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 第240章 三六九等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第240章 三六九等

    “报!将军,城内援军已出!”

    险渎城外五百米的低洼处,张合率三千士卒埋伏于此。

    “莫轻举妄动,切勿暴露行踪。”

    张合叮嘱道,随后传令麴义,“告知城内大军出动,他需留意。”

    “诺!”

    此时,险渎与阳仪大营之间的道路上传来消息,麴义得悉后严令部下戒备。

    同时吩咐,伏击仅为诱敌深入,关键在于逼退敌军,如此张合方可顺利夺取险渎。

    此战虽以张合功高盖世,但文丑与他协力助阵,亦有一份功劳。

    另一边,元寻接到公孙度命令,率五千骑兵直奔阳仪大营。

    “嘭”

    战鼓轰鸣,两侧箭矢如雨般倾泻而下。

    “糟糕!中埋伏了!”

    元寻脸色骤变,急令道:“撤!回城!”

    即便元寻并非名将,此刻也明白已陷入埋伏。

    前方阳仪大营不论发生何事,他都无法通过。

    唯有退回城中,才是唯一的生路。

    至于应战?对方选择夜袭,人数虽不明,但己方绝无胜算。

    撤退无疑是最佳选择。

    幸好,元寻所率五千骑兵速度极快,直奔险渎方向而去。

    身后追击之声不断,但他不知敌军追兵数量,也无法停下查看伤亡情况。

    更未察觉的是,就在他返城途中,约五百敌骑已悄然混入队伍。

    “总算停了。”

    待行至距险渎城约一公里时,敌军放弃追击。

    元寻松口气,赶至城门前高呼:

    “开门!”

    城上守军即便认出是他,仍不敢擅自开城。

    少顷,公孙度至城头,见元寻狼狈模样,问:“元寻,我命你增援阳仪,何以折返?”

    元寻答:“途中遇伏,不得已撤回。”

    经公孙度一番谨慎盘问,确认元寻并未投敌后,下令:“开城门。”

    若非敌军停止追击,公孙度绝不会冒险开城。

    城门开启,元寻领兵入城之际,突闻一声怒吼,数百叛军拔刀向己方士兵砍去。

    “兄弟们!守住城门!援军即刻到达!”

    张合大喝一声,率五百士卒冲向城门,与叛军展开激战。

    “不好!”

    公孙度面色骤变,急促下令:“速闭城门!”

    “主公,城门外尽是百姓,城门无法关闭。”

    副将同样焦虑万分。

    “那升吊桥!”

    公孙度吩咐。

    “主公,绳索已被敌军切断。”

    副将无奈摇头。

    “传令全军,务必夺回城门!”

    公孙度语气冰冷。

    对方兵力本就占优,若其大军趁势进攻,此城危在旦夕。

    “遵命!”

    元寻自知失策,率军返身杀回。

    他认定,只需击毙张合及其麾下五百骑兵,便可夺回城门。

    “杀!”

    元寻一眼认出张合,直取对方。

    只要除掉主帅,敌军定会溃散。

    “哼!”

    张合冷哼,枪锋直刺,瞬间将元寻贯穿。

    “杀!”

    张合一声怒吼,麾下五百骑士气高昂。

    而公孙度一方却因主将被杀,士气低落。

    趁此良机,张合率部完全控制城门。

    与此同时,另外两千五百骑兵正疾驰而来,与鞠义所部齐头并进,意图分得攻城之利。

    “完了。”

    公孙度立于城头,见状脸色大变,随即转身离去。

    他明白,此城已不可守,遂引兵由东门突围,朝辽队方向撤退。

    险渎东南地势平坦,毫无屏障,难以久持。

    玄菟郡既已失守,唯有保住辽队及后续辽东、乐浪两地。

    待张辽率军入城,公孙度早已不见踪影。

    “速传淳于琼,令其将储粮地迁移至无虑。”

    入城后,张辽首道指令便是给负责粮草的淳于琼。

    “此番攻占险渎,儁乂当居首功。”

    张辽随即转向张合说道:“诸位将士之功,我都会记录在案,待战事结束后,定为尔等向主公请赏。”

    “险渎既下,现分两路出击。”

    张辽环视诸将,沉声下令。

    “奉先,你亲率一路大军,拨三万兵马,取玄菟郡,以防扶余及。”

    张辽目光落在吕布身上。

    “诺。”

    吕布领命点头。

    “其余诸将随我攻辽隧。”

    张辽高声发令。

    次日,吕布即率三万兵马东进,直指辽阳城。

    若得辽阳,则可挥师横扫整个玄菟郡,尽皆平原沃野。

    张辽则率七万铁骑北渡辽河,抵达辽隧对岸。

    辽隧隔河相望。

    欲破辽隧,必先渡河。

    此处乃大辽河与小辽河交汇处,水流湍急。

    张辽早遣斥候沿河搜寻适宜渡点。

    可惜探马沿河寻觅良久,始终未得佳处。

    唯独辽隧尚可渡河,却有辽隧城拦阻。

    “诸位有何高见?”

    张辽升帐议事,询文丑、麴义与张合。

    首当其提张合。

    近来张辽观察发现,唯有张合稍具统兵智略。

    文丑仅适冲锋陷阵,若无长进,终难成帅才。

    麴义虽善小队作战,然无大局驾驭之能,仅能奉命行事。

    唯有张合堪资栽培,假以时日,未必不成良将。

    “主帅,若强渡此河,公孙度必于半途伏击,届时我军伤亡恐难以估算。”

    张合眉间紧锁。

    近来,不仅是张辽在思索如何攻下辽隧城,张合同样在为此费心。

    这片东北部的平原,与后世大相径庭。

    未被过度开发,沼泽密布,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

    因此,欲入辽东郡腹地,必须先过辽隧城。

    此外,粮草运输亦是关键。

    孤军深入若无补给,后果不堪设想。

    “传令赵浮前来见我。”

    张辽沉声吩咐。

    “主帅!”

    不久,赵浮快步而来。

    “赵浮,如今天气渐寒,冬装是否已备齐?”

    张辽问道,说话间隐约可见呼出的气息化作白雾。

    “回主帅,冬装已于昨日抵达无虑城,正朝此处运送。”

    赵浮迅速答道。

    身为军需粮草官的赵浮深知自己职责所在。

    “除冬装外,告知伙房,停三日一肉餐制,改每日三顿肉汤,助将士御寒。”

    张辽继续交代。

    一位出色的主帅不仅需善战,还需通晓行军诸多细节,例如士兵的饮食安排。

    刘煜治军讲究分明,作战时一日一肉汤、三日一肉食,以增强体力;日常训练则为三日一肉汤、七日一肉食。

    毕竟当下肉类资源有限,养猪业尚处起步阶段,一切需循序渐进。

    加之军中人数庞大,消耗巨大,还需兼顾百姓生活,肉食始终紧缺。

    即便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仍有许多贫苦家庭难得一尝肉味。

    “属下领命。”

    赵浮点头称是,他完全理解张辽此举的深意。

    相比三天一肉餐,将肉熬成汤分多顿食用,更能让将士抵御严寒。

    “主帅,程涣归来。”

    传令兵急匆匆跑入帐内禀报。

    “主帅!”

    程涣满身风霜,立于张辽面前。

    “如何?”

    张辽目光扫向程涣,沉声问。

    “回禀主帅,我已向当地百姓探明,再过一个月,此地气温骤降,辽河将结冰,届时可踏冰渡河。”

    程涣答道。

    “此乃天赐良机。”

    张辽听罢,眉眼间透出喜色。

    只要跨过辽河,后续战事便事半功倍。

    “主帅,不如分兵攻襄平,使其救援,疲惫辽隧守军,一举击破。”

    张合突然提议。

    “公孙度岂会轻易上当?”

    张辽摇头否定,“我军精锐尽是骑兵,若襄平闭城不出,难道要舍弃优势,转为步卒攻城?那伤亡难以承受。”

    他宁愿稍作等待,待天寒地冻时直取辽隧。

    相比襄平,辽隧易攻且战略意义重大,一旦拿下即可切断襄平通往南方的通道。

    那时,玄菟郡亦可顺势收复,公孙度仅剩襄平孤城,胜负已定,且损失微乎其微。

    唯一的代价不过是多耗些时日和粮草,但这些恰恰是我军所不缺。

    “属下明白。”

    身为主帅,张辽考虑周全,绝不会因求速胜而轻视将士性命。

    自领军以来,他始终以稳健着称。

    然而,若把这话告诉后世的孙权,他恐怕又要拍案大骂:“张辽,你说你稳扎稳打?当年你带八百骑追着我十万大军打,也算‘稳妥’?”

    幽州,燕京城,王宫。

    蓟县改名为燕京城。

    “大王,欧侍郎求见。”

    守在宫门外的裴元绍快步入内,躬身禀报。

    “请他进来。”

    刘煜略作点头。

    不久,欧兴步入殿中,手中持一卷图纸。

    “臣欧兴,参见大王。”

    他行礼毕,恭敬说道。

    “免礼。”

    刘煜虚扶示意,随后问道:“欧侍郎手中何物?”

    “回禀大王,此乃近两月绘制的神京城设计图。”

    欧兴语调微颤地回答。

    “神京城选址已定?”

    刘煜听罢,立即站起,缓步下阶,来到欧兴面前询问。

    “正是,大王。”

    欧兴点头确认,双手呈上图纸,“请大王审阅。”

    “大王请观。”

    展开图纸后,欧兴在一旁详细解说。

    欧兴所绘非止一幅,刘煜逐一细看。

    神京城有四座雄伟城门,分别命名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王宫居于城池正中。

    环绕王宫的四条主干道亦以此四灵命名。

    它们贯通南、北、东、西四门,宽达三十米。

    全城南北延展五十公里,东西同样五十公里,岂能仅设四门?每面城墙除主门外另有副门,主门居中,两侧各有两副门,方便平民及商贾往来。

    临近城墙处为贸易区域,内部则为居民生活区。

    离王宫越近,住户越显尊贵且富有。

    人分三六九等,自古如此,刘煜从未奢望改变这一现状,即便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也未曾改变,更何况这封建年代。

    刘煜所能做的,便是尽力避免让世界陷入停滞,而要让它保持活力,如同川流不息的活水。

    他希望为底层民众开辟更多上升的道路,减少他们的绝望感。

    至于其他方面,刘煜从未有过破坏之心。

    若说追求人人平等,那就得废除皇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他绝不会接受这样的提议,谁胆敢提出废除皇权,他定会第一个将其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