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由水库溃坝开始 第343章 艰难取证
热门推荐:
随便出招,我猛猛振
偷出一片天
只有F级异能的我被迫炼化万物
崩坏:我是侵蚀?包活的
青荼屿狐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北平判官,白日剃头夜开天灵!
听说那只废物雄虫娶了高级军雌!
公主她受命于天
香港中环,倾盆大雨如瓢泼般倾泻而下,猛烈地敲打着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在这狂风暴雨的肆虐下,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都显得格外渺小和脆弱。
陈立谦坐在 28 楼的办公室里,他的身影被落地窗透进来的昏暗光线笼罩着。他指间夹着的雪茄燃烧着,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明灭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烟雾在他面前缭绕,聚成一团灰色的雾,缓缓升腾,然后又在落地窗前消散。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这阵敲门声比平时快了半拍,似乎透露出一丝急迫和不安。陈立谦抬起头,目光落在门口,看到秘书站在那里,额角的冷汗与雨水交织在一起,顺着脸颊滑落,在衬衫领口洇出深色的印子。
“陈总,大陆那边……”秘书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调查组好像盯上明远国际了。”
陈立谦眉头微皱,心中涌起一股不安。他深吸一口雪茄,烟雾在喉咙里翻滚,然后缓缓吐出,“怎么回事?”
秘书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昨天有批文件在海关被扣,是昌隆实业的贸易合同。”
陈立谦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的手指不自觉地紧了紧,雪茄的烟灰悄然掉落,落在昂贵的波斯地毯上,留下一小片灰色的污渍,但他似乎并未察觉。
他的脑海里迅速闪过方玉明那张严肃的脸——那个总是穿着深色中山装的老家伙,怎么就像幽灵一样阴魂不散呢?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专案组会议室里,灯光通明。方玉明坐在会议桌的一端,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投影仪上的报关单。报关单上的一行字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货物名称:砂石”。
他的指尖在这几个字上轻轻敲了敲,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线索。“这批货申报重量高达 5000 吨,然而青河水库在同一时期的实际用量却仅有 2000 吨,那么剩下的 3000 吨究竟去了哪里呢?”金融专家眉头紧皱,他调出卫星地图,仔细查看相关信息。突然,一个红色标点在香港的某码头处闪烁起来,引起了他的注意。
“根据物流记录显示,这批所谓的‘砂石’根本就没有装船!”金融专家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惊讶,“而且,报关单也是伪造的!这显然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目的就是要让那 3000 万资金以‘贸易款’的名义顺利汇出。”
就在这时,取证组组长突然推门而入,他的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刚刚到手的银行函。组长的脸色有些凝重,他快步走到金融专家面前,将银行函递了过去。
“查到了!”组长的声音有些低沉,“明远国际在开曼的账户有一笔关键转账。时间是 2024 年 6 月 20 日,金额为 500 万美元,转入的是巴拿马的‘海洋贸易公司’。转账附言写的是‘设备采购款’,但问题是,那家公司早在半年前就已经注销了!”
方玉明接过银行函,目光落在了银行流水上的签名处。那是一个熟悉的笔迹——陈立谦的笔迹!他的连笔处带着习惯性的歪斜,和他在招商酒会上签单时的字迹一模一样。
“问题是,怎么证明这笔钱最终进了陈立谦的口袋?”副组长眉头紧皱,满脸愁容地说道,“离岸公司的账户通常都是用假名注册的,资金流转又经过多层嵌套,这让我们的取证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啊!”
他的话音还未落,只见技术组的小李风风火火地抱着电脑冲了进来,满脸兴奋地喊道:“组长!有重大发现!我们刚刚破解了明远国际的内部邮件系统,里面有一封陈立谦指示财务‘处理青河项目尾款’的邮件,时间和转账日期完全吻合!”
听到这个消息,会议室里的众人都兴奋地围拢过来,目光紧紧地盯着小李手中的电脑屏幕。只见那封邮件正静静地躺在投影仪上,发件正文只有简短的两行:“青河款按老规矩走,确保6月前到账。附:巴拿马账户信息。”
方玉明凝视着邮件里的账户号码,与取证组之前拿到的银行流水一对比,发现完全一致,他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这封邮件,无疑就是连接陈立谦和离岸公司的关键证据!
然而,当专案组申请国际司法协助调取账户实际控制人信息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开曼群岛的金融监管机构以“保护客户隐私”为借口,断然拒绝提供明远国际的股东资料,而巴拿马方面则以“法律程序繁琐”为托词,故意拖延回复。这使得专案组的工作陷入了僵局,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高墙挡住了去路。
方玉明站在办公室里,凝视着办公桌上的世界地图,那些标注着离岸公司注册地的红点,犹如散落在棋盘上的钉子,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每一个红点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线索,但要想拔除这些钉子,却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
正当方玉明感到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试试从国内关联企业入手。”他想起了昌隆实业的财务总监,那个总是穿着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方玉明记得,他曾参与过青河项目的资金运作,手中肯定掌握着重要的账本。
于是,方玉明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取证组的电话,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凌晨两点,取证组的成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敲响了财务总监家的门。
门开了,财务总监睡眼惺忪地看着站在门口的取证组人员,当他看到他们亮明的工作证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的手指在睡衣口袋里摸索了半天,似乎在犹豫是否要交出账本。掏出个 U 盘:“我早就等着这一天…… 陈立谦让我做了两套账,真实的记录都在这儿。”
U 盘里的文件就像是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一样,里面的每一份财务报表都清晰地记录着资金的流向,从青河水库的工程款开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最终流入了陈立谦的私人账户。
方玉明紧紧地盯着 Excel 表格中的“备注”栏,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陈总备用金”“香港账户划转”等字样。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让他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家庭的血泪被揉进了这些冰冷的数字里。
然而,正当专案组以为已经拿到了关键证据的时候,意外却突然发生了。昌隆实业的服务器突然遭到了黑客的猛烈攻击,所有的电子账册都被加密并擦除得一干二净。不仅如此,财务总监的手机也在送检途中离奇失踪。
技术组的小张站在服务器前,额头上冷汗涔涔。他紧盯着那已经黑屏的服务器,满脸焦虑地说道:“对方使用的是军用级别的加密技术,我们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破解。”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方玉明看着墙上的倒计时,突然想起组长说过的话:“和这些人交手,每一步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没关系,还有纸质账册。”方玉明喃喃自语道,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财务总监家里那个带密码锁的铁皮柜。他记得财务总监的妻子曾经说过,每次做账都会留底。
这个发现让方玉明心中涌起一股希望,他立刻联系取证组,告知他们这个重要线索。取证组的成员们没有丝毫犹豫,连夜驱车返回财务总监家。
进入房间后,他们径直走向衣柜,打开最深处的行李箱。果然,在一堆衣物下面,他们发现了一沓用橡皮筋捆着的纸质单据。
这些单据看起来有些陈旧,纸张已经泛黄,上面还沾有一些油渍。方玉明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动着这些单据,仿佛它们是易碎的珍宝。
单据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泛黄的收据、银行回执,甚至还有陈立谦亲手写下的便条。方玉明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张便条上,上面的字迹力透纸背,仿佛是一道深深的伤疤刻在纸上。
“青河款已收,按三七分。”简单的几个字,却透露出背后隐藏的巨大秘密。方玉明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继续翻动着这些单据,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证据。
当他翻到 2024 年 7 月的一张收据时,他的呼吸骤然停滞。那张收据是陈立谦在巴拿马某银行开户时的手续费收据,而收款方的名字赫然印着“海洋贸易公司”的字样。“通知香港警方,申请临时搜查令。”方玉明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迅速拨通了国际刑警的电话,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陈立谦此刻就在中环写字楼,我们有证据证明他涉嫌跨国洗钱。”方玉明继续说道,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专案组每个人的心上。
窗外,暴雨如注,仿佛要将这座城市淹没。然而,在专案组的办公室里,却没有一个人被这恶劣的天气所影响。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方玉明身上,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那些被离岸公司掩盖的罪行,就如同这黑暗的雨夜一般,看似无边无际,但在法律的光照下,终将无所遁形。
与此同时,在香港的街头,警笛声由远及近,划破了雨夜的寂静。陈立谦站在中环写字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如帘幕般的雨幕,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安。
他想起了父亲退休前对他的叮嘱:“别碰不该碰的钱。”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对父亲的话不屑一顾,认为那不过是老人的迂腐之见。然而,此时此刻,他却在雪茄的苦味中,真切地尝到了后悔的滋味。
就在这时,秘书突然冲进了房间,手里的手机屏幕亮着,上面是一则新闻推送:“内地专案组介入青河水库案,离岸公司线索曝光。”
陈立谦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手中的雪茄也不由自主地掉落在地毯上,烫出了一个焦黑的洞。他眼睁睁地看着一群警察如潮水般涌进写字楼,心中的恐惧如同一股寒流,迅速传遍全身。突然间,陈立谦的脑海里闪过方玉明在酒会上说过的那句话:“有些账,迟早要算。” 这句话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他心中的阴霾,让他恍然大悟。
原来,那些被离岸公司层层包裹的罪恶,并不是安全的避风港,而是一颗等待引爆的定时炸弹。无论它们被隐藏得多深,终究有一天会被揭露出来,接受正义的审判。
当冰冷的手铐紧紧扣住他的手腕时,陈立谦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声异常清晰。那声音,就像当年他在青河水库工地上听到的挖掘机轰鸣声一样,震耳欲聋。然而,不同的是,那时他听到的是财富的召唤,而此刻,他听到的却是正义的宣判。
窗外,原本密布的乌云渐渐散去,一缕阳光穿透雨幕,洒在了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那道明亮的光线,映照出了专案组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战士,在黑暗中奋勇前行,用手中的证据和法律的武器,刺破罪恶的黑暗,守护着公平和正义。
此时此刻,陈立谦才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专案组人员不仅是刺破黑暗的光,更是守护公平的盾,是让罪恶无处藏身的剑。
取证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着,每一份被追回的单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像是一根细密的蛛丝,逐渐编织成一张密实的法网。这张网,将把所有的罪恶都紧紧地困住,让它们无处可逃。方玉明看着办公桌上的纸质账册,突然想起老父亲常说的话:“人在做,天在看。” 此刻,他终于懂得,这里的 “天”,从来不是虚无的神明,而是千万双期待正义的眼睛,是无数个为真相奔波的身影,更是永不缺席的法律尊严。
暴雨渐歇,专案组的车辆驶离指挥部,车灯刺破夜色,照亮了前方的路。那些关于离岸公司的线索,终将在这场与罪恶的较量中,成为钉死腐败的铁钉,让阳光重新照进青河水库,照进每一个相信正义的人心里。
陈立谦坐在 28 楼的办公室里,他的身影被落地窗透进来的昏暗光线笼罩着。他指间夹着的雪茄燃烧着,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明灭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烟雾在他面前缭绕,聚成一团灰色的雾,缓缓升腾,然后又在落地窗前消散。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这阵敲门声比平时快了半拍,似乎透露出一丝急迫和不安。陈立谦抬起头,目光落在门口,看到秘书站在那里,额角的冷汗与雨水交织在一起,顺着脸颊滑落,在衬衫领口洇出深色的印子。
“陈总,大陆那边……”秘书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调查组好像盯上明远国际了。”
陈立谦眉头微皱,心中涌起一股不安。他深吸一口雪茄,烟雾在喉咙里翻滚,然后缓缓吐出,“怎么回事?”
秘书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昨天有批文件在海关被扣,是昌隆实业的贸易合同。”
陈立谦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的手指不自觉地紧了紧,雪茄的烟灰悄然掉落,落在昂贵的波斯地毯上,留下一小片灰色的污渍,但他似乎并未察觉。
他的脑海里迅速闪过方玉明那张严肃的脸——那个总是穿着深色中山装的老家伙,怎么就像幽灵一样阴魂不散呢?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专案组会议室里,灯光通明。方玉明坐在会议桌的一端,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投影仪上的报关单。报关单上的一行字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货物名称:砂石”。
他的指尖在这几个字上轻轻敲了敲,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线索。“这批货申报重量高达 5000 吨,然而青河水库在同一时期的实际用量却仅有 2000 吨,那么剩下的 3000 吨究竟去了哪里呢?”金融专家眉头紧皱,他调出卫星地图,仔细查看相关信息。突然,一个红色标点在香港的某码头处闪烁起来,引起了他的注意。
“根据物流记录显示,这批所谓的‘砂石’根本就没有装船!”金融专家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惊讶,“而且,报关单也是伪造的!这显然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目的就是要让那 3000 万资金以‘贸易款’的名义顺利汇出。”
就在这时,取证组组长突然推门而入,他的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刚刚到手的银行函。组长的脸色有些凝重,他快步走到金融专家面前,将银行函递了过去。
“查到了!”组长的声音有些低沉,“明远国际在开曼的账户有一笔关键转账。时间是 2024 年 6 月 20 日,金额为 500 万美元,转入的是巴拿马的‘海洋贸易公司’。转账附言写的是‘设备采购款’,但问题是,那家公司早在半年前就已经注销了!”
方玉明接过银行函,目光落在了银行流水上的签名处。那是一个熟悉的笔迹——陈立谦的笔迹!他的连笔处带着习惯性的歪斜,和他在招商酒会上签单时的字迹一模一样。
“问题是,怎么证明这笔钱最终进了陈立谦的口袋?”副组长眉头紧皱,满脸愁容地说道,“离岸公司的账户通常都是用假名注册的,资金流转又经过多层嵌套,这让我们的取证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啊!”
他的话音还未落,只见技术组的小李风风火火地抱着电脑冲了进来,满脸兴奋地喊道:“组长!有重大发现!我们刚刚破解了明远国际的内部邮件系统,里面有一封陈立谦指示财务‘处理青河项目尾款’的邮件,时间和转账日期完全吻合!”
听到这个消息,会议室里的众人都兴奋地围拢过来,目光紧紧地盯着小李手中的电脑屏幕。只见那封邮件正静静地躺在投影仪上,发件正文只有简短的两行:“青河款按老规矩走,确保6月前到账。附:巴拿马账户信息。”
方玉明凝视着邮件里的账户号码,与取证组之前拿到的银行流水一对比,发现完全一致,他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这封邮件,无疑就是连接陈立谦和离岸公司的关键证据!
然而,当专案组申请国际司法协助调取账户实际控制人信息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开曼群岛的金融监管机构以“保护客户隐私”为借口,断然拒绝提供明远国际的股东资料,而巴拿马方面则以“法律程序繁琐”为托词,故意拖延回复。这使得专案组的工作陷入了僵局,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高墙挡住了去路。
方玉明站在办公室里,凝视着办公桌上的世界地图,那些标注着离岸公司注册地的红点,犹如散落在棋盘上的钉子,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每一个红点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线索,但要想拔除这些钉子,却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
正当方玉明感到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试试从国内关联企业入手。”他想起了昌隆实业的财务总监,那个总是穿着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方玉明记得,他曾参与过青河项目的资金运作,手中肯定掌握着重要的账本。
于是,方玉明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取证组的电话,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凌晨两点,取证组的成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敲响了财务总监家的门。
门开了,财务总监睡眼惺忪地看着站在门口的取证组人员,当他看到他们亮明的工作证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的手指在睡衣口袋里摸索了半天,似乎在犹豫是否要交出账本。掏出个 U 盘:“我早就等着这一天…… 陈立谦让我做了两套账,真实的记录都在这儿。”
U 盘里的文件就像是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一样,里面的每一份财务报表都清晰地记录着资金的流向,从青河水库的工程款开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最终流入了陈立谦的私人账户。
方玉明紧紧地盯着 Excel 表格中的“备注”栏,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陈总备用金”“香港账户划转”等字样。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让他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家庭的血泪被揉进了这些冰冷的数字里。
然而,正当专案组以为已经拿到了关键证据的时候,意外却突然发生了。昌隆实业的服务器突然遭到了黑客的猛烈攻击,所有的电子账册都被加密并擦除得一干二净。不仅如此,财务总监的手机也在送检途中离奇失踪。
技术组的小张站在服务器前,额头上冷汗涔涔。他紧盯着那已经黑屏的服务器,满脸焦虑地说道:“对方使用的是军用级别的加密技术,我们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破解。”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方玉明看着墙上的倒计时,突然想起组长说过的话:“和这些人交手,每一步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没关系,还有纸质账册。”方玉明喃喃自语道,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财务总监家里那个带密码锁的铁皮柜。他记得财务总监的妻子曾经说过,每次做账都会留底。
这个发现让方玉明心中涌起一股希望,他立刻联系取证组,告知他们这个重要线索。取证组的成员们没有丝毫犹豫,连夜驱车返回财务总监家。
进入房间后,他们径直走向衣柜,打开最深处的行李箱。果然,在一堆衣物下面,他们发现了一沓用橡皮筋捆着的纸质单据。
这些单据看起来有些陈旧,纸张已经泛黄,上面还沾有一些油渍。方玉明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动着这些单据,仿佛它们是易碎的珍宝。
单据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泛黄的收据、银行回执,甚至还有陈立谦亲手写下的便条。方玉明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张便条上,上面的字迹力透纸背,仿佛是一道深深的伤疤刻在纸上。
“青河款已收,按三七分。”简单的几个字,却透露出背后隐藏的巨大秘密。方玉明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继续翻动着这些单据,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证据。
当他翻到 2024 年 7 月的一张收据时,他的呼吸骤然停滞。那张收据是陈立谦在巴拿马某银行开户时的手续费收据,而收款方的名字赫然印着“海洋贸易公司”的字样。“通知香港警方,申请临时搜查令。”方玉明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迅速拨通了国际刑警的电话,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陈立谦此刻就在中环写字楼,我们有证据证明他涉嫌跨国洗钱。”方玉明继续说道,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专案组每个人的心上。
窗外,暴雨如注,仿佛要将这座城市淹没。然而,在专案组的办公室里,却没有一个人被这恶劣的天气所影响。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方玉明身上,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那些被离岸公司掩盖的罪行,就如同这黑暗的雨夜一般,看似无边无际,但在法律的光照下,终将无所遁形。
与此同时,在香港的街头,警笛声由远及近,划破了雨夜的寂静。陈立谦站在中环写字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如帘幕般的雨幕,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安。
他想起了父亲退休前对他的叮嘱:“别碰不该碰的钱。”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对父亲的话不屑一顾,认为那不过是老人的迂腐之见。然而,此时此刻,他却在雪茄的苦味中,真切地尝到了后悔的滋味。
就在这时,秘书突然冲进了房间,手里的手机屏幕亮着,上面是一则新闻推送:“内地专案组介入青河水库案,离岸公司线索曝光。”
陈立谦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手中的雪茄也不由自主地掉落在地毯上,烫出了一个焦黑的洞。他眼睁睁地看着一群警察如潮水般涌进写字楼,心中的恐惧如同一股寒流,迅速传遍全身。突然间,陈立谦的脑海里闪过方玉明在酒会上说过的那句话:“有些账,迟早要算。” 这句话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他心中的阴霾,让他恍然大悟。
原来,那些被离岸公司层层包裹的罪恶,并不是安全的避风港,而是一颗等待引爆的定时炸弹。无论它们被隐藏得多深,终究有一天会被揭露出来,接受正义的审判。
当冰冷的手铐紧紧扣住他的手腕时,陈立谦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声异常清晰。那声音,就像当年他在青河水库工地上听到的挖掘机轰鸣声一样,震耳欲聋。然而,不同的是,那时他听到的是财富的召唤,而此刻,他听到的却是正义的宣判。
窗外,原本密布的乌云渐渐散去,一缕阳光穿透雨幕,洒在了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那道明亮的光线,映照出了专案组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战士,在黑暗中奋勇前行,用手中的证据和法律的武器,刺破罪恶的黑暗,守护着公平和正义。
此时此刻,陈立谦才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专案组人员不仅是刺破黑暗的光,更是守护公平的盾,是让罪恶无处藏身的剑。
取证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着,每一份被追回的单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像是一根细密的蛛丝,逐渐编织成一张密实的法网。这张网,将把所有的罪恶都紧紧地困住,让它们无处可逃。方玉明看着办公桌上的纸质账册,突然想起老父亲常说的话:“人在做,天在看。” 此刻,他终于懂得,这里的 “天”,从来不是虚无的神明,而是千万双期待正义的眼睛,是无数个为真相奔波的身影,更是永不缺席的法律尊严。
暴雨渐歇,专案组的车辆驶离指挥部,车灯刺破夜色,照亮了前方的路。那些关于离岸公司的线索,终将在这场与罪恶的较量中,成为钉死腐败的铁钉,让阳光重新照进青河水库,照进每一个相信正义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