返销粮。

    和议价粮一样,返销量也是有门道的。

    价格高,给得少。

    粮站和公社还会见人下菜碟。

    跟他们关系好的生产大队,能够优先获得返销粮。

    反之。

    等三年五载是等,几天几个月也是等。

    人情世故这句话,王川玩得明明白白。

    加上有供销社主任梁金泉当引荐人,粮站站长老洪需要结交王川这位渔猎能手。

    这才大笔一挥。

    批了上千斤的黄豆和黑豆。

    其他百姓能和粮站站长,笑模笑样地说上几句话。

    都算是人家卖你面子。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导致议价粮和返销粮,只存在于少部分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