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重生傻柱开局相亲于莉 > 第397章 于莉初入供销社,一盆鱼汤笼人心

四合院:重生傻柱开局相亲于莉 第397章 于莉初入供销社,一盆鱼汤笼人心

    沈会计正指着货架上的搪瓷杯讲解规格,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停了话头,侧身对于莉道:“对了,咱们供销社午饭得自己带,中午轮着歇脚吃饭,时间不长,都含在工作时间里。”

    她顿了顿,看了眼墙上的挂钟,补充道,“一天总共九个钟头,超时了过后会给调休补回来。”

    说着往于莉空着的手上扫了眼,轻声提醒:“你今儿头一天来,怕是没带饭吧?要不……我这儿多带了个玉米饼子,你等会先对付一口?”

    于莉摆了摆手,脸上漾着笑:“不用不用,我姐这不就在这儿嘛。”

    她说着转头看向于冬梅,眼里带着点俏皮的依赖,“姐,中午就劳烦你给我捎份饭啦。”

    于冬梅被她这模样逗笑了,转身走到豆腐摊前,麻利地称了块嫩豆腐,用草绳捆好拎在手里,才回头笑道:“多大点事儿。

    对了,厨房水缸里还有上次柱子弄来的鲫鱼,我给你炖个鲫鱼豆腐汤咋样?鲜得很。”

    于莉眼睛一亮,嘴角弯得更欢了:“那可太好了!姐你这手艺,比饭馆师傅都强。正愁中午没口热乎的,这下可有口福了。”

    说着往柜台外探了探身子,压低声音,“那我可得快点学利索,中午好早点歇脚,就等着喝姐炖的汤啦。”

    于冬梅拎着豆腐往外走,临出门又回头叮嘱:“你安心学,汤我多炖点,保证你歇脚时还热乎着。”

    于莉笑着点头应下,目送姐姐出了供销社门,才转过身跟着沈会计继续熟悉货架。

    沈会计看她眉眼间那股轻快劲儿,忍不住打趣:“你这姐姐可真疼你,刚上班就惦记着给你做鲜汤。”

    于莉心里暖烘烘的,嘴上却不好意思地说:“我打小就跟大姐最要好。”

    手上麻利地跟着沈会计的指点,记着搪瓷杯的型号和价签,耳朵却不由自主地听着外面的动静,心里盘算着中午那锅飘着白汽的鱼汤,手里的活计倒也添了几分劲头。

    于冬梅刚进四合院前院,三大妈就端着簸箕从屋里迎出来,豆角还在簸箕里晃悠:“他大姐,可算回来了!

    于莉在供销社咋样啊?那卢主任是不是真像二大妈说的,对她挺热络?”

    于冬梅放慢脚步,笑着答:“挺好的,卢主任特意嘱咐沈会计多带带她,刚去就领了工装,穿上挺合身。”

    三大妈眼睛一亮,追着问:“那活儿不难吧?别是看着光鲜,其实累得够呛?”

    “刚学肯定得费点劲,”于冬梅往中院走,“沈会计正带她认货呢,慢慢来呗。”

    刚到中院,正撞见二大妈和赵大妈凑在槐树下说话,见她过来,二大妈立马扬声:“冬梅啊!可算逮着你了!我听说有人特意跑去供销社瞅了,说于莉站柜台像模像样的?”

    赵大妈也往前凑了凑:“是啊是啊,沈会计待她亲不亲?往后买东西能不能方便点?”

    于冬梅被问得直笑:“刚上班哪就到那份上了?沈会计挺耐心的,教她认价格、记库存呢。你们也别瞎惦记,人家供销社有规矩,哪能随便徇私情。”

    二大妈撇撇嘴:“我就说说嘛!”

    这时贾张氏在水池边“嗤”了一声:“说得比唱的好听,指不定过两天就哭着喊着回来了,供销社的活儿哪是那么好干的?”

    于冬梅没接茬,只冲二大妈、赵大妈摆了摆手:“我先回家弄午饭了,回头再说。”

    说着往自家屋走,身后赵大妈还在跟二大妈念叨:“听着倒真像那么回事……”

    于冬梅掀帘进里屋时,正撞见何雨柱搂着湘茹不肯撒手,两人凑得近,连呼吸都缠在一块儿。

    “柱子,还不去上班?你们俩还在黏糊呢。”

    于冬梅笑着打趣,手里的布包往桌上一放。

    湘茹脸“腾”地红了,像染了层晚霞,慌忙从何雨柱怀里挣出来,手指绞着衣角,眼神怯生生地瞟向别处。

    何雨柱也赶紧直起身,嘿嘿笑着打岔:“这就走这就走,打算去菜市场添点调料,就当是出趟公差。”

    “哟,这当了领导就是不一样,上班都能自个儿说了算。”于冬梅挑眉逗他。

    何雨柱没接话,转头冲湘茹叮嘱:“我走了啊,记着下午两点汽车站碰面。”

    说着趁湘茹点头的工夫,飞快凑过去在她脸颊上亲了一口,软乎乎的。

    “你讨厌!”湘茹红着脸嗔怪地推了他一下,指尖却带着点不舍。

    于冬梅在旁边看得直乐,没成想何雨柱转头就冲她来了,也在她脸上“吧唧”亲了一下,嘴里还嚷嚷:“咱俩也得尝尝这甜滋味!”

    “去你的!”于冬梅笑着拍开他,“赶紧上班去,别误了正经事。”

    何雨柱哈哈笑着,转身抓起外套往外走,脚后跟带起的风里,都飘着点得意的劲儿。

    何雨柱推着自行车刚出屋门,院里的街坊们就跟闻着味儿似的围了上来。

    二大妈率先凑上前,脸上堆着笑:“柱子,听说于莉进供销社了?你可真有本事,这金饭碗都能给她谋着!”

    何雨柱脚踩着脚蹬子,嘿嘿一笑:“啥本事不本事的,都是她自己争气,赶上了好机会。”

    赵大妈也跟着点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往后买东西是不是能方便点?”

    何雨柱摆了摆手,“供销社有规矩,咱不能坏了人家的章程。”

    正说着,贾张氏抱着胳膊从水池边挪过来,撇着嘴阴阳怪气:“哼,有些人就是运气好,啥好事都能摊上,就是不知道这福气能不能长久。”

    何雨柱脸上的笑淡了点,瞥了她一眼:“贾张氏,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我家于莉凭本事上班,光明正大,不像某些人,整天就知道盯着别人的事儿嚼舌根。”

    贾张氏被噎了一下,正要撒泼,何雨柱却没给她机会,脚下一使劲,自行车“吱呀”一声滑了出去,只留下句:“我上班去了,各位忙着!”

    车后座带起的风,把贾张氏没说出口的酸话吹得七零八落,院里的议论声却又跟着起了——这傻柱,如今说话办事,倒真带了点硬气劲儿。

    何雨柱一走,屋里顿时静了下来,只剩下湘茹和于冬梅两人。

    湘茹还红着脸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没松开,过了好一会儿,才细声细气地叫了句:“冬梅姐……”

    于冬梅正解开布包往外拿东西,闻言回头看她这副羞赧模样,忍不住笑了:“好啦湘茹,别不好意思了。你跟柱子那点心思,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就你俩还藏着掖着。”

    她往灶房那边扬了扬下巴:“来,搭把手摘菜。”

    湘茹“嗯”了一声,声音轻得像羽毛,脸上的红晕却没褪,脚步轻快地凑过去,耳尖还透着点热。

    转眼到了中午轮休的点,于冬梅双手端着个搪瓷盆,盆沿搭着块干净屉布,里面是满满一盆鲫鱼豆腐汤,奶白的汤面上浮着翠色葱花,热气顺着布缝丝丝缕缕往外冒,沉得她手腕微微发酸;

    湘茹则端着个托盘,里面摆着搪瓷碗装的番茄炒蛋,红亮诱人,底下还压着一摞韭菜馅饼,金黄面皮透着油光,韭菜混着鸡蛋的香气一路飘着。

    两人刚走出小厨房,磨磨蹭蹭洗完衣服的贾张氏看个正着,眼神直勾勾地瞟着于冬梅手里的搪瓷盆和湘茹端着的托盘,鼻子还下意识地吸了吸。

    等她俩走远了,贾张氏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挎着篮子慢悠悠往家里挪,嘴里嘀嘀咕咕的:“哼,不就上个破班吗,还兴师动众送俩菜?

    我看呐,是怕于莉那丫头在供销社待不住,特意弄这些笼络人心呢!真当供销社是自家后厨了?显摆啥!”

    她眼珠转了转,又撇着嘴嘟囔:“这傻柱家也是,一天到晚净整这些虚头巴脑的,有那功夫不如琢磨琢磨咋多挣俩钱。依我看,用不了几天就得打回原形,到时候有她们哭的!”

    说着,还故意往供销社的方向瞥了一眼,那酸溜溜的劲儿,隔着老远都能闻见。

    于冬梅和湘茹进了供销社后院,于莉正坐在石阶上等着,见她俩来,赶紧站起身迎上来:“姐,湘茹,快让我接一把!”说着就要去接于冬梅手里的汤盆。

    “不用不用,放桌上就好。”于冬梅笑着把汤盆稳稳搁在石桌上,掀掉屉布的瞬间,浓郁的鲜香直扑人面。

    正低头啃玉米饼就咸菜的沈会计闻声抬头,目光落在那盆汤和旁边湘茹摆开的菜上,手里的饼子顿时没了滋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旁边几个歇脚的大姐也凑过来看,眼里都带了点羡慕。

    于莉瞧着这情形,拿起一个馅饼递向沈会计,笑着说:“沈姐,我姐和湘茹特意多做了,咱分分吃,你尝尝这馅饼,热乎着呢。”

    沈会计还有些不好意思,于冬梅已经用勺子舀了小半碗汤递过去:“沈会计,各位大姐,都别客气。

    莉莉头一天来,全靠你们多照应,这点东西算我们的心意,特意多备了分量,大家趁热吃。”

    “就是,”湘茹也把装着番茄炒蛋的碗往中间推了推,“这馅饼是我刚烙的,还带着热乎气呢。”

    沈会计接过汤碗,喝了一口,鲜得直咂嘴:“这汤熬得可真地道!于莉有你们这样的帮衬,真是福气。”

    周围的大姐们也纷纷拿起碗筷,你一筷我一勺。

    沈大姐夹了块嫩豆腐放进嘴里,眯着眼叹道:“这汤熬得是真到家,鲫鱼的鲜全炖进汤里了,豆腐嫩得入口就化,于莉你姐姐这手艺,赶得上国营饭店的大师傅了!还特意多做了给我们分,这可太客气了。”

    周大姐咬了口韭菜馅饼,韭菜的辛香混着鸡蛋的油香在嘴里散开,也跟着点头:“可不是嘛!这馅饼烙得也地道,皮酥里嫩,咸淡正合适。

    于莉啊,多亏你姐姐和湘茹妹子想着我们,不然哪能吃上这么热乎可口的饭菜?往后你有啥不懂的尽管问,咱指定帮衬。”

    旁边系着藏青围裙的大姐笑着接话:“周大姐说得在理,这汤喝着暖心,饼吃着实在,真得好好谢谢你们。今儿咱歇脚时能凑一块儿吃口热乎的,真好!”

    另一个梳着齐耳短发的大姐也附和:“就是就是,沈会计带徒弟细心,再者说于莉这姑娘瞧着就机灵,一点就透,不出一个礼拜,指定能把活儿拿得稳稳的!也多谢你们带这么些好东西,让咱沾光了!”

    后院里顿时飘满饭菜香,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混着碗筷碰撞的轻响,冷清的歇脚处霎时热闹起来,满是暖融融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