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 第330章 抄家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第330章 抄家

    他亲眼看到一名汉军士兵因站立不稳从云梯上摔下。

    按理说,几十米高的城墙,摔下去不死也会重伤。

    然而,对方只是拍拍身子便再次攀爬城墙。

    守将见状,顿时明白战局已无法挽回,京城难以守住。

    “撤退?”

    索额图听到后,勃然大怒,“攻城才开始,你就让我撤?”

    寒光一闪,索额图抽出腰间的佩剑,斩下了守将的头颅,并高声下令:“谁再提撤退,杀无赦。”

    ……

    刘煜在城墙上目睹索额图的举动,虽不知其身份,但觉得此人不妥。

    他对吕布吩咐道:“将此人射杀,这样攻城会更顺利。”

    可以确定,对方定是重要官员,将其击杀意义重大。

    “遵命,陛下。”

    吕布点头回应。

    随即,他拿起弓箭,瞄准城墙上的索额图,一箭射出。

    箭矢呼啸而去,穿透了索额图的喉咙,深深嵌入背后的墙中。

    吕布箭术本就高超,仅逊于黄忠。

    如今经过武艺修炼,箭力更增数倍。

    箭矢的速度与锋利程度全面提升,这一切得益于吕布运用真气包裹箭支。

    索额图死于城头,未曾料到会落得如此结局。

    他的离世使守军士气骤减五成。

    华雄随即率部突破防线,挥刀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夺城门!\"

    一声令下,华雄率先杀向城下。

    攻破城门即宣告胜利。

    作为南寻悍将,他武艺超群,在清兵面前毫无压力,仅作短暂阻挠便被突破。

    短短一炷香时间,上百名汉军已杀至城门,华雄奋力一刀劈断横木,以一人之力推开城门。

    \"冲!入城!\"

    刘煜见状,立即命吕布率骑兵包围皇宫。

    \"遵旨!\"吕布领命,骑兵先锋直插城心,片刻不停直奔皇宫。

    城门至皇宫路途不远,五万铁骑迅速封锁四门。

    随后,刘煜亲自带兵入城,与华雄汇合后掌控四门,宣布投降免死。

    \"安抚百姓,清理城内。

    \"

    进城后,刘煜嘱咐华雄与许攸行事。

    许攸与华雄接到了新的指令,他们的目标是对那些权贵阶层进行彻底清理。

    这些人面临的结局,除了死亡别无他路。

    回想起当年攻入京城的情景,当时城中的汉人也遭受了类似的对待,如今不过是将同样的手段施加到他们身上而已。

    ……

    安排好许攸和华雄后,刘煜带领禁卫军赶往皇宫,那是势力的外围。

    “陛下。”

    吕布上前禀报,“我已经命令封锁皇宫四个城门,确保无人逃脱。”

    “很好。”

    刘煜点头,随即下令,“开始行动。”

    “遵命,陛下。”

    吕布立即指挥手下取出早已备好的撞门木,猛烈冲击宫门。

    相比城门,宫门更为坚固,但仅仅数十次撞击后便轰然坍塌。

    与此同时,宫墙上仍有侍卫试图以弓箭阻击汉军,然而这些攻击未能奏效。

    “进攻!”

    随着宫门被突破,吕布率大军涌入宫内。

    “留下百人留守此地,以防有人趁机溜走。”

    刘煜叮嘱了一句,随后带领禁卫军缓缓向宫内前行。

    历史上,刘煜曾多次游览故宫,但今日的感受截然不同。

    策马穿行于故宫之间,四周惊慌失措的宫女和太监四处逃窜。

    至于守卫,除了少数投降者外,其余均已集中于太和殿保护康熙。

    刘煜骑乘青鳞,朝太和殿稳步前进。

    “启禀陛下,温国公传来消息,清廷后宫已被攻陷,温国公请求指示如何处置。”

    一名士兵快步上前汇报。

    “带她们至太和殿集合。”

    刘煜语气平淡地说。

    “是,陛下。”

    太和殿作为清朝早朝之地,距离宫门不远,加上刘煜骑马疾驰,很快便到达太和殿门前。

    “陛下。”

    太和殿内,纳兰明珠跪拜康熙。

    “快起来。”

    康熙轻轻扶了一下,随即急切地询问:\"城墙上现况如何?汉军是否已开始攻城?\"

    \"回禀圣上,汉军尚未发起进攻。

    \"

    纳兰明珠站起后禀告:\"索大人命微臣向圣上报告,定能守住京城,请圣上宽心。

    \"

    \"有索大人坐镇,朕自当安心。

    \"

    康熙听罢,心中稍安。

    一方面汉军还未行动,另一方面想到索额图这位辅政重臣,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就在此时,城外突然传来震天鼓声。

    \"想必是汉军开始攻城了。

    \"

    康熙说完,目光转向遏必隆,问道:\"消息是否传出?勤王之师预计何时抵达?\"

    遏必隆是康熙的辅臣之一。

    当初鳌拜在世时,遏必隆依附于他,导致鳌拜权势日盛。

    如今鳌拜已逃,京城遗留诸多难题,遏必隆明白此时必须与鳌拜划清界限。

    遏必隆深知这是康熙给予的机会,于是迅速上前道:\"圣上,消息已发出,只需坚守一月,勤王之师必至。

    \"

    康熙听后,点头示意,随后望向纳兰明珠,问:\"爱卿认为,索大人可守多久?\"

    一个月看似短暂却也漫长。

    \"回圣上,微臣相信索大人必能坚守一月。

    \" 纳兰明珠语气坚定。

    他巡视城墙,见守备充分,粮草器械充足,一月无虞。

    \"不过,城中粮草……\" 纳兰明珠看向户部尚书戈隆。

    \"户部现有粮草,是否足供大军一月所需?\" 康熙神情严肃地追问。

    \"回圣上,户部粮草已不足支撑一月。

    \"

    戈隆面露难色。

    \"完全没有了吗?\"

    康熙闻言,顿时一惊,追问道:\"粮草究竟去了哪里?\"

    通常京城会储备大量粮草,至少可供半年使用。

    粮草告急,你竟说仅剩不足一月?

    “陛下,鳌拜率二十万大军出征,带走大量粮草。”

    戈隆忙向康熙及文武百官解释。

    以往户部虽有贪墨之举,但这回绝非其错。

    京城原储粮草可供一年之需,逐年累积,本可保障京城在灾年亦有存粮。

    然而,鳌拜出征时调走了这些粮草。

    其实本无需如此,但鳌拜权势滔天,户部不敢违命。

    他走后,户部仅剩一月粮草,新粮半月内即可运至,勉强能补足。

    谁知汉军突袭,粮草无法入城,如今京城已不足一月之粮。

    “户部现还有多少存粮?”

    康熙听后颇为尴尬,转而问起粮商之事。

    当初他为驱鳌拜出京,不惜耗费更多粮草,却未料到今日困境。

    “启禀陛下,目前粮草仅够十日所需。”

    户部尚书答道。

    战时耗粮远超平日,至少多出一半。

    “十日……”

    康熙听罢,面色骤沉。

    勤王大军需一月方能抵达,城中守军须坚持至少一月,然粮草仅够十日。

    “速令搜刮城内粮商,优先供应军队。”

    康熙沉思片刻,严令道。

    户部无粮,不代表京城无粮。

    京城众多粮商手中囤积着大量粮食,若能将这些粮食全部收归官府,足以供应大军所需。

    然而,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进言:“陛下,此举恐使民间断粮。

    粮商的存粮本为供给百姓,一旦尽数征用,底层民众便会陷入饥饿之境。”

    康熙听后叹息道:“如今局势危急,顾不得许多了。

    先确保军需,让百姓忍耐一时。”

    稍作停顿,他又安慰众人:“诸位不必忧虑,朝廷定不会亏待各位。”

    此言令众臣稍安,特别是几位汉臣,他们最怕自身家族成为牺牲品。

    但康熙深知,他绝不能真正伤害这些官员,否则江山社稷难保。

    就在此时,一名满身血迹的侍卫闯入大殿,神情惊恐地禀告:“陛下,大事不好!汉军已攻入城内!”

    康熙闻言猛然站起,怒喝道:“你说什么?再讲一遍!”

    侍卫低垂着头,声音颤抖:“陛下,汉军进城了……”

    “怎么可能!”

    康熙难以置信,周围的大臣也一片哗然。

    他们刚刚还在商议如何防御汉军,转眼敌军便已入城。

    “索额图,你误我!”

    康熙情绪激动,一口鲜血喷出。

    然而此刻,无人关心他的安危。

    先前他为九五之尊,而今汉军进城,康熙的命运已显而易见。

    顿时,满朝文武各怀心思。

    “报,汉军已封锁皇城四门。”

    大清亡,尊严尽失

    康熙瘫坐在龙座上,面如死灰,眼神空洞。

    方才,他尚是大清之帝,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局势已变。

    京城沦陷,敌军竟已攻入皇城,而他却全然不知。

    \"陛下!\"

    纳兰明珠焦急地注视着康熙。

    满族大臣纷纷围至康熙身旁,而汉人官员则远远避开。

    在他们看来,既然能背弃明朝,亦可背叛大清,绝不会随殉。

    忽闻巨响,太和殿大门被踹开,所有人目光齐聚门口。

    只见一人策马而入,浑身透着凌厉气势。

    随即,一名披头散发的老妇被强行推进殿内。

    康熙一眼认出,那是自己的祖母孝庄太后。

    随后,后宫众人——顺治的妃嫔、康熙的兄妹等也被押入殿中。

    大殿顿时混乱不堪。

    哭喊声四起。

    \"住口!\"

    吕布迈步入殿,一声断喝,却收效甚微。

    他冷哼一声,手起戟落,连续斩杀三人。

    殿内瞬间寂静。

    吕布满意点头,单膝跪地,持戟行礼:\"恭迎陛下。

    \"

    刘煜随之入殿。

    \"平身吧。

    \"

    刘煜点头示意,吕布谢恩起身。

    吕布听后起身,沉声道:“陛下,我等愿降。”

    此刻,殿内十余位汉臣急切叩拜于刘煜面前。

    对他们而言,此乃最佳投降时机。

    “你们曾为明朝之臣,清朝入关后又成了他们的臣子,如今却想归顺于朕?”

    刘煜冷眼扫过众人,嘲讽一笑。

    他对明史所知不多,但清楚明朝仅存近三百年便覆灭,祸根正是这些文臣。

    堂堂明帝竟被他们误导至斯:先废东厂,自损武力;再裁锦衣卫,失察奸佞。

    此后,皇帝唯听信文臣之言,终致大厦倾颓。

    若其中真有忠良,也不会落得如此结局。

    遗憾的是,明末东林党尽多无能之辈,十杀其一恐难净身,留下的皆是祸害。

    结果,明朝连百万军饷都筹措不出,而这些官僚却个个富足。

    李自成攻破京城时,他们率先投降,却被抄家灭门。

    虽然后来李自成手段过激,但清军入关后,这批人立刻投诚,助清驱逐李自成,并甘愿继续为奴。

    “子远。”

    刘煜徐徐开口。

    “臣在。”

    许攸闻声趋前。

    “传令锦衣卫,将城中所有官员,不论满汉,尽数抄家问斩。

    另将这些人押下。”

    刘煜语调冰寒。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