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绵软婆母,精米白面养全家 > 第421章 洪家倒塌

穿成绵软婆母,精米白面养全家 第421章 洪家倒塌

    “咱们要买多少粮食合适?”林有武问。

    苏云想了想,“自然是越多越好,给你一万两。”

    一万两!

    林有武惊讶地差点儿没从凳子上摔下来。

    阿娘这是从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也不可能会打劫吧?

    “前几天来了一笔外财,要赶紧花出去。”苏云煞有介事地说。

    “好。”林有武答应,偏财的确不能久留。

    “你跟金丰两人还不够,回头我跟你辛叔说一声,让他也跟着一起去,再叫上几个壮劳力。”

    现在出门不太平,特别是他们要买很多粮食,容易被人盯上,有人押运的话会好很多。

    林有武也没拒绝,此事关系重大,这可是一万两银子,他也不想出什么纰漏。

    否则,真的是把自己卖了都不值这么多。

    其实苏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家里的生意往来越来越多,账目也纷繁复杂起来,要找个专门的账房。

    但账房必须要可信之人,最好是身契在自己的手里的,否则也不放心。

    不知道何时起,她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世界,动不动也想着要买人了。

    苏云并不觉得需要自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想要更好的存活,便要遵循当前的准则。

    有时候,并不是将自己变成一个愤青,才能做些什么。

    愤青者,多逞口舌之快,以激愤之辞妄图撼世,然其心浮气躁,行之无度,虽声震一时,终难成久远之功。

    苏云没想着建立不世功勋,但也不能来此一趟而不作为。

    乱世之中收留难者,能力之内帮助更多的人,她觉得自己做的很好。

    当然,所有这一切,首要的前提是要保护好自己跟家里人。

    苏云问了林有武茶园跟桑园的进度,知道都已经步入正轨,心里也放心了。

    这些产业都不是立马能看到回报的,但都可以成为她未来的倚仗,需要好好用心经营。

    盐矿虽也是个大买卖,但要小心谨慎,有一点行差踏错,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白石洲在和县,她可以大胆一些。洪家已经倒台,倒是可以忙活卖盐的事宜了。

    天启各地有专门的盐铺,是官府开办的。

    如今盐铁都是官营的,她想要正大光明地卖盐也得通过官方渠道,给盐铺做供应最好。

    至于自己开设盐铺去卖盐?想来根本就不可能。

    虽然和县不大,但其实地域还是挺广,人口虽然不多,但同样,买卖必需品的渠道也很少。

    北地就是这样,地广人稀,和县周边共有五十多个村子,买油盐酱醋都要进城,盐是属于必需品。

    苏云想了半天便不再操心了,这件事的看白石洲的想法。

    她想送一批腌菜去江州,让薛嫣然想办法推出去看看效果。

    以后还可以继续推出各种腐乳、酱菜,也算是变相地消耗食盐。

    虽并不能耗费多少,但聊胜于无。

    另外她估计,整个北地境内,肯定不止这里有一座盐矿。

    既然茶山发现了盐岩,便说明此地的地质变化具有产生沉积岩的条件,将来或许有更多的盐岩会被发现

    过了两天,东西都准备妥当。江虎负责押运口脂面霜、酱菜,出发去寻找武亮。

    东西不多,但价值也不算少。

    武亮带着一队人马早早便等待在山口,他身后还跟五辆马车。

    去江州一趟,他也不能只做一单买卖,一来为了赚钱而来,二来也可以分散土匪注意力。

    “江兄弟放心,我会把这批货物安全送到。”武亮拱手保证。

    “多保重!”江虎没什么不放心的,土匪才最了解土匪。

    “你可别以为我们是土匪,我们只是生活在老鸦山上的良民。”武亮瞥了他一眼,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

    “好,那就拜托武兄弟,这是东家的信,麻烦一并带到。”

    “没问题。”

    “你这样走了,山上的老弱妇孺可有保障?”江虎担心。

    他上过山,知道山上的情况。

    武亮道,“江兄放心,家里还有人留守,再说老鸦山是天险要地,易守难攻。”

    这并非他夸大其词,当初就是因为这里地势险峻,主子才选择让他们在这里安身。

    事实证明,这真是一处好地方。

    自从来了这里,队伍发展壮大不说,还能吃饱穿暖。

    “若是有什么困难,尽管派人去大石村求援,我们会竭尽所能相助。”江虎道。

    武亮感激地拱手,“再好不过,替我谢谢你们东家。”

    两人还寒暄完,武亮也不再耽搁,一行人驾着马车便出发了。

    林家,苏云终于等来了崔刚。

    这几天,她便想着和县洪家的事情会怎么解决。

    “慢慢说。”苏云示意他不用着急,洪家已经垮台了,只不过是结果如何。

    崔刚这才慢慢跟苏云说,原来洪家长子洪沐安大义灭亲,将洪达跟洪景的罪证全部都承在公堂上。

    这本身是大不孝,但也有情可原,原因是那洪达竟然谋害了发妻跟岳父母,之后还将人家的家产据为己有。这哪是一个赘婿所能做的,简直是大逆不道!

    开始,因洪沐安主动状告父亲,众人也觉得不可理解,可渐渐的,街头巷尾传遍了洪达的恶劣行径,民众又对他的恶行嗤之以鼻,甚至有人带头签署的万民书递到县衙,要求对洪家父子严惩不贷!

    否则,何以告慰冤死的徐家人。

    县城里的富户,虽然平日里跟洪家达称兄道弟,心内盼着他倒霉很久了。

    遇到这种机会,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时?

    至于还有打算招赘婿的人家,一时间也是哗然,不知道此事可不可行,这洪家父子便是前车之鉴!

    若是引狼入室,且不说产业会落入旁人之手,闺女也得遭了大难,连带着这么优秀的外孙,都被害得不行。

    这时候,众人才纷纷想起来,这洪沐安也是少年成名,又是风度翩翩,若没有不利于行这个缺点,当真是前途无量。

    “原来如此,那县令大人是怎么处置的呢?”

    苏云早知道洪家的旧事,只是被洪沐安摆到明面儿上罢了。

    他不会轻易放过仇人,为了今天,估计没少在外头打点水军,否则怎么可能签署什么万民书,这是把后路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