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抗日之大军阀张浩 > 第373章 霸业初兴,剑指强虏

抗日之大军阀张浩 第373章 霸业初兴,剑指强虏

    抗日根据地与爱国军阀孙将军达成合作后,如同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血液,各方力量迅速整合,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

    张浩明白,要成为打击侵略者的大军阀,不仅需要军事力量的扩充,更要在政治、经济、民生等多方面全面布局。

    在军事上,张大力等将领们忙着对孙将军带来的部队进行整合与训练。

    两支队伍虽然之前风格各异,但都怀着抗日的赤诚之心。

    训练场上,口号声此起彼伏,战士们相互切磋,交流战斗经验。

    孙将军的部队带来了很多的武器装备,而根据地的战士则传授他们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两支队伍逐渐融为一体,战斗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与此同时,根据地继续推进扩大地盘的计划。张浩将目光投向了周边几个日军盘踞的重要城镇。

    这些城镇不仅战略位置关键,而且资源丰富,是日军维持统治的重要支撑点。

    为了攻打这些城镇,张浩精心策划,派出多支侦察小队,深入敌占区,详细了解日军的兵力部署、防御工事以及周边地形。

    经过周密侦察,他们锁定了第一个目标——安平镇。

    安平镇四周城墙高耸,日军在城墙上设置了密集的火力点,镇内还驻扎着一支精锐的日军部队。

    但张浩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召集将领们,制定了一套“围点打援”的精妙战术。

    战斗打响前,张大力带领主力部队悄悄潜伏在安平镇周围,等待时机。

    与此同时,一小队战士佯装成普通百姓,混入镇内,准备在关键时刻里应外合。

    当一切准备就绪,外围部队突然发起攻击,一时间枪炮声大作。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匆忙登上城墙进行抵抗。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混入镇内的战士们开始行动。

    他们首先破坏了日军的通讯设施,让镇内日军与外界失去联系。

    然后,他们在镇内制造混乱,四处放火,袭击日军的巡逻队。日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

    张大力看准时机,一声令下:“冲啊!”主力部队如潮水般涌向安平镇。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与日军展开激烈的近身肉搏。

    经过一番苦战,他们终于成功攻破安平镇,歼灭了大量日军,顺利占领了这个重要城镇。

    消息传来,根据地内一片欢腾。但张浩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迅速安排部队在安平镇建立起新的防御体系,同时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安平镇的收复,不仅扩大了根据地的地盘,还为进一步打击日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据点。

    在政治方面,张浩积极在新占领的区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他组织当地百姓选举代表,成立各级政府机构,让百姓真正参与到抗日事业中来。

    同时,大力宣传抗日思想,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使抗日理念深入人心。

    经济建设也同步展开。根据地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自给自足。

    同时,利用安平镇等城镇的商业基础,恢复集市贸易,促进物资流通。

    还建立了小型兵工厂和手工作坊,生产武器弹药和生活用品,减少对外部物资的依赖。

    随着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周边一些小股的抗日武装纷纷慕名而来,请求加入。

    张浩敞开怀抱,接纳了这些力量,进一步充实了抗日队伍。

    然而,日军对根据地的壮大深感不安。

    山本一郎得知安平镇等重要据点被抗日力量占领后,气得暴跳如雷。

    他意识到,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了他在中国战场上的心腹大患,必须尽快铲除。

    于是,山本一郎开始调集周边所有能调动的日军部队,准备对根据地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围剿。

    面对日军即将到来的疯狂围剿,张浩和根据地军民并没有丝毫畏惧。

    相反,他们摩拳擦掌,充满了斗志。

    张浩知道,这将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但他坚信,只要全体军民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再次挫败日军的阴谋,朝着成为打击侵略者的大军阀这一目标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在这霸业初兴的关键时刻,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抗日根据地将如何迎接挑战,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