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 第365章 许军南动 风环初折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第365章 许军南动 风环初折

    六月末,濮阳城南暑气凝重,尘烟尚未起,战鼓却已隐隐传来。

    许都檄文至弘农不过三日,曹操亲署调令,以“恢复中道秩序”为名,集结南军三万,由曹仁、于禁、李典三将率主力,出黎阳,渡河,直压澜台军东南风环。

    三年前,这片土地尚是黄巾余乱、黑山叛部盘踞之所;三年后,澜台风哨已如蛛网密布,三十六处浮营、九道信梭线、十二座风火台,撑起整个濮阳外防面。

    而此刻,它将第一次迎来一支真正的中原主力。

    赵云未曾离开濮阳,他自风哨初设起便亲督东南一线的梭点训练。他知道,敌军迟早会来,而来的必是那位最不容许别人“设制”的曹操。

    他未急于调兵,而是将所有信息汇总至雍丘主府,命文吏日夜更新敌踪、兵数、调度之图。与他一同驻守濮阳的,还有澜台军“风环副使”严林、左线都统秦干与三支骑梭营。

    六月二十九,许军自谯郡分三道南下,其中一路疾破东阳二号风哨,焚毁粮营,初步逼近濮阳东口。风环局部被破,整个哨图出现自设以来的第一道“断线红记”。

    赵云未令主军出动。他沉稳如山,只在夜中唤来副使传令:“各线不退,转布‘缓转阵’。”

    缓转阵,并非抗敌之阵,而是一种以环内浮兵为核心、哨点为翼、线梭为络的“内转式缠战法”。这是吕尘早在数月前就命令庞统、诸葛亮与赵云联合设想的临敌机制。

    风环本就不是城墙,而是层层相扣的行动网,一旦敌军集中冲突某点,就由环内兵线缓转应对,不与之硬拼,主打“耗敌、拆营、封粮”。

    是夜,曹仁兵至濮阳外三里,却连战三次皆未拿下风关。哨军不退也不守,而是两翼分绕、昼伏夜袭。于禁试图攻营,却发现营火皆虚、粮囤已移,唯留马蹄交错、伪迹一地。

    李典怒言:“敌不战,只缠我!”

    曹仁却已察觉:“这是不以地为胜负之战。他要让我们走不进,也退不得。”

    与此同时,定陶澜台台府也在深夜点灯,台令吕尘召诸葛亮入堂,两人对案而坐,只讲一件事。

    “濮阳之战,不求大胜。”吕尘淡声说,“只需一事。”

    诸葛亮沉声:“耗其形,破其心。”

    吕布点头:“曹操南下不是为取地,而是为断制。如今许都朝局早乱,他若不能打穿我这环法一体,就无从再树‘正统中枢’。”

    “我们不迎战,不放城,不出界。让他拖,拖到三月,天下便知——他回不去了。”

    诸葛亮长揖:“臣明白了。”

    台府台令下发“应敌六式”,其中不提“破敌”二字,仅写“守中环,避锋锐,引疲兵,合围退”。

    赵云三夜未眠,守住风火台十七号与濮阳西关浮哨;一千三百哨兵环内游走,五百骑兵专袭敌粮车,终令许军三将怒中失策,于禁急攻二环时,反陷环套阵,折兵三百。

    风环虽破三口,却未陷一城;外环断而内网未崩,赵云对风哨书写八字:“断面可裂,网心不破。”

    七月初一,濮阳再战,澜台军虽然受到打击,但是却未崩溃,风线转为缓,台令稳定。

    而弘农曹操听闻濮阳未破,怒而失言:“他用一套纸上的律法,竟守住了!”

    群臣皆惊。贾诩低声一言:“主公不是败于赵云之勇,而败于吕布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