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 第82章 朝堂波澜,风起澜台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第82章 朝堂波澜,风起澜台

    漠河之战胜报传至澜台朝堂,举国震动。

    三日之内,连破鬼面军主力,生擒六百,斩首三千,敌帅乌延败死疆场——此战,吕布之名再震九州,赵云之威列入战将之列,澜锋军声望大盛。

    然而,朝堂之上,却并非一片同庆。

    澜王宫内,群臣朝贺。

    陈宫率兵部官员列前陈战功,言辞凿凿:“乌延亲征,兵锋如狼。幸赖子龙破锋于前,王亲率亲军斩首于后,诸将奋勇,今北境得安。”

    吕布本欲开口嘉赏,尚未言语,一道淡淡之声起于列后。

    “若非鬼面军残部本已气竭,何来破敌之速?此战虽胜,虚实难辨,恐有邀功之嫌。”

    言者为刑部尚书封章,素与兵部不和,冷眼观战事多年。

    陈宫冷笑:“封大人莫非坐于堂上,可识敌锋之利?”

    封章抱臂:“我只问一事——为何乌延行军不带粮草?为何败后无族人援救?此战是否实有水分,须细查。”

    此言一出,满堂低语四起。

    赵云与张辽、高顺等将仍在殿外候命,未听得此言。诸葛亮却不动声色,从袖中取出数卷军报与敌文,徐徐上前。

    “此为斥候所得。乌延孤军深入,实因北岭胡族拒援,而非兵弱。彼为亡命之军,孤注一掷,若我军不早破之,后患无穷。”

    他又展开一图:“此为漠河谷地图,乌延所用军阵乃西胡‘鬼魂阵’,专破中原骑步协阵。若无子龙险破,其将一日夜可至鲁阳。”

    众臣一时无语,封章却仍不甘:“图纸可伪,言辞可修,若无旁证,如何令人信服?”

    “旁证?”诸葛亮淡然一笑,挥手示意。

    殿门大开,数名俘虏押入,为敌军降卒,其中一人通胡中原两语,向众臣复述乌延出征之命:“王命我军三日破鲁阳,不成则焚营北归。王死,命绝。”

    赵云、张辽随即入殿,立于两侧,满身战甲未除,身上尚有火灰与血渍。

    封章面色微变,转身却拜:“既有其功,自当嘉赏。”

    吕布目光如刀,扫视群臣:“吾不喜内斗,然军功当赏、谗言当诛。子龙可在?”

    赵云上前,拱手而拜:“末将在。”

    吕布亲手取下腰间玉印:“赵云镇北副将,赐金甲一袭,封‘澜锋柱将’,赏金万贯、郡地三户。”

    赵云却拜道:“末将愿辞封地,不求封妻荫子,只愿为王征战四方。”

    吕布大笑:“忠勇若此,谁敢不服?”

    满朝文武一时无语。

    散朝之后,诸葛亮缓步随吕布入内殿,低声道:“王已立威于外,当立稳于内。封章所言,虽不中听,然朝中异动,王当思其根本。”

    吕布沉默良久:“你意为何?”

    “澜锋之名太盛,军威压政,必引惧意。朝中尚书、谏议、御史多出旧朝遗臣,不满军人执政者甚众。”

    吕布皱眉:“昔日我不过一猛将,今欲为王,却时时掣肘。”

    诸葛亮颔首:“正因如此,须建‘文院’,设文律六曹,与军策堂分掌王政。使文制不反军,军权不乱政。”

    吕布凝神良久,缓缓道:“允。”

    “另,臣还请王准建‘政议厅’,召地方贤士入朝听政,借以制衡旧臣结党。”

    吕布冷哼一声:“若政不为民,终为器皿。你照此行之。”

    当夜,政令初起,朝中文臣皆惊。

    而与此同时,南郡传来急报——江夏太守冷然不奉诏归,私拥兵十万,自号“江南都护”,疑有异心。

    风起澜台,波澜未息。

    赵云立于城楼,望北风猎猎,低声自语:“战未止,人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