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 > 第206章 愚公移山,风吹博浪沙

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 第206章 愚公移山,风吹博浪沙

    元初六年,三月季春。

    羽林军骑马散开。

    呈半圆将车队保护在内。

    铁牛率亲卫安营扎寨。

    当地郡守则将所需粮草送来。

    天子巡狩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行。

    数个月前,就已做好规划。

    沿途郡县都需提前准备。

    就类似是行军。

    每日行进多少都是有规划的。

    “卜阁主可还吃得消?”

    “有劳奉帝担心。”卜算子淡定抬手,“老朽许久未曾下山,此次正好是当游历民间,看看大奉的大好河山。”

    “那就好。”

    奉帝面带微笑,介绍道:“此地为三川郡阳武县,这块地方被誉为博浪沙。四周有大泽和芦苇,且有诸多野鸭,常有猎户在芦荡地中搜寻。”

    “博浪沙……”

    春风吹过。

    宁阙抬起头来。

    这片沼泽地可不好走。

    车驾多次陷进泥沙中。

    他们这才暂时修整。

    奉帝看向远处,“卜阁主可看到前方留下的车辙?”

    “嗯。”

    “各国车驾大同小异,而轮轨相距不同。大奉以六为吉数,故相距六尺。而大商则用七尺,高句丽五尺余……这就令行商很麻烦,有时就会翻车。”

    “的确。”

    卜算子点了点头。

    早些年时,神州更为混乱。

    小国林立,军阀割据。

    他们有自己的制度。

    那时候战场主力还是战车。

    所以各国战车都不相同。

    就像这一道道车辙,如果是相同的轮距,车驾便可沿着车辙而行,反倒会很平稳。若是轮距不同就麻烦了,稍不留神就可能翻车。

    “所以,历代奉帝都要统一神州。”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长治久安。”

    “卜阁主,你认为呢?”

    卜算子只是浅笑点头,没有多言。奉帝确实有些本事,根据这小小的车辙,就能引申出统一的话题,借此佐证自己用兵的合法性。

    “郡守,将簿册取来。”

    “诺。”

    三川郡极其重要。

    是大奉东出的必经之路。

    当地有河、洛、伊三川而闻名。

    郡守是丞相长子,司马骜。

    镇守三川郡数年,颇有才干。

    军政一手抓,治理得井井有条。

    司马骜已过而立之年,他和弟弟司马翼是大奉青壮派最出色的。两人一文一武,享誉盛名。

    他将早早准备好的簿册递上。

    他数月前就已得到消息。

    奉帝即将东巡,封禅泰山。

    从那天开始,他就在着手准备。

    奉帝没有隐瞒的意思。

    将簿册摊开在桌上。

    甚至是让卜算子亲自看。

    “二百多年前,三川郡是魏国的。”

    “后来魏国衰弱,被大奉击败。”

    “现如今已是我大奉疆土。”

    “阁主也可看看,三川郡如今是百姓安乐。去年粮食大熟,家家户户都有两年以上的存粮。囚徒罪犯连年减少,当地又修了两条官道和水渠。同时增修了三处大型粮仓,用以平准粮价。哪怕去年遭受蝗灾,粮价都没超过百钱。司马郡守,你做得很不错。”

    “臣食奉禄,自当为上分忧。”

    司马骜抬手作揖。

    卜算子耐心翻看,连连赞赏。

    “所以,这就是统一的意义。地大物博,才有谈和平的资本。世人也常言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两百年前,很多人还不死心,想要复立魏国。可现在,还有人会提魏国吗?”

    历史就是如此。

    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开始确实会有痛点。

    可等个两百年,还会有吗?

    三川郡如今是大奉顶尖大郡。

    常住人口超过五万户。

    郡内水系发达,河流交错。

    水力运输相当发达。

    现在谁还会记得当初的事呢?

    他们就是大奉人,不是魏人。

    卜算子并没有急着辩论。

    他在六艺已多次阐述自身想法,他认可大奉的主张,但对做法予以保留。就算是打,也有很多打法。

    “这世间不是只有一条路的。”卜算子遥望前方,缓缓道:“历史会证明,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奉帝以三川郡为例,后人同样会以史书为例。”

    “哈哈,朕相信会的。”奉帝也是爽朗一笑,“小宁曾与朕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一代人不成,那就三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宁阙点了点头。

    他是耐心观察着左右。

    博浪沙这块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远处的芦苇丛极其茂密。

    藏些人是绰绰有余。

    毕竟想要奉帝命的人太多了。

    “司马郡守。”宁阙站起身来,指向远处道:“博浪沙这块地方并不算多安全。让你的人前出,特别是这片芦苇地,更要谨慎些。”

    “诺!”

    奉帝倒是很从容。

    大奉素来尚武。

    皇子们自幼都得练武。

    就是太子,都得去军营历练。

    所以就算有人刺杀也无妨。

    等闲刺客根本奈何不得他。

    “皇兄,要不你别住在中军大营?”

    “不碍事。”奉帝淡定摆手,满不在乎道:“若是真有刺客能进中军大营,倒也是个壮士。况且,未必有人来刺杀。”

    见他如此坚持,宁阙也不再相劝。

    只是让司马骜和铁牛注意防范。

    大奉内部未必就太平了。

    异姓王蠢蠢欲动。

    前太子党蛰伏在暗处。

    这些事只是被奉帝压下去而已。

    宁阙与奉帝共同进了中军大营。

    两人对坐,饮酒吃肉。

    每至黄昏,车队都会停下。

    毕竟是皇帝出巡,安全是第一位。就算没人刺杀,哪怕路上有石子惊扰了天子车驾,这都是大罪。

    “出来一趟可真不容易。”

    宁阙吃着羊肉,感慨不已。

    光这次出巡的花销都是天文数字。

    “皇兄,以后还是少出来几趟。”

    “哈哈,朕知道。”

    奉帝放下簿册,敲了敲宁阙脑袋,无奈道:“你师父还真是油盐不进。这些世外高人,还真是倔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宁阙两手摊开。

    卜算子有着自己的思想主张。

    哪怕不能为人所用,他也不在乎。

    更加不会为了权势而阿谀奉承。

    “罢了,随他吧。”奉帝环顾左右,笑着道:“倒是你这些天也都累了,不去陪陪夫人?”

    “不碍事。”

    宁阙笑着摇头。

    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护奉帝安全。

    况且在军营里面,也不好做什么事。

    “那行,咱们现在下棋?”

    “额……好!”

    宁阙脸色变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