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 第229章 怎会如此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第229章 怎会如此

    什么!

    竟索要大帝之位!

    用一个大帝之位换取幽冥界的控制权!

    震惊的议论声四起,所有在场的修士都被后土的话惊得目瞪口呆。

    谁能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般地步,尤其是后土提出的条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大帝之位。

    而且不是给自己,这岂不是说后土能指定一位大帝?

    “可以。”

    太虚略作思考,看了后土一眼说:“不过这个大帝之位必须是巫族血统,否则我不认可他的地位。”

    太虚对新增一个大帝之位并不介意。

    毕竟在后来的记载中只有六御,之前为了区别于其他势力并获得更多气运,他选择了五御。

    如今即使再给后土一个大帝之位,也在天庭的承受范围内,还能将幽冥界、后土以及整个巫族都绑定到天庭阵营中,何乐不为呢?

    “很好!”

    听罢此言,后土也笑了。

    无论如何,这次最终受益的是她。

    鸿钧想利用她来牵制天玄和天庭,这一点她清楚得很,起初也想拒绝,但又不甘心。

    鸿钧提出的条件极具吸引力,直接助她脱离幽冥界。

    如今她已身处洪荒,自身气息弥漫整个世界,鸿钧已无法阻止她在幽冥界的出入。

    得到太虚的承诺后,她不仅获得大帝之位,还可将其授予巫族后辈,助其快速崛起。

    后土化作轮回,失去祖巫真身,虽保留祖巫名号,但不再是真正的祖巫。

    巫族需一位巫帝,唯有巫帝出现,巫族才能崛起,重获在洪荒立足的机会。

    想到此处,后土立即说道:“此事可行,我会安排巫族转世至人族。”

    话毕,她目光转向石昊所在之处,拱手道:“人皇,我巫族愿与人族结盟。”

    同时,她计划让部分巫族转世人族,人巫结合将大幅提升人族实力。

    人皇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

    人巫联手,且巫族竟愿分享血脉,这令人震惊。

    昔日巫族何等骄傲,视血统为荣耀,不容他人冒犯。

    而今后土却放弃这一切,主动将血脉融入人族。

    尽管不会让人族窃取盘古血脉,但会诞生无数人巫或巫人,这无疑是血脉的重大流动。

    “可以!”

    石昊与人族三祖商议后,直视空中的后土道:“转世者皆属人族,与巫族无任何关系。”

    “当然,前辈意图本皇明白,本皇答应,前辈选定之人可离人族,成为巫族巫帝,位列天庭六御之一。”

    “好!”

    后土闻言大喜。

    石昊如此通透,对她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只要能保证自己选中的巫帝回归巫族,甚至登临天庭大帝之位,其他的损失便不算什么。

    人族如今主宰天地,无人能撼动其地位,让巫族血脉融入其中也是好事。

    即便将来出现意外,人族中的巫族后裔也能延续巫族传承。

    想到这里,后土随即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希望人皇到时候能多加配合。”

    话音未落,天际突然传来震耳的轰鸣。

    刹那间,天 动,一股奇异波动弥漫开来,巨大的漩涡浮现,混沌神雷聚集其中,直指后土。

    “这是?”

    太虚、三清等人见状,脸色骤变。

    他们感受到,这混沌神雷的力量极为可怕,甚至对圣人和混元级存在也有巨大威胁。

    “天道?不,是鸿钧!”

    太虚等人瞬间意识到。

    随即,他们的神情愈发凝重。

    显然,鸿钧震怒了。

    后土背叛了他的计划,不仅抛弃了作为棋子的身份,还把幽冥界和巫族纳入天庭,这是鸿钧绝对不能容忍的。

    “鸿钧,你想对我动手?”

    后土毫不畏惧,仰头看向半空的混沌神雷,冷笑道:“你知道吗?我代表的是地道。”

    “即便你融合了天道,但若对我出手,必遭地道反噬,最终我们都会两败俱伤。”

    话音刚落,后土心念一动,身后浮现六个漩涡,正是六道轮回。

    后土直接将六道轮回与自身融合,一旦混沌神雷降临,六道轮回必首当其冲。

    鸿钧若遭袭,六道轮回必然崩毁。

    幽冥界失去六道轮回,必将陷入混乱,甚至天地之道也会受到影响。

    “咔嚓——”

    雷霆轰鸣,一道黑色闪电骤然显现。

    黑色闪电随即击中混沌神雷所在之处。

    轰然巨响中,鸿钧所创造的混沌神雷瞬间被摧毁,那道黑色雷霆穿越时空直奔紫霄宫。

    “啊……”

    尖叫声骤起又戛然而止,所有人皆感遍体生寒。

    “天道出手了!”

    “好可怕的力量!”

    “瞬间重创鸿钧!”

    这一刻,众多强者心生恐惧。

    即便圣人亦面色苍白,眼中惊恐与敬畏之情无法掩饰。

    天道!

    超越万物的存在,自洪荒开辟以来从未露面,今日竟出手,并重伤合道的鸿钧,其意义令人震颤。

    后土!

    在地道庇佑下,虽为圣人级存在,但并非谁都能撼动,即便是鸿钧也无法随意干涉。

    “哼!”

    见状,后土冷哼一声,随后目光锁定太虚,说道:“天玄道友,此事就此定论。”

    “我即刻返回准备,望届时我巫族大帝之位无虞。”

    话毕,后土不再停留,对三清点头示意后,身形一闪便撕裂虚空离开三十三重天。

    若无法突破此阵,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已冲锋的骑兵,面对长枪也需付出惨重代价,未冲锋者更是寸步难行。

    前锋骑兵将长枪斜插入地抵御冲击,后排严阵以待,伺机出击。

    任凭西凉铁骑威名赫赫,此刻亦无计可施。

    付出重大伤亡后,李傕、郭汜被迫撤退。

    “将军,后方巨石已被清除,可以撤军了。”

    郭汜副将急报。

    之前因道路被堵,他们不得不硬闯,如今通道已通,无需再纠缠。

    “撤!”

    战后余烬

    万余具尸骸横陈战场,李傕与郭汜率残部骑兵仓皇逃离。

    “逃?”

    徐晃冷哼一声,命人清理战场,却未撤去长枪方阵,仿佛静候二人折返。

    ……

    “他日定要取此徐晃首级。”

    逃脱之际,李傕二人检视伤亡,三万西凉铁骑竟折损过半。

    余下铁骑亦多负伤,几近疲敝。

    “刘煜早有防备,此役不宜再战,当速归禀主公。”

    郭汜摇头叹息。

    明知如此,但败局已显,纵然回朝难辞其咎,也别无他法。

    面对徐晃的严阵以待,强攻显然不明智。

    “开关!”

    蒲关城下,李傕与郭汜寻至此处,这里是通往河东郡的唯一咽喉。

    “李傕、郭汜,此关现已归我所有。”

    城头之上,一道熟悉身影伫立。

    “徐荣?!”

    闻声,二人面露惊色:“你既已叛主,何故在此阻我?”

    “无需多言,欲进则战!”

    徐荣傲然而立,语气沉稳。

    “如何是好?”

    郭汜望向李傕,攻城非骑兵所长,蒲关易守难攻。

    “撤!另觅他途归长安。”

    无奈之下,二人只得引兵离去,临行犹对徐荣出言威胁。

    “可惜……”

    目送二人远去,徐荣轻叹一声。

    若兵力足够,设伏必能重创敌军,然眼下军力单薄,不敢冒此风险。

    蒲关得而复失,于主公进攻长安的战略意义重大。

    刘煜深知此关之重要性。

    李傕与郭汜领着一万八千骑兵,再度返回了先前遭徐晃伏击之地。

    “接下来如何是好?”

    两人对望,心中满是焦虑。

    若再无对策,他们恐将被困死于河东郡。

    投降绝非良策,若此事传入主公耳中,他们的家人定会被董卓屠戮殆尽。

    “眼下唯有取道风陵渡。”

    李傕咬紧牙关说道。

    “风陵渡?”

    郭汜大惊,“你疯了吗?此地水流湍急,根本无法容纳大军渡河。”

    风陵渡自古便是行人渡河之处,湍急的河水极不适合大规模军队通行。

    万余人若想靠摆渡渡河,至少需耗费三五日,且一旦落水,必无生还可能。

    从关中至河东郡,仅余两渡:蒲津渡与风陵渡。

    风陵渡因水流湍急,仅适于少数人渡河,大军难以通行,故不受兵家重视。

    而蒲津渡却不同,此为黄河浅滩,枯水时甚至可策马过河,因此设蒲关以防外敌。

    如今蒲关被占,蒲津渡无法通行,他们不得不改走风陵渡。

    至于能否顺利渡过,全凭天意。

    ……

    或许是李傕、郭汜运气尚存,抑或天命未绝,五日后,仅损千余人便成功渡过风陵渡,直抵潼关。

    进入潼关后,即为关中大地。

    此乃徐晃与徐荣遵从主公之意,未对其赶尽杀绝所致。

    若将李傕、郭汜迅速除掉,董卓又凭什么震慑朝廷上下?

    若是小皇帝尚存,他又如何能顺利篡位?

    篡位之事,虽听来冠冕堂皇,但刘煜并不热衷。

    然而,一旦小皇帝死于董卓之手,身为汉高祖刘邦后裔的他,便能够理直气壮地登基称帝,正如开创东汉的刘秀一般。

    然而,刘秀建立东汉时,依赖的是世家豪强的支持,致使东汉建立后难以遏制这些势力的膨胀。

    可到了刘煜这里,情况完全不同了。

    \"废物!\"

    董卓见郭汜和李傕二人入城,顿时怒不可遏,挥鞭痛斥:\"三万西凉铁骑,刚过蒲津渡便遭伏击,你们竟无一人战死,简直废物!\"

    李傕与郭汜默默跪地,未作辩解。

    此事本就难辞其咎,若二人稍有警觉,何至于中伏?只因他们轻敌,认为尚未抵达并州地界,便放松了警惕。

    \"太师,关外传来消息。

    \"

    此时,李儒神情沉重地步入厅内。

    \"何事?\"

    董卓放下鞭子,转向李儒追问。

    \"太师,还是亲自查看为宜。

    \" 李儒面露忧色,对跪地的李傕、郭汜视若无睹。

    \"怎会如此?\"

    待读完信件,董卓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