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 第287章 拟定完毕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第287章 拟定完毕

    刘煜虽不清楚具体规模,却见火光冲天,火山灰覆盖数百公里区域。

    \"似乎威力不小,希望别对国内造成太大影响。

    \"刘煜喃喃自语,随即摇头叹息。

    彻底清除倭寇是当务之急,即便有所牵连,也只能接受短暂阵痛,以求根本解决。

    \"奇怪,这个世界的天道似乎对我有所排斥。

    \"

    刘煜眉头微蹙,心中疑惑。

    \"为何如此?\"

    他百思不得其解,或许只能等到下次前往洪荒时向望舒请教。

    修行之道,他始终觉自身所学有限。

    \"不过,这次离开后,恐怕不会再回来了。

    \"

    他对这里已无眷恋,亦无其他打算。

    \"为了华夏复兴,诸位的武备如今已成往事。

    \"

    放眼全球,除倭寇外,其他国家对华夏同样影响深远。

    只能说,华夏起步较晚罢了。

    为了弥补先前失去的时间,刘煜接下来的半年里走遍全球,将其他国家的武器、生产线、资源以及相关研发人员尽数清除。

    “天道的排斥愈发强烈了。”

    刘煜眉心微蹙。

    身形一闪,他离开这个世界,返回了汉末。

    刘煜并未察觉,他在异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回到汉末,他瞥了一眼案上的香,仅燃了一小截,大概不过一分钟。

    起身时,他回忆起在那个世界经历的大半年。

    然而,那个世界终究不属于他。

    ……

    “王上。”

    半月后,李儒入宫拜见刘煜。

    “征东大军如今到了何处?”

    刘煜问李儒。

    以往这类事由贾诩负责,但贾诩领大军入蜀,兵部侍郎一职由李儒接替。

    “启禀王上,征东大军三日前已至辽东辽隧,预计一个半月后回朝。”

    李儒禀报。

    “嗯。”

    刘煜点头,随即下令:“传令,六部侍郎觐见。”

    “诺。”

    刘煜的旨意迅速传达。

    片刻后,六位侍郎齐聚勤政殿。

    吏部侍郎戏志才、礼部侍郎田丰、户部侍郎沮授、兵部侍郎李儒、刑部侍郎陈宫、工部侍郎欧兴。

    “臣,戏志才(田丰、沮授、李儒、陈宫、欧兴)拜见王上。”

    六人依次跪拜。

    “平身。”

    刘煜略一点头,“都起来吧。”

    “谢王上。”

    待众人起身,刘煜缓缓开口:“此次征东大军归来,赏赐之事,六部有何建议?”

    征东大军此次立下赫赫战功,自古以来,开疆拓土乃第一功业,而他们此次东征,扩展疆域千里,灭掉了、扶余、百济、三韩等国。

    灭国或拓土之功,皆应 行赏,否则何以激励将士?

    戏志才沉吟片刻,出班奏道:\"启禀王上,臣以为,此次东征主帅张辽,理应封侯。

    \"

    东征主帅张辽功不可没,不仅应赐侯爵,其官职亦需晋升。

    而其他随军将士,亦当加官晋爵。

    刘煜听闻众人议论,心生一念:\"孤欲恢复秦制军功爵制,诸位意下如何?\"

    军功爵制之事,刘煜早有考量。

    此时正逢良机,不妨推行此制。

    \"王上,此事万不可行!\"陈宫急切道:\"秦制军功爵制若行,则难以废止。

    \"

    此制如猛兽囚于笼中看似无害,然一旦释放,必将遗患无穷。

    秦制以杀敌多寡定爵位高低,得地亦随之增多,此乃其统一天下之根本。

    然而,当天下已定,无地可封时,又该如何?

    天下土地有限,尽归秦人所有,他国百姓何以自存?如今若效仿秦制,虽能速成一统,但分封之时,外州庶民无地可耕,生计堪忧。

    长此以往,恐重蹈秦亡覆辙,终致天下大乱。

    \"王上,请三思而行。

    \"

    不仅是陈宫,田丰与沮授亦持反对意见。

    军功爵制势在必行,这是刘煜坚定的态度。

    “诸位尽可安心,我自不会效仿秦国施行耕战之法。”

    如今天下土地,除庶民永业田外,其余皆属朝廷所有,归户部管理。

    若想开垦更多良田,需向朝廷租赁,期限最长三年,后续视情况调整租金。

    此军功爵制与秦时大相径庭。

    刘煜接着阐述了自己的构想:金钱将作为爵位的衡量标准。

    例如,高爵位者每月可领取一定数量的银币,但数额既要足以激励士气,又不能给国库造成过重负担。

    “陛下,此举恐致户部财政严重失衡。”

    沮授忧虑地说,“若未来大军达到百万规模,即便仅半数受封,也涉及五十万人。

    每人月支两银币并不算多,总计便是一百万银币,即一万金币,年支出达十二万金币。

    且该待遇将持续至受封者终老,后代亦能降级承袭,长此以往,每年开销或将增至二十万至五十万金币。”

    随着时间推移,累积金额势必愈发庞大。

    此后以后世货币衡量,每年所需费用约在两百亿至五百亿之间,绝非小数。

    “此事由少府负责,不必户部出资。”

    刘煜对沮授言道。

    原因之一在于刘煜财力雄厚,更关键的是,若资金出自少府,则少府会更感恩皇室,有助于稳固皇权。

    既然刘煜已定,户部自无异议。

    户部既允,其余五部亦无他议。

    相较秦代军功爵制,如今不过是多费些银钱罢了。

    “军功爵制交由户部与兵部完善。”

    刘煜沉吟片刻,向沮授嘱咐道。

    新制需将爵位与钱财挂钩,故户部必参与其中。

    “少府亦应加入,告知周仓协同。”

    毕竟资金出自少府,理当参与爵制设计。

    “臣领命。”

    沮授与李儒拱手回应。

    “另有一事。”

    刘煜续言道:“新爵制仿照秦朝,增至二十二级。

    二十二级之上设子爵、男爵、伯爵、侯爵及公爵。”

    公爵?

    众人听罢并无异议,唯独戏志才站出,说道:“王上,公爵之设,是否需再斟酌?”

    大汉朝至今唯一公爵为安汉公,结果此人篡位,致使公爵在汉朝成为叛逆象征。

    正如后世曹操欲称魏公时,荀彧极力反对,甚至因曹操递上空食盒而亡。

    此举不仅表明曹操不再领取汉室俸禄,也暗指大魏并无荀彧容身之地。

    荀彧虽对汉室怀有深厚情感,然身为荀氏之人,他别无选择。

    无论愿或不愿,荀氏才是他的根本。

    刘煜从未想过争取荀彧,因他所建立的制度决定了二人不可能有所交集。

    至少在当下,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至于未来,则另当别论。

    “公爵之事,志才无需忧虑。”

    刘煜说道,“公、侯、伯、子、男五爵,早在周朝便已设立,我只是恢复我们应有的爵位。

    至于王爵,依高祖之言,非刘氏不得称王。”

    王爵仅限于刘氏内部,外姓即便战功卓着,也绝不会追封王爵,这是祖制使然。

    “臣领命。”

    刘煜的旨意明确,众臣自然遵从。

    “不过,无论爵位高低,封地和封国一律废除。”

    刘煜补充道。

    汉代封侯通常配有食邑或封地,封地大小反映了地位尊卑,分为亭侯、乡侯、县侯等,侯国享有收税权。

    尽管封国官员由朝廷委派,其自 已被大幅削弱,但仍如同 的小王国。

    对此,刘煜决定不再延续旧制。

    未来不论爵位如何,都将不存在封国的概念。

    “臣遵旨。”

    众臣回应。

    事实上,六部尚书对此表示支持,毕竟自古以来,文官鲜少获得封爵,大多数封爵者为武将。

    文官若想获封,除非国家初创之时。

    待王上登基称帝,他们定会受封,但此例不能再开。

    封国隐患重重,稍有不慎便会失控。

    “欧兴,工部设计神城的图纸可已完成?”

    刘煜问欧兴。

    刘煜视察过,神城四面城墙接近完工,高三十丈的城墙远观如巨人般巍峨,令人敬畏。

    神城占地百里见方,可容纳千万人口,日后必将繁盛至极。

    “禀告陛下,神城的规划图已完成,只待圣命施行。”

    欧兴说着,呈上图纸。

    众人皆盼望着新建神城的落成。

    起初,大家有些抗拒,担心劳役繁重。

    但后来得知有外族俘虏加入,便释然不少,即便伤亡再多,只要不是汉人便无妨。

    神城的设计遵循了陛下之前的指示。

    皇宫位于 ,四条主道以其方位神兽命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这四条大道划分出四大区域,分别称为青龙区、白虎区、朱雀区、玄武区。

    青龙区居首,勋爵官员均居于此,与平民区分开。

    如此一来,勋爵后代便不会扰害百姓。

    青龙区由宗人府管理,普通官吏难以驾驭勋贵后裔。

    白虎区以商业为主,朱雀和玄武区则为平民所居。

    不过,除青龙区外,其他区域并非完全固定。

    关键在于掌控勋爵后代,其余事务皆可迎刃而解。

    “你们且看。”

    刘煜将图纸递给戏志才等人,又对欧兴说道:“神城内建筑由工部负责,民宅统一建造,勋爵府邸按距汉宫远近排序。”

    “臣领旨。”

    欧兴恭敬应答。

    城墙建成后,其余工程自是易事。

    “汉宫图纸何时呈览?”

    刘煜目光炯炯地问。

    “回陛下,大约还需半月。”

    欧兴答道。

    汉宫的修建在神城工程中占据核心地位,根据王上的要求,汉宫不仅要位于神城中心,还必须高于城墙。

    这项任务由工部逐步规划实施。

    半个月转瞬即逝,某日早朝结束后,沮授、李儒、周仓三人求见刘煜。

    “启禀王上,军功爵位的二十二级及相应待遇已拟定完毕,请您审阅。”

    李儒递上奏折,此制度由兵部主导,户部与少府协助完成。

    刘煜略作点头,接过奏折浏览。

    新军功爵制融合秦军功爵与汉二十爵而设,共分五等:

    一等爵【士爵】:少士、中士、上士、公士、大士

    二等爵【大夫爵】:少大夫、中大夫、官大夫、公大夫、上大夫

    三等爵【庶爵】:少庶长、左庶长、右庶长、公庶长、大庶长

    四等爵【更爵】:少更、左更、中更、右更

    五等爵【乘爵】: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

    晋升规则基于人数。

    每位士兵每斩敌一人即可升一级,累积至五人即可成为大士。

    通常达到大士后,将担任屯长,指挥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