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北有仙族:其名为秦! > 第300章 指定规则,改新制!

北有仙族:其名为秦! 第300章 指定规则,改新制!

    ……

    三年后——

    大秦初立,国祚尚未稳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定居于大秦国内,各种问题也随之而至……

    曾经的春霞岛,随着大秦的建立,便废除旧名,正式更名为:秦岛!

    此刻——

    秦岛——阿房仙宫内。

    一座巍峨大殿内,一张由四阶金晶打造的龙座之上,秦孝端坐于此,面见百官朝拜……

    而龙座侧下方,则设立了一处桌案……

    秦明异,身为三代族长,理应听政协助,也算是为秦孝,分忧解难,一同处理朝政。

    秦孝气息内敛,一股霸道无比的威势……

    隐隐作现,这就是帝王威仪!

    也就是秦孝的道途,秦二代中,唯有秦孝走上了这独一无二的王道,当大秦建立的那一天……

    秦孝便领悟了自身之道!

    他所求的,便是这王之大道,修其道则为:王元道则!

    可谓是一朝悟道,领悟道韵,不超过一年,便已是领悟透彻,一朝登顶,破境道基!

    而眼下——

    帝王之威,浩荡无边,一板一眼,便是来自王的藐视……

    秦孝扫过百官,眼中无悲无喜,道:

    “还是这些老面孔,难道我大秦,坐拥三海之地,就没有一个派的上用场的大臣?”

    只此一言——

    便震慑百官,众人顿感亚历山大,一个个面色苍白,滴落豆大的汗珠,没有一人敢言……

    直到片刻,六位大学士之一的李斯谏言道:

    “还请陛下息怒,大秦新立,朝堂各方尚未安稳,自是需要些时日,以求陛下定夺……”

    “故而百官为动,一切都是为了大秦的稳定。”

    “待朝堂安稳,四海宾服,法律法规严明之后,这才徐徐接纳四海贤才,纳其为己用……”

    “大秦根基尚稳,还需一步一个脚印,任重而道远。”

    闻言——

    秦孝纹丝不动,但又怎么会听不懂李斯的言外之意,如今大秦建立,老势力们……

    已经等不及要分得,属于他们的利益了!

    故有此言,这李斯是在暗示,以免日后君臣离心离德,李斯倒也是个能说会道的……

    说的话,倒也滴水不漏。

    秦孝想了想,大秦已经建立三年,拖下去,也毫无意义,既然他们要封,那就趁此机会……

    将大秦的基本框架,一次性敲定下来。

    “李斯说的在理。”

    “如今大秦刚立,也是时候,定下制度,分封诸多功臣良家,以求更好的治理大秦……”

    “以诸位来看,大秦新立,该用那种制度?”

    说到这——

    台下诸多大臣,便纷纷躁动起来,最后由六学士之一,商鞅提出草案,毕竟论改革制度……

    商鞅也算是把老手,自商鞅变法开始。

    商鞅便一直主持秦氏的土地改革,而如今大秦建立,论制定制度的完善,商鞅自是当仁不让,道:

    “分封乃大商国的旧制,虽包含郡县之分,但本质上,仍然走的是分封的路径……”

    “此法虽简,但却弊处极多!”

    “而完全郡县制,则容易致使地方做大,危害朝纲,权利一旦分散,便容易形成乱象……”

    “故而。”

    “老臣提议,或可延续九品仙族制度,延承北境时期的政策,但国家非一地可言……”

    “可适当融入郡县制度,以朝堂为核心,设立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

    “以此对应:官员选拔任用、人口户籍管辖、科举教育事物、水利修建器械、执掌司法事物、掌管军事调动……”

    “以六部维持国家的基础运转,从而上传下达。”

    “而众多官员,隶属于六部,六部之上,便是六大学士,以此辅政,为陛下分忧解难……”

    “此乃为核心之所。”

    “而往下,则设州府、都护府、郡府、县府……”

    “虽然架构增多,或许凡人觉得繁杂,但于修士而言,层层机构,可更好的治理一方。”

    “而九品仙族制度,可为国提供优质人才,但官员,也并非非得仙族人士担任……”

    “九品仙族制,限制各大世家,以防她们出工不出力,而九品官员制,则是朝廷的犬牙,以此制衡监督各地仙族。”

    “另外,臣建议施行仙凡分隔。”

    “进一步削弱,各个世家所掌控的领地……”

    “并定下规定,凡入九品仙录的势力,都需按照规定,圈禁领地,不可过多兼并。”

    “且全国上下,各处洞天福地,皆需上报铸册,定时定量上供国库,同时每年还需缴纳灵税……”

    “并于全国上下,收拢仙苗,开设道院。”

    “后全国禁止宗门存在,可聚收人才,壮大国家,且能登记九品先录的家族……”

    “还需严查审核,需获得大秦,建族令,方可建立仙族,记入九品仙录,为我大秦正统势力。”

    飘飘洒洒——

    商鞅,便总结了一整套治国的体系……

    虽然许多条例,极其严苛,但对于大秦而言,全是百利而无一害,不管是限制世家大族圈地发展……

    又或是仙凡分离,互不干涉。

    直至最后,垄断人才通道,人才只能依托国家成长,最终取得国家准许,开辟仙族……

    而仙族发展,又必须源源不断为大秦立下功勋。

    几乎从源头上,断绝了反叛的可能!

    就算日后某个家族做大,但最终,也不可能强大过大秦,这套逻辑的背后,就是垄断人才……

    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随之——

    秦孝也就顺水推舟,接受了商鞅的谏言,后面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最终已然拍板……

    直至最后,便是各方势力的分封!

    而分封的本质,是割裂部分土地人口给某个势力……

    但在商鞅的新政系统中,分封的危害,降到了最低,对于那些门派势力,最为致命!

    因为在此新政之下——

    如云梦山鬼谷先生一脉,又或是秦氏直系的四大门派,恐怕也要随之改制,或是解散……

    而秦孝的做法,也很简单,四大宗门,包括一些其他大小势力,要么从宗门……

    改变为道院!

    要么就融入六部体系中,成为六部中的一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