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 第289章 燕王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第289章 燕王

    通常并非每日都上朝,大致三日一朝,每月举行一次大朝会。

    日常,刘煜会在中宫养心殿审阅奏章。

    经过深思熟虑,刘煜决定设立英烈殿,用来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普通士兵。

    文臣武将固然重要,但普通士兵同样功不可没。

    朝廷不应辜负将士们的付出。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难道这些士兵就没有贡献?就像后世的英烈一样,刘煜决心开创先例,建起这座英烈殿,专门用于祭祀阵亡的普通士兵。

    不过这一计划目前仅存于他的心中,尚未公开。

    至于太阳宫和太阴宫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概念。

    太阳宫是皇帝寝宫,太阴宫则是皇后寝宫。

    刘煜认为龙凤难以匹配他未来的身份。

    即便现在,祖龙之女也被望舒当作坐骑。

    皇后之位注定属于望舒,用凤命名无法体现她的尊贵地位。

    刘煜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人皇,因此选择了更为大气的太阳、太阴。

    ……

    “朕问你,神城内建设还需多久?九月能迁入否?”

    刘煜看着欧兴问道。

    如今已是三月,距九月只有半年时间。

    “启禀陛下。”

    欧兴思索片刻后回答:“九月时神城及皇宫可以完工,但城内四区还需一些时日。”

    神城规模庞大,虽划分为四大区域,能容纳百万人口的建设任务量极其巨大。

    即便有百万兵众,至少也需两年方能完成。

    “去吧。”

    听罢,刘煜微微点头,对欧兴说道。

    近日,群臣再次 刘煜登基,却被他婉拒。

    依循三让三辞的惯例,第三次时,刘煜必先推辞,但终难违众人之意,应允登基,以完礼制。

    待一切尘埃落定,便只等迁入神城,举行大典。

    ……

    “子义,何事困扰?”

    临渝城中,张辽见太史慈坐立难安,好奇询问。

    诚然,太史慈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自其加入后,张辽发现,其能力远胜张合。

    张合可用,却不可重用。

    若重用,他担当不起统帅重任,虽比那些仅擅冲锋的将领稍强,却仍逊色许多。

    而太史慈不仅勇猛,经良好培养,必能独挑大梁。

    “主帅!”

    察觉到张辽到来,太史慈站起拱手。

    “不必拘礼。”

    张辽挥挥手,随后问:“何事心烦?”

    “主帅,我心中忐忑。”

    太史慈略显窘迫地答道。

    战场上,他英勇无匹,思路亦清晰,但平素拙于言辞。

    此次随东征大军回返,虽立下功绩,却不知朝廷如何评定自身。

    坦白讲,若是待遇不佳,他难免不甘;然而过高亦不现实,故此心中犹豫纠结。

    “放宽心。”

    张辽已猜透他的心思,笑着拍 说:“王上识才且包容,无需忧虑。”

    “是,末将明白。”

    太史慈拱手道。

    即便如此,心中依旧忐忑。

    “此次大军出征,秋日启程,如今已是春日归来了。”

    张辽不由感叹。

    再过几个月,就整整一年了。

    幸而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未遇强敌,进展顺利,才得以迅速回返。

    不然仅在路上行军便要耗费不少时日。

    回想上次在临渝城,跟随王上突袭白狼山、攻打乌丸大军的情景,那时他还需紧跟在王上身旁,如今已能独自统帅一军。

    从临渝到王城,有五百多里路程,因俘虏耽搁了些许时日,否则早已抵达王城。

    ……

    正当征东大军返回之际,贾诩亦率十万大军到达秦州。

    只要穿越汉中,便可进入蜀地。

    “大人,我军入蜀该走哪条道?”

    裴元绍随侍贾诩左右,拱手请教。

    裴元绍追随贾诩入蜀,实为统领那两千禁卫军。

    从关中入蜀有多条路径,包括子午谷道、骆谷道、陈仓故道和斜谷道。

    当年汉高祖前往汉中时,曾焚毁栈道,以示无意东归争雄。

    数月后,汉高祖反戈一击。

    他遣少量士兵修缮栈道,佯装欲借栈道出兵,诱敌注意。

    实则亲率部队绕道袭击陈仓,出其不意,夺取关中。

    当时所行之路,正是陈仓故道。

    然而或许因某种变故,现今的陈仓道与汉高祖时代大相径庭,勉强可供人通行,却难以容纳大军。

    因此,陈仓故道被废弃。

    子午谷道蜿蜒曲折,多陡崖峭壁,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策未能被诸葛亮采纳,正是因为地形险恶,不利大军推进。

    骆谷道亦然,若要由此进入汉中,需翻越七座高山,且最低海拔也超一千五百米。

    此外,此道未经开发,路况艰险,林间毒蛇猛兽肆虐。

    唯有斜谷道可选。

    斜谷道相对而言较为平缓,适合大军行动。

    但有一弊。

    汉中郡名义上隶属益州,由刘璋治理,但实则掌控于张鲁手中。

    只要张鲁派兵扼守斜谷道出口,便可轻松阻挡外部大军入侵。

    张鲁原为益州牧刘焉部下,曾奉命与别部司马张修率军攻取汉中,却 张修夺取兵权据守汉中。

    刘焉去世后,刘璋继任益州牧,因见张鲁不敬,将其留在益州的家人尽数杀害,自此两家结下深仇大恨。

    如今刘璋投降刘煜,张鲁怎会坐视刘煜大军入蜀?欲攻汉中绝非易事。

    “你从蜀地而来,走的是哪条路?”

    贾诩召来刘礼问道。

    “启禀大人,使者走的是陈仓道。”

    刘礼答道。

    使节团仅数十人,从剑阁出发经武都郡,再由陈仓古道出关,并未取道汉中。

    然而,目前大军难以通过此道。

    “大人,我知晓另一路径,可由陇右经祁山、武都郡,从阳平关外绕行剑阁入蜀。”

    刘礼指着地图说道。

    此路相对便捷,可顺利进入蜀地。

    “不急。”

    贾诩轻摇手示意。

    他正在思索是否应借此机会攻占汉中,将益州与秦州连为一体。

    若汉中隔断两地,诸多事务皆不便。

    尤其粮草运输受阻,且不利于工部修建道路。

    工部已调五十万劳力南下,现抵河内郡,月内可达长安。

    “裴元绍。”

    想到这里,贾诩目光转向裴元绍,下令道:“你带十名禁卫军,分别巡查子午谷和斜谷道,尽快返回,此事务必亲自执行。”

    若换作他人,贾诩或许会有顾虑,但禁卫军无需担忧。

    禁卫军的坐骑,在群山之间行走自如。

    “我即刻出发。”

    裴元绍听后点头回应。

    贾诩随即写了一封信,郑重地交给刘礼,“这封信必须亲手交给蜀公。”

    即使汉中难以攻克,若两路夹击,张鲁必败无疑。

    拿下汉中,通往四川的大门就打开了。

    “是。”

    刘礼听罢点头答应。

    ……

    刘巴、李严、黄权、董和、秦宓,是刘璋的重要谋士。

    “主公,这是新任益州牧贾诩写给您的信。”

    七日后,刘礼终于赶回成都,呈信于刘璋。

    “主公,信中写了什么?”

    刘巴在一旁问道。

    刘璋接过信,说道:“信中提到,贾诩希望我们能联手攻取汉中。”

    随后将信递给众人。

    此次刘璋愿意交出益州,源于他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他连守成之主都算不上,且刘煜的实力在汉室宗亲中首屈一指。

    未来刘煜夺得天下的可能性超过八成,因此他选择此时归附刘煜,或许还能得到封赏。

    对于刘璋的决定,刘巴等人表示支持。

    这与后世他们拒绝刘备入蜀截然相反。

    那时刘备的实力远不及刘璋,众人看不到他一统天下的可能,自然不愿接纳。

    如今刘煜不同,有识之士皆认为,只要刘煜长寿,大汉必然在他手中重振辉煌。

    若此刻加入,也算开国功臣。

    “对此,诸位怎么看?”

    刘璋询问众人意见。

    此事对他来说并非热切追求,一旦贾诩到达益州,他便会前往幽州。

    他已被封为蜀公,对此心知肚明,虽不舍,却也无奈。

    有些事即便明知不可为,但若有机会,又有谁甘于平凡?可惜,他并无那份能力。

    “主公,我等认为此策可行。”

    刘巴听后,点头应允:“可命张任率军,从定军山出发,攻取汉中。”

    自蜀中攻打汉中,唯独定军山这条路径最为平坦,其余皆太过险峻,不利于大军行动。

    一旦稍有差池,便可能造成伤亡,而大军未战先损,实为不吉之事。

    “此役,便托付于子初了。”

    刘璋闻言,微微点头,对刘巴说道。

    “多谢主公。”

    刘巴心中感激。

    他明白,刘璋此举意在助己,日后若能攻克汉中,他定会被燕王刘煜重视。

    在刘巴主持下,很快与秦州贾诩达成共识。

    益州方面,集结五万大军,张任、泠苞率两万兵从定军山出击;另一路三万大军由老将严颜带领,从葭萌关出发,经剑阁直抵阳平关。

    秦州方面,贾诩亲自率十万大军沿斜谷道进攻汉中,裴元绍则率两千禁卫军从子午谷进发。

    子午谷地形复杂,却难不倒禁卫军。

    ……

    “主公,出大事了!”

    南郑郡守府内,杨松神情凝重地进来。

    “何事?”

    张鲁疑惑地问。

    “主公,益州已出兵。”

    杨松语气沉重地说。

    “益州出兵?”

    张鲁哈哈一笑,轻蔑地道:“就凭刘璋那无能之辈?”

    刘焉在世时,他张鲁不敢造次,但面对刘璋,他实在瞧不上眼,这才割据汉中。

    “单凭刘璋不足虑,但若再加上燕王刘煜,主公,此事需谨慎对待。”

    杨松严肃地说。

    “燕王刘煜?”

    张鲁听到这个名字,神色立即严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