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 第354章 许都暗潮 曹操复谋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第354章 许都暗潮 曹操复谋

    建安五年,暮春将尽。

    弘农偏府,西风吹雪未融,府中一片寂静。自曹仁兵败河内之后,曹操退守此地,闭门三日不出,朝堂无令,军营无号。

    众将心惊不安。

    荀彧、程昱、贾诩、钟繇、满宠、刘晔、司马懿等文臣俱聚于偏堂,共议军政。

    荀彧叹道:“主公久困不出,弘农虽固,然无府章、无政书,恐兵心渐散。”

    程昱斥道:“吕布虽盛,未能南图;刘备扰许,仅作虚声。今守弘农,实为得地之策。”

    贾诩微笑:“若无进谋,终是困守。”

    司马懿年少而语重:“不若激布使其先动,设伏而克;诱刘使其妄图,以策反扑。”

    刘晔忽道:“此皆表谋,非根策。”

    “主公三日不出,恐非避兵,而是在思局。”

    众人默然。

    忽有人来报:“主公令,召七将旧部于堂议。”

    堂中一震。

    当夜,弘农偏堂重开。

    曹操神情憔悴,须发微乱,却目光如炬。

    他扫视众将,徐徐开口:

    “我退许都,不为畏布;我驻弘农,不为避刘。”

    “我欲借一息之机,重整魏政。”

    “吕布得冀,兵精粮足;刘备兴义,欲夺豫中;张绣困守,欲西通汉中;孙权暗通两边,不涉战事。”

    “此等乱局,便是我曹操的机会。”

    荀彧起身行礼:“愿闻主公大计。”

    曹操点头:“我有三策,欲与诸君共定。”

    其一,天子出宫。

    曹操言:“许都宫廷不安,内臣多有异志。吾欲令天子暂居弘农‘魏仆苑’,以清君侧,重整朝纲。”

    “天子若在我府,诸侯不得不从正统。”

    “司马懿、钟繇辅国出使,晓谕天子,封我为‘中护大将军’,摄内政兵权。”

    钟繇色变:“主公,天子若动,天下震动。”

    曹操冷笑:“不动,已乱;一动,可制。”

    其二,设西防屯,联马腾之军。

    曹操转向地图:“吕布固冀州,背接雁门,东连青兖,惟其西北一角,尚未设防。”

    “我欲与马腾韩遂再议旧盟,割西地三郡,遣夏侯惇督守‘陇西道’,驻兵长安。”

    “马腾兵入潼关,吕布若再东顾,冀中可破。”

    贾诩躬身:“此策虽险,然我愿随惇入长安设伏。”

    曹操点头:“允。”

    其三,暗通张邈、臧霸,扰徐青之地。

    “布留张辽守青地,防线虽紧,然张邈昔年与我交好,若其再起,吕布必分兵。”

    “我欲令刘晔使张邈,令臧霸扰徐,反转徐州之局。”

    “若刘备误判为布之弃地,或欲取之,则我可乘势击之。”

    刘晔微笑:“布虽智将,然用人尚疑。我若从旧道入昌邑,七日可见张邈。”

    曹操一字一句:“乱布心,扰刘志。”

    “此为中原再动之机。”

    众人默然良久。

    荀彧缓缓躬身:“主公三策,皆为破局。”

    “彧请守许都东门,保天子无恙。”

    曹操起身,亲扶荀彧:“子文之忠,曹某不敢忘。”

    “诸君助我,曹操尚未亡。”

    他步出中堂,立于弘农高台,望东南诸州之地,低声道:

    “布虽勇,不知人心。”

    “刘备虽仁,不及谋局。”

    “江东未起,天下未乱。”

    “我不死,中原不定。”

    风卷衣袂,雪落肩头。

    此夜,弘农偏府灯火通明。

    而天下,又将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