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抗日之大军阀张浩 > 第177章 针锋相对,破袭之战

抗日之大军阀张浩 第177章 针锋相对,破袭之战

    抗日联盟各部首领领命后,迅速展开行动,与日军的“蚕食”计划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李团长从各部队挑选出一批战斗经验丰富、行动敏捷的战士,组成了多支游击小队。

    这些游击小队犹如灵动的猎豹,在夜色的掩护下,穿梭于日军修建据点的工地之间。

    他们对日军的施工设施和物资储备点了如指掌,每次行动都能给日军造成沉重打击。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支游击小队悄悄接近了日军正在修建的一处重要据点。据点周围,日军哨兵来回巡逻,警惕性极高。

    游击小队队长观察了一会儿,示意队员们分散开来,从不同方向摸向据点。

    他们利用地形和阴影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日军哨兵。随着几声轻微的闷响,日军哨兵被一一解决。

    随后,游击小队迅速冲向工地,将事先准备好的炸药放置在关键的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堆旁。

    随着一声声巨响,火光冲天而起,施工设备被炸得粉碎,建筑材料也燃起熊熊大火。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惊慌失措,等他们组织起反击时,游击小队早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为了防止日军渗透,李团长还安排了密集的巡逻路线。

    巡逻队由战士和民兵组成,他们分成小组,日夜不停地在根据地周边巡逻。

    一旦发现可疑迹象,立即进行排查。在一次巡逻中,巡逻队发现了几个形迹可疑的人试图穿越封锁线进入根据地。

    巡逻队员们迅速将他们包围,经过一番盘查,发现这几人是日军派来的侦察兵。

    巡逻队员们果断将其制服,并从他们身上搜出了重要的情报,为抗日联盟了解日军的部署提供了关键线索。

    陆星辰带领技术团队争分夺秒地研制干扰设备。

    他们深入研究日军的通讯原理,利用现有的材料和技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研制出一种便携式通讯干扰器。

    这种干扰器可以发射特定频率的电波,有效干扰日军据点之间的通讯联系。

    技术团队将干扰器分发到各个游击小队和前沿阵地。

    在一次战斗中,游击小队在对日军据点进行骚扰时,同时开启了通讯干扰器。

    日军据点内顿时乱成一团,他们发现通讯设备突然失灵,无法与其他据点取得联系,也无法向指挥部报告情况。

    这使得日军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无法及时组织有效的反击,游击小队趁机对据点发动猛烈攻击,给日军造成了大量伤亡。

    同时,陆星辰没有忘记新型单兵反坦克武器的研发。

    他和团队成员日夜钻研,参考各种资料和战场上缴获的日军武器,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

    这种发射器体积小巧,便于携带,而且威力巨大,能够在较远距离对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造成致命打击。

    经过多次试验,新型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的性能逐渐稳定,陆星辰开始组织对战士们进行操作培训,为应对日军的装甲部队做好准备。

    王营长的情报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派出的情报人员成功渗透到日军内部,与一些对战争感到厌倦的日军士兵建立了联系。

    通过这些内线,王营长获取了日军“蚕食”计划的详细部署和时间表。

    原来,日军计划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完成对根据地的全面封锁,然后在某一个特定的日子发动总攻。

    王营长将这一重要情报迅速汇报给张浩。张浩得知后,立刻召集各部首领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情报,他们重新调整了应对策略。

    决定在日军完成封锁之前,加大对日军据点的破坏力度,打乱他们的部署。

    同时,组织力量在根据地内储备足够的物资,以应对日军的长期围困。

    在王营长的策划下,情报人员还在日军内部制造了一系列混乱。

    他们散布假消息,声称佐藤大佐因进攻失败即将被撤职,引发了日军内部的人心惶惶。

    一些日军士兵开始对战争的前景感到迷茫,士气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抗日联盟的积极应对下,日军的“蚕食”计划虽然来势汹汹,但进展并不顺利。

    抗日联盟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巧妙的战术,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破袭之战。

    然而,日军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必定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

    抗日联盟能否成功打破日军的封锁,挫败他们的“蚕食”计划,一切都充满了悬念。

    但全体抗日联盟成员毫不畏惧,他们将继续为保卫家园而战,与日军展开更加艰苦卓绝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