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 第437章 帐底私语
月凉如水,檐角的铜铃被风拂得轻响,恰好掩过帐内的私语。董清婉原是浅眠,被江令宜那句“怀里的温度”勾得醒了神,悄摸起身时,见雪仪也掀了帐帘,两人目光在月光里一碰,都从对方眼底看到点好奇与羞赧,便一前一后轻步挪到江令宜的榻边。
“我们……没睡着。”董清婉的金步摇蹭过帐沿,流苏晃出细碎的响,她往床里缩了缩,烟霞色裙裾与江令宜的月白褥子叠在一处,像两朵交缠的花,“刚好听见你们说……”
雪仪的脸早红透了,攥着衣角的手指泛白,声音细若蚊蚋:“江姐姐,你方才说的……第一次……会很疼吗?”
江令宜被这阵仗闹得也有些窘,往白静身边靠了靠,月光照在她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开始是有点。”她斟酌着词句,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被角,“像第一次学骑烈马,浑身都绷紧了,怕摔,又怕抓不住缰绳。可他要是懂得疼人……”
她忽然想起武昌帐里的情景,喉间发紧:“他会慢下来的。像调弓弦,太松不成,太紧易断,得一点点找着舒服的力道。后来就不疼了,像泡在温水里,浑身的骨头都酥了,只想往他怀里钻。”
董清婉的呼吸微微发颤,想起去年诗会,鬼子六为她拾掉落的琴谱,指尖擦过她手背的触感——那时只觉烫,此刻想来,竟与江令宜说的“温水”有几分像。“那……会像书上写的,‘魂飞魄散’吗?”她吻得极轻,眼尾的红蔓延到鬓角。
“比那实在。”江令宜笑了,声音里带着点过来人特有的笃定,“是能摸着他的心跳,闻着他身上的汗味,知道他是真的在。不像读诗,虚飘飘的。”她看向雪仪,见她咬着唇不说话,便伸手碰了碰她的手背,“你六师兄最是细心,定舍不得让你疼。他在武昌给伤员换药时,棉花蘸酒都要先在自己手背上试温,说‘再糙的人,也得有三分软’。”
雪仪的指尖猛地一颤,眼前闪过药圃里的画面:他替她包扎被荆棘划破的膝盖,指尖在伤口周围轻轻打圈,动作慢得像怕碰碎琉璃,嘴里还念叨着“白静师叔说,上药要轻……”原来那些藏在笨拙里的温柔,早有预兆。
白静忽然抬手,将帐帘往中间拢了拢,月光被挡在外面,帐内只剩烛火余烬的微光,倒让人少了几分羞怯。“都是女儿家,说说也无妨。”她的声音温和如春水,“只是这滋味,如人饮水,终究要自己尝过才知。”
董清婉忽然往江令宜身边靠了靠,金步摇的流苏扫过她的胳膊:“那……他会吻哪里?”问完又觉得太直白,慌忙低下头,耳尖几乎要滴出血来。
“看心情。”江令宜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有时是额头,像盖印似的郑重;有时是耳垂,痒得人想躲;急了就咬嘴唇,又凶又软。”她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他在武昌那天,帐外有人报军情,他正抱着我,竟腾出手捂住我的嘴,那掌心的糙劲儿,比任何情话都让人慌。”
帐内忽然静了,只有四人的呼吸声交缠在一起,混着帐外的风声,像首没写完的词。雪仪摸着枕下那本《花间集》,指尖划过“身无彩凤双飞翼”那句,忽然觉得,比起诗里的缥缈,江令宜说的这些实在的疼与暖,更让人动心。
董清婉悄悄往雪仪身边凑了凑,两人的衣袖碰在一起,都能感受到对方手臂的微颤。白静则靠在床栏上,望着帐顶的流苏,眼底映着微光——江令宜说的“炭火与雪”,竟让她想起多年前,在师门雪夜为鬼子六熬药,药罐捧在手里的温度,原来那便是心动的伏笔。
月渐渐西斜,帐内的私语轻得像梦。四个女子挤在一张榻上,被角相缠,气息相融,将那些藏在诗词、剑谱、药草后面的女儿心事,在这寂静的夜里,悄悄摊开在月光下。而远方的江南,那个让她们牵念的男子,或许正挑灯批阅文书,浑然不知,他早已成了这千里之外,帐底私语里最滚烫的主角。
晨光如碎金般漫过窗棂,斜斜落在榻边的美人榻上。白静先醒了,月白修身长裙的裙摆垂落地面,衬得身姿愈发挺拔如竹。她抬手将鬓边散落的一缕乌发拢到耳后,指尖划过细腻的颈项,朝阳在她侧脸镀上暖边,宛如古画中走出的仕女,眉眼间带着经岁月沉淀的温润。
董清婉揉着眼睛坐起身,烟霞色长裙勾勒出柔美的腰线,睡乱的卷发垂在肩头,几缕调皮地拂过胸前,被她随手别在耳后。晨光透过发丝,在她脸颊投下细碎的金斑,眼波流转间,妩媚中透着几分刚醒的慵懒,像枝沾着晨露的海棠。
江令宜伸了个懒腰,玄色长裙包裹着劲瘦的腰肢,乌发如瀑般泻下,发尾还带着点自然的卷。她走到窗前推开木窗,晨风拂起她的裙摆,露出纤细的脚踝,朝阳照在她含笑的眉眼上,英气与柔媚在晨光里交织,恰似出鞘的剑裹着层朝霞。
雪仪最后起身,素白长裙上绣着细碎的兰草纹,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她走到镜前梳理长发,木梳划过青丝的声响格外悦耳,晨光从镜中映出她泛红的脸颊,发间别着的海棠花压花微微颤动,像藏着满眶的春光,羞涩又明媚。
四人并肩站在窗前,朝阳将她们的身影拉得颀长,裙摆相碰的窸窣、发间香气的交融,在晨光里织成幅流动的画。远处的山峦染着金红,近处的牵牛花攀着墙垣,而窗前这四位美人,便成了这幅晨景里最生动的笔,将昨日的帐底私语,都融进了朝阳与秀发的温柔里。
“我们……没睡着。”董清婉的金步摇蹭过帐沿,流苏晃出细碎的响,她往床里缩了缩,烟霞色裙裾与江令宜的月白褥子叠在一处,像两朵交缠的花,“刚好听见你们说……”
雪仪的脸早红透了,攥着衣角的手指泛白,声音细若蚊蚋:“江姐姐,你方才说的……第一次……会很疼吗?”
江令宜被这阵仗闹得也有些窘,往白静身边靠了靠,月光照在她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开始是有点。”她斟酌着词句,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被角,“像第一次学骑烈马,浑身都绷紧了,怕摔,又怕抓不住缰绳。可他要是懂得疼人……”
她忽然想起武昌帐里的情景,喉间发紧:“他会慢下来的。像调弓弦,太松不成,太紧易断,得一点点找着舒服的力道。后来就不疼了,像泡在温水里,浑身的骨头都酥了,只想往他怀里钻。”
董清婉的呼吸微微发颤,想起去年诗会,鬼子六为她拾掉落的琴谱,指尖擦过她手背的触感——那时只觉烫,此刻想来,竟与江令宜说的“温水”有几分像。“那……会像书上写的,‘魂飞魄散’吗?”她吻得极轻,眼尾的红蔓延到鬓角。
“比那实在。”江令宜笑了,声音里带着点过来人特有的笃定,“是能摸着他的心跳,闻着他身上的汗味,知道他是真的在。不像读诗,虚飘飘的。”她看向雪仪,见她咬着唇不说话,便伸手碰了碰她的手背,“你六师兄最是细心,定舍不得让你疼。他在武昌给伤员换药时,棉花蘸酒都要先在自己手背上试温,说‘再糙的人,也得有三分软’。”
雪仪的指尖猛地一颤,眼前闪过药圃里的画面:他替她包扎被荆棘划破的膝盖,指尖在伤口周围轻轻打圈,动作慢得像怕碰碎琉璃,嘴里还念叨着“白静师叔说,上药要轻……”原来那些藏在笨拙里的温柔,早有预兆。
白静忽然抬手,将帐帘往中间拢了拢,月光被挡在外面,帐内只剩烛火余烬的微光,倒让人少了几分羞怯。“都是女儿家,说说也无妨。”她的声音温和如春水,“只是这滋味,如人饮水,终究要自己尝过才知。”
董清婉忽然往江令宜身边靠了靠,金步摇的流苏扫过她的胳膊:“那……他会吻哪里?”问完又觉得太直白,慌忙低下头,耳尖几乎要滴出血来。
“看心情。”江令宜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有时是额头,像盖印似的郑重;有时是耳垂,痒得人想躲;急了就咬嘴唇,又凶又软。”她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他在武昌那天,帐外有人报军情,他正抱着我,竟腾出手捂住我的嘴,那掌心的糙劲儿,比任何情话都让人慌。”
帐内忽然静了,只有四人的呼吸声交缠在一起,混着帐外的风声,像首没写完的词。雪仪摸着枕下那本《花间集》,指尖划过“身无彩凤双飞翼”那句,忽然觉得,比起诗里的缥缈,江令宜说的这些实在的疼与暖,更让人动心。
董清婉悄悄往雪仪身边凑了凑,两人的衣袖碰在一起,都能感受到对方手臂的微颤。白静则靠在床栏上,望着帐顶的流苏,眼底映着微光——江令宜说的“炭火与雪”,竟让她想起多年前,在师门雪夜为鬼子六熬药,药罐捧在手里的温度,原来那便是心动的伏笔。
月渐渐西斜,帐内的私语轻得像梦。四个女子挤在一张榻上,被角相缠,气息相融,将那些藏在诗词、剑谱、药草后面的女儿心事,在这寂静的夜里,悄悄摊开在月光下。而远方的江南,那个让她们牵念的男子,或许正挑灯批阅文书,浑然不知,他早已成了这千里之外,帐底私语里最滚烫的主角。
晨光如碎金般漫过窗棂,斜斜落在榻边的美人榻上。白静先醒了,月白修身长裙的裙摆垂落地面,衬得身姿愈发挺拔如竹。她抬手将鬓边散落的一缕乌发拢到耳后,指尖划过细腻的颈项,朝阳在她侧脸镀上暖边,宛如古画中走出的仕女,眉眼间带着经岁月沉淀的温润。
董清婉揉着眼睛坐起身,烟霞色长裙勾勒出柔美的腰线,睡乱的卷发垂在肩头,几缕调皮地拂过胸前,被她随手别在耳后。晨光透过发丝,在她脸颊投下细碎的金斑,眼波流转间,妩媚中透着几分刚醒的慵懒,像枝沾着晨露的海棠。
江令宜伸了个懒腰,玄色长裙包裹着劲瘦的腰肢,乌发如瀑般泻下,发尾还带着点自然的卷。她走到窗前推开木窗,晨风拂起她的裙摆,露出纤细的脚踝,朝阳照在她含笑的眉眼上,英气与柔媚在晨光里交织,恰似出鞘的剑裹着层朝霞。
雪仪最后起身,素白长裙上绣着细碎的兰草纹,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她走到镜前梳理长发,木梳划过青丝的声响格外悦耳,晨光从镜中映出她泛红的脸颊,发间别着的海棠花压花微微颤动,像藏着满眶的春光,羞涩又明媚。
四人并肩站在窗前,朝阳将她们的身影拉得颀长,裙摆相碰的窸窣、发间香气的交融,在晨光里织成幅流动的画。远处的山峦染着金红,近处的牵牛花攀着墙垣,而窗前这四位美人,便成了这幅晨景里最生动的笔,将昨日的帐底私语,都融进了朝阳与秀发的温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