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 第33章 太子夜访,策问之辩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第33章 太子夜访,策问之辩

    月上中天,太学犹亮。

    讲堂之内,仍有百姓在低声诵读澜策。纸灯如豆,风雨欲来,却点不灭民心。

    有老者席地而坐,将澜纲刻于竹简;有稚童咿呀诵读,字音不准却满是认真。

    而在宫门深处,一纸密谕悄然递出,未盖天子印玺,却以“宫中亲笔”开首——

    “布将军可入,夜谈于崇德殿。”

    吕布接信时,正在策案堂与诸葛、陈宫共议民间讲策之乱象与反扑之策。

    “天子不出,却以太子之名来访。”诸葛捧卷不展,目光深沉,“此非君臣之召,而是权衡之称。”

    “试之则应。”吕布缓缓起身,身披青袍,步伐如山,“我自西凉来,曾言策在民心,今便赴此一问。”

    夜半,吕布轻车入宫,随行者唯陈宫、许汜。天街空旷,月影斜映玉阶。

    崇德殿内,香炉未燃,帘帐无风,一少年立于玉阶之上。

    身着便服,非冕非裳,神色澄然,正是太子刘协。

    “末将吕布,见太子。”

    太子未坐,仅负手而立,微点其首:“本宫夜召将军,不为君臣之礼,而为一问。”

    “澜策,可成天下之治乎?”

    吕布拱手而答,却未立刻作答,而是反问:“太子所问,是策能平乱,还是策能养人?”

    太子凝眸片刻:“皆是。”

    陈宫拱手言道:“澜策破旧律,立问民之道。使百姓可言、吏可议、纲可改,乃顺应天变之实策。”

    “但破法者,易被视为乱。”太子目光如刃,“百姓可言,礼制何存?策纲若行,皇权何在?”

    吕布缓缓前行,语气如山中清泉,字字落石:“若旧法能令民饱暖,布何必提策?策非为权,只为存人。”

    “布不欲为王,但愿人不饿。”

    他停步:“策若失义,我第一个诛之。”

    殿中寂然,太子望向堂中策纲碑拓,指尖轻触一字:“民可议法,吏可评政,策不立王命……此策若行,天下秩序将颠。”

    许汜接口:“策非倒纲,而是问理。若君命无理,民当可议;若民声无据,策亦自废。”

    太子眸光一转,缓缓问道:“若策下滋奸,法令被挟,民意遭操,反成新乱,布将军又当如何?”

    吕布转身望向窗外太学方向,灯火未灭,讲声犹在。

    “策若乱,吾亦诛之。”

    “策是明镜,非护身符。今日能立策于心者,明日亦当毁策以正。”

    “布护者,是道非权。”

    太子沉吟良久,忽问:“将军心中所求为何?”

    吕布垂眸:“只愿百姓有饭吃,孩童能识字,田有人耕,书有人读。”

    “布负名于史,不负田中饥。”

    殿外风起,灯影摇曳。

    太子轻叹:“世间恶多于善,真理未必胜权。此心能守一生否?”

    吕布不言,转身一步三拜:“我以此身践之。”

    三更过,太子挥退众人,独坐阶前,目中微光明灭。

    次日,京中悄现两封密书:

    一封至张让府:“策若成行,宫不敌民。”

    一封至曹操案头:“布志不在王,策可载道。中道可取。”

    天未亮,策堂已启。

    百姓携卷而至,灯火如昨,讲声再起。

    崇德殿帘未卷,太子遥望太学方向,轻语一句:

    “若策可救人,愿天下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