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 > 第251章 曲辕犁,王爷还懂匠活?

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 第251章 曲辕犁,王爷还懂匠活?

    沈青禾在旁帮着分好羊排。

    再递给宁阙。

    对于宁阙所言,她是很支持的。

    在昆仑山时,宁阙曾与卜算子提过。

    若欲治民,则必用官吏。

    可在偏远郡县极易滋生腐败。

    仗着手中权柄,欺上瞒下!

    治民容易,那该如何治官呢?

    卜算子觉得需要加强监管。

    同时提高贪腐成本。

    以严刑律法加以约束。

    从而达到以刑去刑的效果!

    宁阙则认为这些还不够。

    得让他们明白吏者的意义。

    所以,他们这些高高在上不事生产的读书人,就得接受工匠农夫的再教育。届时他们才会明白百姓有多苦,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而不是高高在上,不顾民生。

    最后来上一句何不食肉糜?

    “临淄终究只是郡。”

    “所以,人口肯定是不够用的。”

    “铁牛、白羽,你们是本王的亲卫。正所谓能者多劳,你们不仅要保持常备训练,还得肩负起恢复生产的重担。本王不挑,在当地养鸡养猪,或是结网捕鱼,就算捞上来些海菜都行。实在不行就上山打猎,挖野菜。”

    “诺!”

    没办法,现在临淄穷的叮当响。

    田仲勋这狗东西把值钱的全给拉走。

    临淄郡内没有半点存粮。

    就是宁阙想花钱买都难。

    只能让商贩从别的郡先运来些。

    宁阙还得为后续东征做准备。

    肉菜水果都得提前囤积。

    “公输师兄,工业可是基础。”

    “派遣至各县的大匠先打造农器。”

    “我这几天捯饬出了些农器。”

    “能减轻人力负担,师兄也可看看。”

    “哦?”公输仇顿时来劲了,笑着道:“早就听说师弟还精通匠活,那老朽可要看看是何物。”

    “福伯。”

    “明白。”

    福伯将准备好的图纸转交给公输仇。

    上面都是宁阙亲笔所画。

    有些农器已在泾阳得到应用。

    “曲辕犁?”

    “粪耧车?”

    “筒车?”

    “水排?”

    “……”

    公输仇呆呆地看着图纸。

    这些农器他连听都没听说过。

    他从事匠活多年,也没少和农器打交道。就比如说这耕犁,标注得非常清晰。他简单看了两眼,就看明白其中的关键。

    曲辕犁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整体架构更小更轻。增加了可调节的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

    如此就能更为省力,便于深耕或是浅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绝对是兴农利器!

    “好东西啊!”

    “家主,快让我看看!”

    “还有我,还有我!”

    “嘶……这曲辕犁有点意思啊!”

    “看尺寸应该是更为轻便。”

    “若用来耕地,肯定能更省力!”

    大匠们爱不释手地看着图纸。

    一个个全都是无比好奇。

    等看完图纸,皆很吃惊。

    他们早些年都接触过农器。

    类似耕犁这种农器都很熟悉。

    可这曲辕犁却很独特。

    他们从未看过。

    “师弟,你怎么懂这么多?”

    公输仇是真的惊了。

    宁阙搞得骑兵三神器,改良军械,公输仇都能理解。毕竟宁王这脉可是世代为将,根据作战需要改良军械,也算比较正常。可这些都是农器啊……

    难不成宁阙还经常接触农活?

    他可是大奉的亲王!

    宁阙则是抬起手来,轻笑道:“算不上多,我只是接触过些而已。根据百姓生活所需,再加以改进便可。这也是本王的原则,一线生产者遇到的问题必须得解决。只要经常动脑,不墨守成规自然就能做到。就比如这曲辕犁,就是泾阳农夫与我提的。”

    “原本的耕犁太过笨重,就算以壮牛挽犁,每日也难耕多少亩地。要想用人力背犁,更不现实。大奉需要更多的粮食,就得开垦荒地,自然要用牛耕犁。可没这么多牛,那只能从耕犁上下手改进。”

    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论官吏还是工匠,都不能脱离实际。

    “小师弟还真厉害。”

    “难怪师尊如此喜欢你。”

    “现在看来,你的思想主张甚至比师尊更激进。”

    “嘿嘿……”

    宁阙讪笑着点头。

    他不觉得自己有多激进。

    因为这些事本就是理所当然。

    冷谦同样也看了图纸。

    不由是无比感慨。

    “正所谓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还是需要实事求是。”冷谦挥动折扇,轻声道:“小师弟年纪虽小,却能有此主张,实在是让人钦佩。老夫开了这么多年学宫,也的确是要变通了。”

    稷下学宫在关东这带还是很出名的。

    这些年来也教出很多优秀弟子。

    同样也出现过贪腐谋私之徒。

    最后与田仲勋为伍。

    巧立名目,欺压百姓。

    冷谦这些年也曾反思过自己。

    是不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此次听宁阙所言,终于明白过来。稷下弟子久居学宫,是看不见百姓的困苦,只能听他们讲述,自然别指望他们能感同身受。在他们看来,他们是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可不是工匠农夫这种泥腿子能碰瓷的!

    冷谦看着宁阙,“就听小师弟的安排,我回去后便筹备人手。让他们跟着工匠身后学习,深入民间。”

    “那就多谢冷师兄了。”宁阙又看向欧阳征,“还有郡守,这段日子需要多费心。给予所有方便,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本王会联系鲁地,让他们安排些人来。”

    “王爷放心。”

    欧阳征果断抬手。

    这本来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宁阙来临淄后,他反倒轻松了些。

    很多事都是由宁阙直接拍板决定。

    他只需要辅佐宁阙做事便可。

    相当于从一把手,变成二把手。

    虽被削了职权,可也轻松很多。

    “王爷,还有件事。”欧阳征站起身来,抬手道:“再过几日,会有高句丽商人抵达临淄港口。他们这些年都和临淄做买卖,最值钱的还是新罗婢。”

    “一定得把他们都留住咯。”

    宁阙顿时来劲了。

    不论任何国家,都有卖国求荣的。

    特别是对这些行商而言,能赚钱就行。

    他们现在对高句丽的了解不多。

    若能借此收集到些情报也是件好事!

    至于钱?

    他最不缺的就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