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 第355章 心生隐忧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第355章 心生隐忧

    贾诩莞尔摇头:“黄将军,我辈同僚,不必言谢,唯盼令郎早日安康。”

    黄忠目光坚毅,其间隐约含着一抹难察的期许:“贾先生,若真如你所言,吾儿痊愈,则黄某唯主命是从。”

    贾诩点头,眸中掠过赞赏之意。

    贾诩深知黄忠重情义,此刻对方内心的起伏尽在掌握。

    “一切就此定下。”

    贾诩吩咐近旁士兵备好战马,递给黄忠,“北行途中若有险阻,我自会派兵护送。”

    黄忠注视着贾诩,又望向那高大的坐骑,握紧拳头道:“贾先生,这份恩情我永记于心,他日必当回报。”

    贾诩点头致意,目送黄忠离去,脑海中已盘算好下一步夺取荆州的策略。

    黄忠的身影渐行渐远,融入落日余晖。

    贾诩转身上了城楼。

    战马之上,黄忠心绪繁杂。

    他暗自庆幸贾诩并未强求攻取荆州余地,作为旧部,他对刘表满怀情感,虽降襄阳,却始终以守护百姓为念。

    再战荆州,于他而言便是背弃忠义,这让他倍感煎熬。

    黄忠闭目回想与刘表共事岁月,彼时荆州繁华富庶,备受信赖,如今战火连天,这份苦楚唯有自己知晓。

    “将军,我们真的要去并州?”

    随从打破沉默。

    黄忠睁眼,目光坚毅:“前往并州,面见威名远播的南汉王刘煜。”

    随从点头默然,眼神中既有钦佩也有忧虑。

    黄忠虽年迈,威名依旧。

    轻抚马鬃,黄忠心潮涌动,想起刘煜——那位战场英姿勃发、智谋过人的青年将领,短短数载便成就霸业,更屡次嘱咐贾诩务必招降自己。

    黄忠喃喃自语:“刘煜啊刘煜,你究竟为何这般看重我?”

    语气透着几分不解与期待。

    贾诩目送黄忠远去,转身回营,神情凝重。

    他知晓黄忠内心的挣扎,也猜不透刘煜为何如此器重黄忠。

    然而,无论怎样,黄忠的离开对他而言并非坏事。

    随后,贾诩前往拜见荆州之主刘表之子刘琮。

    踏入大帐时,只见刘琮跪倒在地,面容枯槁,眼中满是惊惧与绝望。

    “贾先生,请饶我一命!我愿舍弃一切,只求保全性命!”

    刘琮声音颤抖,泪如雨下。

    贾诩眼神冰冷欲言,身旁徐荣轻声劝道:“先生,刘琮虽为敌将之子,但他毕竟是荆州人,且在关键时刻未选择顽抗到底,放过他或许能让荆州人心安。”

    贾诩略作沉思,看向刘琮那充满哀求的目光,轻叹一声。

    他明白徐荣所言有理,杀一个毫无反击之力的俘虏对稳固荆州并无益处。

    “罢了,今日暂且饶你一命。

    若日后胆敢妄动,绝不会宽恕!”

    贾诩语气冷峻,刘琮听后犹如重生,连连叩头。

    待贾诩与徐荣离开,刘琮颓然坐下,似松了一口气,却更觉孤寂。

    他深知,从此自己不再是名门之后,而只是个失势之人。

    贾诩出帐后对徐荣说道:“荆州虽已平定,但后续治理才是关键。

    今日此举,也是为了让荆州人看到希望,愿意真心归顺。”

    徐荣点头附和,二人随即商议荆州未来的治理方略。

    他们深知在这乱世,每一步决策都关乎大局,需谨慎决断。

    人人都在为生存与理想拼搏,有些人竭尽全力只为活着。

    襄阳陷落,犹如巨石投湖,震撼了整个荆州。

    黄忠投降的消息传来,宛如晴天霹雳,让各城将领大惊失色。

    刘表坐于厅内,手中紧握战报,眼中震怒交织。

    他将黄忠视为左右手,如今的投降对他而言无疑是背叛。

    蔡冒立于身旁,面色凝重。

    “黄忠……怎会如此?”

    刘表语带哽咽,似猛虎失去利爪。

    蔡冒叹息摇头:“我和他相交甚深,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他绝不会这般选择。”

    刘表抬眸,目光凛冽:“迫不得已?数十万荆州百姓,难道他真能独断他们的命运?”

    “主公,此时责备无益,关键在于下一步如何应对。”

    蔡冒缓声说道。

    短暂沉默后,刘表焦虑愈显。

    他想起儿子刘琮,“琮儿……襄阳还有我儿子刘琮,他……如何了?”

    传令兵颤声回复:“主公,刘琮公子已投降,据称是贾诩亲自放行,因他在城中劝降,以免无谓伤亡。”

    刘表闻言如遭重创,身形微晃,眼眶渐红:“这孩子,平安就好,活着就好。”

    蔡冒轻拍其背:“主公,此刻非悲戚之时,尚有要事待办。”

    刘表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情绪,明白蔡冒所言属实,他不能就此消沉。

    蔡冒正色道:“主公,眼下首要之事是迅速调兵遣将,强化余下城池防御,以防再失城池。”

    刘表点头,语气坚定:“你说得对,即刻调整策略,加强防守,不能再给贾诩等人机会。”

    二人商讨对策时,荆州局势愈发紧张。

    失去襄阳后,荆州门户洞开,刘表与蔡瑁深知,接下来的日子将是他们命运的关键时刻。

    远在襄阳城外,刘琮凝视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内心复杂难言。

    他选择投降,既为保全百姓,也为自保,但这决定注定使他背负背叛之名。

    他唯愿父亲能理解自己的选择,而非终生怨恨。

    荆州烽火连天,贾诩率铁骑席卷而来,以襄阳为基点,逐个击破,攻陷城池无数。

    其军队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在他的部署下,江夏、武陵相继沦陷,荆州六郡已有四郡易主。

    贾诩目光如炬,每一步布局皆精准无误,收获超出预期。

    刘表等人被迫退守长沙,日夜忧心忡忡,积极联络江东寻求援助,期盼联合抗敌。

    在长沙城内,刘表召集众谋士与将领,商讨应对之策。

    “贾诩已占据荆州大半,我们必须设法遏制其攻势!”

    刘表语气沉重。

    “主公,是否可向江东求助?若有他们的助力,抵抗贾诩便更有把握。”

    谋士提议。

    刘表点头:“使者已赴江东,请援。

    只盼尽快有回音。”

    荆州上空阴云密布,金鼓喧嚣、号角震天,贾诩大军如洪流横扫各城。

    帐中,贾诩目光如电,徐荣光低声禀报:“荆州半壁已属我方,南阳、南郡、武陵、江夏尽入掌控。

    只需拿下长沙,荆州便完全归我所有。”

    贾诩微笑抚图:“长沙是刘表最后防线,定将全力坚守。

    且据闻,刘表已与江东紧密联络,恐欲与我决战。”

    徐荣皱眉道:“江东虽强,但若与之决战,胜负未定。”

    贾诩凝视地图,语气坚定:“此战非胜即败,需倾尽全力。”

    长沙城内,刘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战事。

    城墙上挂满刀剑盾牌,士兵眼神坚毅。

    蔡冒忧虑地对刘表说:“贾诩军势迅猛,长沙若失,荆州恐难保全。”

    刘表缓缓摇头:“我已遣使联络孙策,盼其相助。”

    蔡冒欣喜:“若江东出兵,胜算大增。”

    刘表微笑:“江东之力重要,然长沙万不可失,否则我等皆危矣。”

    蔡冒郑重承诺:“主公放心,长沙定当死守。”

    两人商讨战术时,城内已是忙碌一片,铸器、运粮、修墙,一切为决战做准备。

    江东孙权府中灯火辉煌,气氛沉重。

    使者带来的信笺令众人压力倍增,荆州告急的消息更是让人不安。

    孙权目光炯炯,眉头深锁,内心矛盾。

    他明白,这关乎江东未来。

    “诸位,刘表危急,若荆州陷落,贾诩军将直逼江东,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孙权语气低沉。

    众将官面面相觑,气氛压抑。

    张弘、张昭欲言又止,被鲁肃打断。

    鲁肃挺身而出,神情严肃:“主公,必须出兵助刘表!荆州若失,贾诩军势将难挡,与之周旋可削弱敌力,为我方争取时间巩固防线。”

    孙权注视着鲁肃,眸中透出一丝欣赏:“子敬所言极是,吾亦深以为然。

    然贾诩诡诈多端,不可轻举妄动,当谋定而后动。”

    凌统一声挺身而出,眼中燃烧着战意:“主公明鉴,我有一策。

    可遣一队精锐潜赴荆州,助刘表稳固根基;与此同时,我军则高调备战,营造出大军压境之势,既可威慑贾诩,又可养精蓄锐。”

    孙权闻言,目光微亮:“此计甚佳,照此施行。”

    随即,孙权传令,火速集结精锐将士,沿长江布阵,以备驰援刘表。

    长沙城内,一位使者气喘吁吁闯入,手捧一封书信。

    “主公,江东来信!”

    使者急切道。

    刘表迫不及待拆开信笺,只见上面写道:“刘兄,江东愿倾力相助,共抗贾诩。

    但事须从吾部署,先如此这般,后如此这般,终……”

    读罢信件,刘表喜形于色,立即下令全城戒备,迎接援军。

    而荆州方向,贾诩率军一路攻伐,却也时刻留意周边局势。

    闻知江东可能介入,他嘴角泛起冷笑。

    军帐之中,贾诩已知晓江东出兵之事。

    “刘表果然非同小可,竟能招来江东助力。”

    贾诩冷哼一声,双目如炬。

    “主公,我军该如何应对?”

    一将领问。

    “江东虽至,我军势不可挡,无需惧怕。”

    贾诩镇定自若地答道。

    忽而,他眸中闪过一抹精芒:“既然江东欲助刘表,那我等便先发制人,直取长沙,一举击溃刘表!”

    号令下达,贾诩麾下将士迅速行动,如雷霆出击,直逼长沙。

    长沙城内,刘表等人得悉贾诩动向,即刻加固城防,严阵以待。

    与此同时,江东军营里,凌统正率领大军星夜兼程赶赴长沙。

    \"诸位将士,加把劲!刘表如今身处困境,我们不可让贾诩轻易夺得荆州!\"凌统大声疾呼。

    听闻此言,士兵们皆振奋精神,奋力划桨加速前行。

    他们深知,此战关乎荆州归属,容不得半点疏忽。

    风急浪高,战鼓轰鸣,荆州上空硝烟四起,一场决定荆州命运的大战迫在眉睫。

    江东精锐在凌统指挥下,悄然无声却迅猛无比地直逼荆州。

    他们神不知鬼不觉,似幽灵般潜至长沙城下。

    与此同时,孙权于江东大肆张扬,四处调动兵力,顿时江东水师操练之声传遍扬州大地。

    就在贾诩欲抢先发难时,江东部队已悄然进入长沙,与刘表部会合。

    这支突如其来的援军犹如强心针,极大鼓舞了刘表阵营士气。

    孙权的举动也令贾诩的情报系统有所察觉,使他不敢轻举妄动攻打长沙。

    深夜,营帐内烛火通明,地图上的山川河流被照亮得格外分明。

    贾诩正与诸将商议后续作战计划。

    徐荣双眉紧蹙,神情凝重。

    历经月余苦战虽略有斩获,但损失亦不可避免,这令他心生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