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379章 盐田脉·春醒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第379章 盐田脉·春醒

    《盐田脉·春醒》

    立春刚过,盐田的泥地还冻着硬壳,萧凡拿着铁锨去暖卤池清淤,锨尖刚插进池底,就听见\"哗啦\"一声——那尾冬眠的鱼突然从泥里钻出来,尾鳍拍着水,把池底的碎冰碴溅得老高。

    \"它醒了!\"妹妹拎着竹篮跑过来,篮里装着刚采的野荠菜,\"徐伯说鱼醒了,卤脉就该动了。\"话音刚落,盐母棚后传来\"咔嚓\"一声轻响,像是冰裂的声音。徐老人拄着拐杖从棚里出来,指着冷卤管的方向:\"去看看那陶片。\"

    冷卤管的管口还压着去年冬天的陶片,此刻陶片裂了道缝,缝里渗出些亮晶晶的水珠,落在地上瞬间凝成细盐粒。\"卤脉醒了,要往上走了。\"徐老人蹲下来摸水珠,指尖一捻,盐粒化了,\"往年得惊蛰才动,今年怎么早了?\"

    弟弟突然指着镇卤瓮旁的土:\"哥,你看那土!\"镇卤瓮上的红布被风吹得飘起来,布下的土鼓出个小包,像有东西在底下拱。萧凡用手扒开土,见包底下是层细密的裂纹,裂纹里渗着卤水,带着股清冽的甜香——是春卤特有的味道,比秋卤淡,却更鲜。

    \"得把冷卤管的陶片启了。\"徐老人翻出抄本,去年冬至前记的\"冬至后启\"旁边,不知何时被弟弟画了个小太阳,\"冷卤管堵了一冬,得让底下的冷卤往上走点,压住卤脉的劲,不然它窜得太快,稻苗还没种,就把土腌咸了。\"

    启陶片时得用\"醒脉草\"。那草是盐田边生的细叶草,开春最早冒芽,叶子捏碎了有股清香味,能顺着卤气渗进管道,让卤脉慢慢醒。妹妹往盐田边跑,没多久就拎着把醒脉草回来,草叶上还沾着露水:\"刚冒芽就被我找到了,徐伯你看,根上还带着冻泥呢。\"

    徐老人把醒脉草垫在陶片下,轻轻一撬,陶片就裂成了两半。冷卤管里立刻冒出股白气,带着点凉味,吹在脸上很舒服。\"成了。\"老人笑了,\"冷卤一出来,卤脉就知道该慢慢走了。\"果然,镇卤瓮旁的土包慢慢瘪了下去,裂纹里的卤水也不往外渗了。

    正忙着,老张扛着稻种过来,布袋上沾着稻壳:\"你们在忙啥?我家稻种晒了两天,怎么有点发潮?\"徐老人捏了把稻种,果然潮乎乎的,还带着点咸涩味。\"你家稻种放哪儿了?\"老张指了指盐田东头的棚子,\"就放那旧陶瓮里,往年都没事。\"

    几人往东头棚子去,刚走到田埂,那尾鱼突然从暖卤池游了过来,顺着小水沟一路往东,尾鳍拍着水,像在引路。\"跟着它走!\"妹妹追过去,见鱼停在棚子旁的老槐树下,用头撞着树根。萧凡扒开树根下的土,竟挖出根细陶管,管身刻着\"分潮管\"三个字,管口堵着团干泥。

    \"是老盐工留的防潮管。\"徐老人眼睛亮了,\"盐田春天潮,他们就埋这种陶管,把地下的潮气引到卤池去。这管堵了,潮气散不出去,稻种自然发潮。\"弟弟拿小铲挖陶管周围的土,挖了半尺深,见管身裂了道缝,堵着的干泥就是从缝里漏出来的。

    堵分潮管得用\"潮泥\"。那泥是盐井边的胶泥,开春被雨水泡得软乎乎的,掺上碎稻壳捣匀了,贴在缝上能粘得牢。萧凡往盐井去,刚走到井边,就见井台上放着堆潮泥,上面压着块石板,写着\"春用潮泥\"——又是老盐工留的。

    捣泥时,妹妹往里面加了些醒脉草汁:\"徐伯说加这个,泥干了也不会裂。\"她用手把泥拍成饼,往陶管裂缝上贴,刚贴上,鱼就从树根下游开,尾鳍摆了摆,像在说\"好了\"。老张摸了摸稻种,果然不潮了,笑着说:\"还是老法子管用,这稻种能好好发芽了。\"

    种稻苗前得\"试卤\"。就是把稻种撒在盐田的土里,看三天后发不发芽,发芽了就说明土不咸,能种。萧凡撒了把稻种在镇卤瓮旁的土里,妹妹每天都去看,第三天一早突然喊:\"哥!发芽了!你看,小芽嫩生生的!\"

    徐老人蹲在地里看,芽尖泛着青,很有精神。\"成了。\"老人捋了捋胡子,\"卤脉醒得正好,土也不咸,能种稻苗了。\"弟弟扛着锄头过来,要翻土种稻苗,却被徐老人拦住:\"别急,还得''喂''卤脉点东西。\"

    \"喂\"卤脉用的是\"肥卤膏\"。那膏是用卤池底的老盐泥掺上碎豆饼捣的,开春抹在导卤管上,能让卤脉慢慢吸收养分,往后稻苗长得壮。妹妹往卤池去,舀了些老盐泥回来,萧凡拿豆饼碎掺进去,捣成膏状。\"得抹匀了。\"徐老人用竹片把膏抹在导卤管上,膏一沾管身,就慢慢渗了进去,没留下痕迹。

    种稻苗那天,盐田来了不少人,都扛着锄头,手里拿着稻苗。萧凡种到镇卤瓮旁时,指尖突然触到个硬东西,扒开土一看,是块小石板,上面刻着\"春醒记\"三个字,底下还有行小字:\"卤脉醒,潮泥堵管,肥膏喂脉,稻苗生\"。

    \"是老盐工记的。\"徐老人把石板立在田埂上,\"他们把每年开春该做的事都刻在石板上,怕往后的人忘了。\"妹妹笑着说:\"现在有徐伯的抄本,还有弟弟画的小太阳,忘不了啦。\"弟弟红了脸,挠了挠头:\"我就随便画画,没想到徐伯看见了。\"

    傍晚时稻苗都种完了,绿油油的一片,在风里轻轻晃。那尾鱼在暖卤池里游得自在,尾鳍上的环纹又多了道,比之前的更亮。萧凡坐在田埂上,看着盐田,觉得这盐田就像个人,冬天睡,春天醒,老盐工留下的陶管、石板,徐老人的抄本,弟弟的画,还有这尾鱼,都是帮它醒的人。

    风掠过盐田,稻苗\"沙沙\"响,像是在跟卤脉说话。徐老人把抄本揣进怀里,笑着说:\"这盐田的脉啊,就得这么慢慢哄着,它醒得舒坦,咱们秋天才能有好收成。\"萧凡望着远处的盐井,觉得这故事还长着呢,等夏天卤脉旺了,冬天又藏了,还有新的事要记,新的法子要用——只要这盐田在,这脉就永远醒着,故事就永远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