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神医:从医院崛起,护国之战 第424章 暗夜探敌,迷雾藏凶
热门推荐:
百战百胜,从晋西北到长津湖!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时空吞噬者:畸变档案
七零娇媳有灵田:糙汉兵王宠妻记
F1:开局车王教我开赛车
暗卫皇妃
宿主他被系统看上了
始皇帝看到地球仪后,炸裂了
虎妖:雷法加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血珠砸在地面的瞬间,罗铮的手已经按上侦察兵小腿外侧。银针从袖口滑出,一针扎入阴陵泉,另一针刺进合阳,指腹轻压针尾,经络微震,血流减缓。他撕下战术裤内衬,裹住渗血的绷带外层,布料吸住血迹,不再滴落。
“贴紧岩壁,Z字走。”罗铮低声道,站起身扫视四周。雾气依旧浓重,通道前方裂痕交错,但已无机关触发迹象。他抬手示意铁砧在前,灰痕断后,自己居中护住侦察兵,四人贴着右侧岩壁缓步推进。
每走十米,罗铮便蹲下检查地面。无血痕,无拖拽痕迹。他点头,队伍继续前行。通道逐渐抬升,岩层由青黑转为灰白,通风孔减少,空气流动减弱。前方出现一道缓坡,尽头是坍塌的石堆,缝隙间透出微弱光亮。
接近坡顶时,罗铮抬手止步。他取出艾草灰,撒在坡面低洼处。灰粒随气流轻微偏移,呈弧形向左下方汇聚。他伸手探入缝隙,指尖触到一丝温热气流。
“雾流带在这里转向。”他低声说,“红外监测靠热源定位,顺着气流边缘爬,能避开扫描盲区。”
铁砧率先攀上石堆,压低身子钻出缺口。罗铮紧随其后,肘膝着地,贴着地面匍匐前进。灰痕托住侦察兵腋下,两人一前一后翻过石堆。最后是罗铮,他翻身时右肩蹭过碎石,战术服撕裂一道口子,未作停留,立即压低身体。
外侧地势陡然开阔,一片斜坡延伸向下,尽头隐约可见金属围栏轮廓。围栏内几栋低矮建筑错落分布,屋顶架设天线阵列,外围立着三座岗哨塔,灯光昏黄,红外探头缓慢旋转。
“正门方向有两组巡逻队。”铁砧趴在一块风化石后,低声汇报,“十五分钟一轮换,交接时重叠三到四分钟。”
罗铮取出机械表,拧动表冠校准时间。他盯着最近的岗哨塔,目光锁定探头旋转频率。第一组巡逻队员从东侧岗亭走出,与西侧交接人员短暂交谈,随后沿围栏内侧行进。探头扫过空地,光斑掠过杂草顶端,停顿半秒,继续移动。
“他们用的是老式红外阵列,反应延迟约0.8秒。”罗铮低声说,“加上雾气折射,有效监控范围缩水三分之一。”
他取出银针,依次点在铁砧、灰痕和自己风池、瞳子髎穴。针尖入肤即退,感官骤然清晰。雾气中的人影轮廓变得分明,连岗哨塔上探头微小的抖动都能捕捉。
时间一分一秒推进。罗铮以秒针为基准,记录三轮换岗全过程。第一轮,交接完成于第14分52秒;第二轮,第14分55秒;第三轮,第14分58秒。每次交接后,岗哨人员需手动切换照明系统,灯光由暖黄转为冷白,持续四十七秒。
“就是这四十七秒。”罗铮收针入囊,“后方了望塔视野中断,前岗注意力在系统确认上,正门右侧三十米处会出现监控死角。”
“我们能从那里摸进去?”铁砧问。
“不是摸。”罗铮摇头,“是穿。必须精确到秒,差一秒都会被探头扫到。”
他取出备用战术笔,在防水地图上画出路线。主观察位设于当前岩台,可监控正门及东侧岗哨动向;另一观察点需设在左侧山脊凸岩,验证西侧巡逻是否同步。
“铁砧,你和侦察兵留下,盯住正门换岗节点。”罗铮说,“一旦发现异常,发三短一长鸟鸣。”
“你要去另一边?”灰痕问。
“必须确认对称性。”罗铮检查针囊,“如果西侧巡逻慢三十秒,说明他们主防东面,西线就是突破口。”
灰痕点头,活动左臂,动作略显滞涩。罗铮瞥了一眼,未多言。
两人绕行左侧山脊,贴着坡面低处移动。地表碎石增多,踩踏易发声。罗铮改用侧身滑步,脚掌外沿着地,减少摩擦。灰痕紧随其后,左手始终按在腰间。
半刻钟后,他们抵达预定位置。此处为崩塌岩体形成的天然凸台,前方视野开阔,正对西侧岗哨与巡逻路径。罗铮伏在边缘,取出望远镜。
西侧巡逻队准时出现,交接流程与东侧一致。他对照机械表,记录时间。第一轮,第14分57秒完成;第二轮,第15分整;第三轮,第15分3秒。误差在五秒内,基本同步。
“两侧防御均衡。”罗铮低语,“没有明显薄弱点。”
灰痕靠在岩壁,呼吸略重。他解开外衣扣子,露出内衬口袋,取出一小包药丸,倒出一粒吞下。
罗铮眼角扫过,未问。他收起望远镜,取出通讯器,按下预定频率。
三短一长,鸟鸣声在雾中响起。
主观察位,铁砧听到信号,立即回应两声短鸣。罗铮收起通讯器,转向灰痕。
“我们回去。”他说。
两人原路折返。接近石堆时,罗铮突然抬手。前方坡面有轻微震动,不是脚步,而是金属构件受压的传导。
他伏地,耳贴岩石。震动来自地下,频率稳定,间隔十二秒一次。
“有地下通道。”罗铮低声道,“震动周期与巡逻间隔吻合,可能是补给运输或人员轮换。”
灰痕蹲下,伸手摸了摸地面裂缝。指尖沾上一层细粉,他捻了捻,颜色灰白,带金属光泽。
“混凝土粉尘。”他说,“新近挖掘的。”
罗铮取出银针,插入裂缝深处。针尾微颤,持续三秒后停止。地层下方约四米,有空腔。
“入口不在明面。”罗铮收针,“但他们每天进出,必然有暗道。”
他取出地图,重新标注。正门、岗哨、巡逻路线之外,新增一条虚线,指向围栏西北角。那里植被茂密,地面隆起,疑似掩体。
“明天凌晨三点,换岗间隙。”罗铮说,“我们从西北角切入,找地下通道入口。”
铁砧在主观察位听到指令,点头。侦察兵靠在石后,腿伤隐隐作痛,但未出声。他检查了步枪弹匣,重新上膛。
罗铮最后清点装备。针囊完好,“天星落雨针”七枚,“玄冥鬼手针”五枚,备用银针三组。他将针囊贴身收好,右手习惯性摸了摸后腰——那里藏着一把战术短刀,刀柄缠着防滑胶带,边缘有细微磨损。
灰痕站在一旁,左手再次按上左臂,指节发白。
罗铮看了他一眼,转身面向据点方向。雾气中,岗哨灯光依旧规律闪烁。
他抬起左手,三根手指微微屈起,像在计算时间。
秒针走到第三十七格。
“贴紧岩壁,Z字走。”罗铮低声道,站起身扫视四周。雾气依旧浓重,通道前方裂痕交错,但已无机关触发迹象。他抬手示意铁砧在前,灰痕断后,自己居中护住侦察兵,四人贴着右侧岩壁缓步推进。
每走十米,罗铮便蹲下检查地面。无血痕,无拖拽痕迹。他点头,队伍继续前行。通道逐渐抬升,岩层由青黑转为灰白,通风孔减少,空气流动减弱。前方出现一道缓坡,尽头是坍塌的石堆,缝隙间透出微弱光亮。
接近坡顶时,罗铮抬手止步。他取出艾草灰,撒在坡面低洼处。灰粒随气流轻微偏移,呈弧形向左下方汇聚。他伸手探入缝隙,指尖触到一丝温热气流。
“雾流带在这里转向。”他低声说,“红外监测靠热源定位,顺着气流边缘爬,能避开扫描盲区。”
铁砧率先攀上石堆,压低身子钻出缺口。罗铮紧随其后,肘膝着地,贴着地面匍匐前进。灰痕托住侦察兵腋下,两人一前一后翻过石堆。最后是罗铮,他翻身时右肩蹭过碎石,战术服撕裂一道口子,未作停留,立即压低身体。
外侧地势陡然开阔,一片斜坡延伸向下,尽头隐约可见金属围栏轮廓。围栏内几栋低矮建筑错落分布,屋顶架设天线阵列,外围立着三座岗哨塔,灯光昏黄,红外探头缓慢旋转。
“正门方向有两组巡逻队。”铁砧趴在一块风化石后,低声汇报,“十五分钟一轮换,交接时重叠三到四分钟。”
罗铮取出机械表,拧动表冠校准时间。他盯着最近的岗哨塔,目光锁定探头旋转频率。第一组巡逻队员从东侧岗亭走出,与西侧交接人员短暂交谈,随后沿围栏内侧行进。探头扫过空地,光斑掠过杂草顶端,停顿半秒,继续移动。
“他们用的是老式红外阵列,反应延迟约0.8秒。”罗铮低声说,“加上雾气折射,有效监控范围缩水三分之一。”
他取出银针,依次点在铁砧、灰痕和自己风池、瞳子髎穴。针尖入肤即退,感官骤然清晰。雾气中的人影轮廓变得分明,连岗哨塔上探头微小的抖动都能捕捉。
时间一分一秒推进。罗铮以秒针为基准,记录三轮换岗全过程。第一轮,交接完成于第14分52秒;第二轮,第14分55秒;第三轮,第14分58秒。每次交接后,岗哨人员需手动切换照明系统,灯光由暖黄转为冷白,持续四十七秒。
“就是这四十七秒。”罗铮收针入囊,“后方了望塔视野中断,前岗注意力在系统确认上,正门右侧三十米处会出现监控死角。”
“我们能从那里摸进去?”铁砧问。
“不是摸。”罗铮摇头,“是穿。必须精确到秒,差一秒都会被探头扫到。”
他取出备用战术笔,在防水地图上画出路线。主观察位设于当前岩台,可监控正门及东侧岗哨动向;另一观察点需设在左侧山脊凸岩,验证西侧巡逻是否同步。
“铁砧,你和侦察兵留下,盯住正门换岗节点。”罗铮说,“一旦发现异常,发三短一长鸟鸣。”
“你要去另一边?”灰痕问。
“必须确认对称性。”罗铮检查针囊,“如果西侧巡逻慢三十秒,说明他们主防东面,西线就是突破口。”
灰痕点头,活动左臂,动作略显滞涩。罗铮瞥了一眼,未多言。
两人绕行左侧山脊,贴着坡面低处移动。地表碎石增多,踩踏易发声。罗铮改用侧身滑步,脚掌外沿着地,减少摩擦。灰痕紧随其后,左手始终按在腰间。
半刻钟后,他们抵达预定位置。此处为崩塌岩体形成的天然凸台,前方视野开阔,正对西侧岗哨与巡逻路径。罗铮伏在边缘,取出望远镜。
西侧巡逻队准时出现,交接流程与东侧一致。他对照机械表,记录时间。第一轮,第14分57秒完成;第二轮,第15分整;第三轮,第15分3秒。误差在五秒内,基本同步。
“两侧防御均衡。”罗铮低语,“没有明显薄弱点。”
灰痕靠在岩壁,呼吸略重。他解开外衣扣子,露出内衬口袋,取出一小包药丸,倒出一粒吞下。
罗铮眼角扫过,未问。他收起望远镜,取出通讯器,按下预定频率。
三短一长,鸟鸣声在雾中响起。
主观察位,铁砧听到信号,立即回应两声短鸣。罗铮收起通讯器,转向灰痕。
“我们回去。”他说。
两人原路折返。接近石堆时,罗铮突然抬手。前方坡面有轻微震动,不是脚步,而是金属构件受压的传导。
他伏地,耳贴岩石。震动来自地下,频率稳定,间隔十二秒一次。
“有地下通道。”罗铮低声道,“震动周期与巡逻间隔吻合,可能是补给运输或人员轮换。”
灰痕蹲下,伸手摸了摸地面裂缝。指尖沾上一层细粉,他捻了捻,颜色灰白,带金属光泽。
“混凝土粉尘。”他说,“新近挖掘的。”
罗铮取出银针,插入裂缝深处。针尾微颤,持续三秒后停止。地层下方约四米,有空腔。
“入口不在明面。”罗铮收针,“但他们每天进出,必然有暗道。”
他取出地图,重新标注。正门、岗哨、巡逻路线之外,新增一条虚线,指向围栏西北角。那里植被茂密,地面隆起,疑似掩体。
“明天凌晨三点,换岗间隙。”罗铮说,“我们从西北角切入,找地下通道入口。”
铁砧在主观察位听到指令,点头。侦察兵靠在石后,腿伤隐隐作痛,但未出声。他检查了步枪弹匣,重新上膛。
罗铮最后清点装备。针囊完好,“天星落雨针”七枚,“玄冥鬼手针”五枚,备用银针三组。他将针囊贴身收好,右手习惯性摸了摸后腰——那里藏着一把战术短刀,刀柄缠着防滑胶带,边缘有细微磨损。
灰痕站在一旁,左手再次按上左臂,指节发白。
罗铮看了他一眼,转身面向据点方向。雾气中,岗哨灯光依旧规律闪烁。
他抬起左手,三根手指微微屈起,像在计算时间。
秒针走到第三十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