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神医:从医院崛起,护国之战 第435章 迷阵破解,线索再现
热门推荐:
百战百胜,从晋西北到长津湖!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时空吞噬者:畸变档案
七零娇媳有灵田:糙汉兵王宠妻记
F1:开局车王教我开赛车
暗卫皇妃
宿主他被系统看上了
始皇帝看到地球仪后,炸裂了
虎妖:雷法加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罗铮大吼:“跳!”
六人借着刀阵闭合瞬间的顿挫,同时跃出。罗铮左手揽住方晴腰身,将她向前推去,右脚在平台边缘一蹬,身体腾空。花叶萱由夏岚搀扶,咬牙跃起,落地时膝盖一软,却被沈悦从侧方伸手托住肩头,稳住身形。楚瑶紧随其后,战术靴刚触到凸岩表面,一片残余刀片从下方缝隙弹出,划破她左小腿外侧。她闷哼一声,单膝跪地,随即被夏岚拽向内侧。
全员落定。刀阵在身后重新展开,金属交错声如潮水般回荡。凸岩宽不足三米,背靠岩壁,前方是最后一段通道,地面由数十块不规则石板拼接而成,颜色深浅不一,边缘多有裂痕。空气中飘着极淡的灰白色雾气,初闻无味,但吸入后鼻腔深处泛起微麻。
“别深呼吸。”罗铮低声道,迅速检查花叶萱大腿包扎处。血迹未再渗出,止血带压力适中。他转头看向沈悦:“你右臂还能发力?”
沈悦点头,左手撑地站稳,右手仍垂在身侧。她呼吸略促,但眼神清醒。
罗铮取出银针,在自己百会、风府两穴各刺一针。脑中嗡鸣感稍退,视野清晰起来。他蹲下身,将战术刀尖轻轻点在第一块石板上,稍一施压,石板下沉约两毫米,随即弹回。刀尖移开,地面无反应。
“压力感应。”他说,“每块石板承重阈值不同,超限即触发。”
楚瑶从背包取出便携式气压计,读数正常。她又开启微型光谱仪,扫描空气成分。“检测到微量乙醚衍生物,浓度低于致晕标准,但持续吸入会影响判断力。”
罗铮点头。他让沈悦站到自己右后方,随时准备接应伤员。然后以刀尖为引,逐块轻触石板,感受其弹性与回弹速度。指尖传来细微震颤——某些石板地下有机括运转,震频稳定,每分钟约六十次,与人体静息脉搏相近。
他忽然停手。
这频率,像极了经络中“营气”循行的节律。
他闭目,回忆家族所传《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在脉中,昼行阳,夜行阴,五十周于身。”人体十二经络气血运行有固定周期,若将此阵视为“体”,石板为“穴”,刀阵为“邪气”,那么其运转规律,或许正对应某种经络流注模型。
他睁开眼,取出三枚银针,分别插在身前三块石板缝隙中,形成三角定位。然后以指腹轻抚针尾,感知地下震动传导方向。震波由东向西,经中线石板汇入西北角一块深灰色岩面。
“手少阳三焦经。”他低声说。
此经起于无名指末端,沿手臂外侧上行,过肩,绕耳,止于眉梢。而眼前石板布局,恰与此经循行路线高度吻合。尤其那块深灰岩面,正对应“肩井”穴位置。
“走三焦经线。”罗铮起身,“落脚点依次为:第四块浅灰板、第七块带裂纹板、第九块边缘缺角板,最后踏中央凸起石。”
他率先迈步,左脚精准落在第四块石板边缘,身体重心外移。石板微沉即止,无异动。第二步,右脚斜跨至第七块,脚掌贴地滑进。第三步,左脚前踏第九块,停顿半秒。
“跟上,顺序不能错。”
夏岚紧随其后,动作谨慎。楚瑶扶着方晴,两人缓慢推进。沈悦断后,左手抓着引导绳,右手虚扶岩壁。花叶萱自行行走,步伐略滞,但未失衡。
行至第七块石板时,方晴呼吸一滞,脚下一滑。沈悦立刻伸手扶住她肘部,助其稳住。罗铮回头,见她鼻尖微汗,瞳孔略有涣散。
“吸气短促,神志受扰。”他说,“楚瑶,递我湿巾。”
楚瑶取出浸有薄荷醇的急救湿巾,罗铮将其贴于方晴鼻下。清凉气息入脑,方晴眼神渐清。
队伍继续前进。最后一块中央石板表面粗糙,中心凸起如小丘。罗铮踏上去,脚下传来轻微震动,但无机关启动。他蹲下,用手扫去表面积尘,露出下方一道细刻纹路——一个由古篆与几何线条交织而成的符号。
“有东西。”他说。
楚瑶取出紫外线灯,打开照射。符号在紫光下显现出暗金色轮廓,内部纹路如脉络般延伸,末端指向西北方向,刻有一处山形标记。
“这符号……”夏岚凑近,“和我们之前在线索图上看到的标记,几乎一样。”
罗铮凝视良久。他从针囊取出细针,轻轻刮去符号表面氧化层。尘屑剥落,露出完整结构。其主干线条走向,与手少阳三焦经从肩井至天髎一段完全一致。而山形标记下方,刻有三个小字,篆体古拙——“气门隙”。
“《玄枢经》提过这个地方。”他说,“西北八十里,两峰夹峙,中通一线,天地之气交汇之所,谓之‘气门之隙’。”
“那就是下一个目的地?”沈悦问。
罗铮点头。“符号位置在迷阵尽头,显然是人为指引。三焦经主一身之气,此处标记与其经络走向重合,不是巧合。”
他站起身,环视四周。通道尽头是一面岩壁,中央裂开一道窄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缝隙内黑暗深邃,无风,无声。
“先处理伤口。”他说,转向花叶萱。
他解开止血带,检查伤口边缘。血已止,皮肉未坏死。他取出消毒喷雾处理创面,重新包扎。然后依次为楚瑶小腿划伤、方晴小腿擦伤进行处理,手法利落。
“还能走?”他问花叶萱。
“没问题。”她活动腿部,虽有痛感,但支撑力尚可。
罗铮收起医疗包,取出最后三枚银针,插回针囊。针身微颤,发出极轻的金属鸣音。
他走向岩缝,伸手探入。内壁干燥,无机关触发迹象。他回头,示意队伍准备进入。
“保持间距,贴左壁行进。”他说,“前方未知,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夏岚打开头灯,光束切入黑暗。岩缝内壁凹凸,地面平整,无明显陷阱痕迹。队伍依次进入,脚步声被石壁吸收,只剩呼吸与装备摩擦的细微响动。
行约三十米,岩缝豁然开阔。一间石室出现在眼前,长宽约十五米,四壁光滑,无装饰。正对入口的墙上,嵌着一块青黑色石板,高约一米,宽六十厘米。表面布满刻痕,正是方才所见符号的放大版本,且多出一组环形纹路,绕主符号旋转,形如星轨。
罗铮上前,用紫外线灯扫过石板。环形纹路在紫光下泛出幽蓝光泽,内部刻有微小数字,排列成周天之数。
他取出战术刀,刀背轻敲石板边缘。声音沉闷,非空心。他又以指腹摩挲符号沟壑,触感细腻,应是经年打磨。
“这不是现代工具刻的。”他说。
楚瑶靠近,用光谱仪扫描纹路成分。“石质含微量稀土元素,氧化程度极高,至少埋藏五十年以上。”
罗铮盯着符号末端的山形标记。那处线条微微上翘,似有额外强调。
“方向没错。”他说,“气门之隙,就在西北。”
他伸手,指尖沿三焦经走向缓缓划过符号主干。当触及末端转折处时,石板内部传来轻微“咔”声,仿佛某个机括被触发。
石室顶部,一道细缝悄然开启。
六人借着刀阵闭合瞬间的顿挫,同时跃出。罗铮左手揽住方晴腰身,将她向前推去,右脚在平台边缘一蹬,身体腾空。花叶萱由夏岚搀扶,咬牙跃起,落地时膝盖一软,却被沈悦从侧方伸手托住肩头,稳住身形。楚瑶紧随其后,战术靴刚触到凸岩表面,一片残余刀片从下方缝隙弹出,划破她左小腿外侧。她闷哼一声,单膝跪地,随即被夏岚拽向内侧。
全员落定。刀阵在身后重新展开,金属交错声如潮水般回荡。凸岩宽不足三米,背靠岩壁,前方是最后一段通道,地面由数十块不规则石板拼接而成,颜色深浅不一,边缘多有裂痕。空气中飘着极淡的灰白色雾气,初闻无味,但吸入后鼻腔深处泛起微麻。
“别深呼吸。”罗铮低声道,迅速检查花叶萱大腿包扎处。血迹未再渗出,止血带压力适中。他转头看向沈悦:“你右臂还能发力?”
沈悦点头,左手撑地站稳,右手仍垂在身侧。她呼吸略促,但眼神清醒。
罗铮取出银针,在自己百会、风府两穴各刺一针。脑中嗡鸣感稍退,视野清晰起来。他蹲下身,将战术刀尖轻轻点在第一块石板上,稍一施压,石板下沉约两毫米,随即弹回。刀尖移开,地面无反应。
“压力感应。”他说,“每块石板承重阈值不同,超限即触发。”
楚瑶从背包取出便携式气压计,读数正常。她又开启微型光谱仪,扫描空气成分。“检测到微量乙醚衍生物,浓度低于致晕标准,但持续吸入会影响判断力。”
罗铮点头。他让沈悦站到自己右后方,随时准备接应伤员。然后以刀尖为引,逐块轻触石板,感受其弹性与回弹速度。指尖传来细微震颤——某些石板地下有机括运转,震频稳定,每分钟约六十次,与人体静息脉搏相近。
他忽然停手。
这频率,像极了经络中“营气”循行的节律。
他闭目,回忆家族所传《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在脉中,昼行阳,夜行阴,五十周于身。”人体十二经络气血运行有固定周期,若将此阵视为“体”,石板为“穴”,刀阵为“邪气”,那么其运转规律,或许正对应某种经络流注模型。
他睁开眼,取出三枚银针,分别插在身前三块石板缝隙中,形成三角定位。然后以指腹轻抚针尾,感知地下震动传导方向。震波由东向西,经中线石板汇入西北角一块深灰色岩面。
“手少阳三焦经。”他低声说。
此经起于无名指末端,沿手臂外侧上行,过肩,绕耳,止于眉梢。而眼前石板布局,恰与此经循行路线高度吻合。尤其那块深灰岩面,正对应“肩井”穴位置。
“走三焦经线。”罗铮起身,“落脚点依次为:第四块浅灰板、第七块带裂纹板、第九块边缘缺角板,最后踏中央凸起石。”
他率先迈步,左脚精准落在第四块石板边缘,身体重心外移。石板微沉即止,无异动。第二步,右脚斜跨至第七块,脚掌贴地滑进。第三步,左脚前踏第九块,停顿半秒。
“跟上,顺序不能错。”
夏岚紧随其后,动作谨慎。楚瑶扶着方晴,两人缓慢推进。沈悦断后,左手抓着引导绳,右手虚扶岩壁。花叶萱自行行走,步伐略滞,但未失衡。
行至第七块石板时,方晴呼吸一滞,脚下一滑。沈悦立刻伸手扶住她肘部,助其稳住。罗铮回头,见她鼻尖微汗,瞳孔略有涣散。
“吸气短促,神志受扰。”他说,“楚瑶,递我湿巾。”
楚瑶取出浸有薄荷醇的急救湿巾,罗铮将其贴于方晴鼻下。清凉气息入脑,方晴眼神渐清。
队伍继续前进。最后一块中央石板表面粗糙,中心凸起如小丘。罗铮踏上去,脚下传来轻微震动,但无机关启动。他蹲下,用手扫去表面积尘,露出下方一道细刻纹路——一个由古篆与几何线条交织而成的符号。
“有东西。”他说。
楚瑶取出紫外线灯,打开照射。符号在紫光下显现出暗金色轮廓,内部纹路如脉络般延伸,末端指向西北方向,刻有一处山形标记。
“这符号……”夏岚凑近,“和我们之前在线索图上看到的标记,几乎一样。”
罗铮凝视良久。他从针囊取出细针,轻轻刮去符号表面氧化层。尘屑剥落,露出完整结构。其主干线条走向,与手少阳三焦经从肩井至天髎一段完全一致。而山形标记下方,刻有三个小字,篆体古拙——“气门隙”。
“《玄枢经》提过这个地方。”他说,“西北八十里,两峰夹峙,中通一线,天地之气交汇之所,谓之‘气门之隙’。”
“那就是下一个目的地?”沈悦问。
罗铮点头。“符号位置在迷阵尽头,显然是人为指引。三焦经主一身之气,此处标记与其经络走向重合,不是巧合。”
他站起身,环视四周。通道尽头是一面岩壁,中央裂开一道窄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缝隙内黑暗深邃,无风,无声。
“先处理伤口。”他说,转向花叶萱。
他解开止血带,检查伤口边缘。血已止,皮肉未坏死。他取出消毒喷雾处理创面,重新包扎。然后依次为楚瑶小腿划伤、方晴小腿擦伤进行处理,手法利落。
“还能走?”他问花叶萱。
“没问题。”她活动腿部,虽有痛感,但支撑力尚可。
罗铮收起医疗包,取出最后三枚银针,插回针囊。针身微颤,发出极轻的金属鸣音。
他走向岩缝,伸手探入。内壁干燥,无机关触发迹象。他回头,示意队伍准备进入。
“保持间距,贴左壁行进。”他说,“前方未知,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夏岚打开头灯,光束切入黑暗。岩缝内壁凹凸,地面平整,无明显陷阱痕迹。队伍依次进入,脚步声被石壁吸收,只剩呼吸与装备摩擦的细微响动。
行约三十米,岩缝豁然开阔。一间石室出现在眼前,长宽约十五米,四壁光滑,无装饰。正对入口的墙上,嵌着一块青黑色石板,高约一米,宽六十厘米。表面布满刻痕,正是方才所见符号的放大版本,且多出一组环形纹路,绕主符号旋转,形如星轨。
罗铮上前,用紫外线灯扫过石板。环形纹路在紫光下泛出幽蓝光泽,内部刻有微小数字,排列成周天之数。
他取出战术刀,刀背轻敲石板边缘。声音沉闷,非空心。他又以指腹摩挲符号沟壑,触感细腻,应是经年打磨。
“这不是现代工具刻的。”他说。
楚瑶靠近,用光谱仪扫描纹路成分。“石质含微量稀土元素,氧化程度极高,至少埋藏五十年以上。”
罗铮盯着符号末端的山形标记。那处线条微微上翘,似有额外强调。
“方向没错。”他说,“气门之隙,就在西北。”
他伸手,指尖沿三焦经走向缓缓划过符号主干。当触及末端转折处时,石板内部传来轻微“咔”声,仿佛某个机括被触发。
石室顶部,一道细缝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