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 > 第35章 过年了

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 第35章 过年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

    在村里,一进入腊月,年味儿就变得渐渐浓了。

    小鬼子龟缩在城里不常出来,各个村镇的大集又重新办了起来。

    辛苦一年的人们,再怎么困难,都会咬咬牙,置办一些年货。

    年关难过,也要过。

    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

    往家里添置一些新的东西,给自己生活一点新的希望,老百姓就是这样负重前行。

    这段时间也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快乐时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几岁开始就开始照顾家里,大一点儿跟着下地,

    过年也是他们少有的轻松时刻。

    孩子们穿着补丁摞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的棉袄,手里攥着好不容易得来的几颗糖,满村子疯跑,放鞭炮、捉迷藏,笑声能把冬天的寒气都赶跑。

    过年都讨个吉利,大人不会轻易打孩子,做了错事说了错话,也是口头教育。

    今天是村里的大集,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炸油条的香气和糖葫芦的甜味。

    刘德信抱着小妹琳琳,三哥带着小侄女晓旭,两大两小四个人在集上溜达。

    今年是孝期,之前买的春联和灯笼,也用不到,准备送给亲戚朋友。

    也不需要拜年待客,刘德信带回来足够的年货,就不用赶集添置东西了,几个人纯粹是闲逛。

    小孩子就是喜欢热闹,一大早听见墙外的动静,就吵吵出来玩。

    两个小丫头就像是好奇宝宝,看见什么都会问一句。

    好多东西其实刘德信都叫不上来名字,这时候轮到三哥人前显圣了,说的头头是道,赢得了丫头们崇拜的目光。

    走了没多久,两个孩子手里就各拿着一串红彤彤的糖葫芦,糖衣甩的老长,一边走一边舔,还不忘嘘一下老哥俩。

    刘德旺假装张开大嘴就要去咬,小侄女的大眼睛直接瞪圆了看着自己的三叔,像是有些震惊于竟然真抢孩子的东西吃。

    就连小妹都怀疑的看着刘德信,生怕四哥也跟着学。

    还好最后发现是在逗着玩,俩小丫头才有叽叽喳喳的交流起口感来。

    糖葫芦还没吃完,又被路边的果子炸糕吸引。

    炸糕摊总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

    孩子们围着摊子眼巴巴地等着,大人则一边吃一边聊天,烟火气息十足。

    本地的炸糕使用黄米面,红糖做馅儿,现炸现卖,热乎乎的,吃起来特别过瘾。

    炸好后外皮金黄酥脆,咬一口能听到“咔嚓”的声音, 内里软糯,甜而不腻。

    刘德信买了几个,用油纸卷成锥形装好,拿给小丫头们吃,自己和三哥也尝了尝味儿。

    除了吃吃喝喝,也不是什么东西都不买,

    二十三,糖瓜儿粘。

    明天就是二十三,农历小年,家家户户需要祭灶。

    一说是粘住灶王爷的嘴,

    好嘛,老辈子就知道堵嘴了。

    另一说就是甜甜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做神仙,也要讲人情世故,也是懂交换的。

    本来刘德信的意思是,已经从北京买了糖回来了,就用那个上供就行。

    老太太还是传统派,交代必须要买点糖瓜儿和糖杠。

    这两样都是用麦芽糖熬制的,

    糖瓜是圆球状,核桃大小,黄霜霜的颜色,咬下去是脆茬,越咬越有劲;

    糖杠呈长条状,手指粗细,表面裹着一层芝麻,咬起来“嘎嘣脆” ,甜中带香。

    小丫头又想尝尝这个,

    “这个粘牙,灶王爷都能给粘上,你俩这小牙直接就粘掉了,过年可就吃不了好东西。”

    三哥吓唬着俩孩子,确实是不能再吃甜的,现在可没地方看牙,

    这段时间她俩没少吃糖,连带刘德信都被老妈埋怨了。

    “不吃了,不吃了。”

    两个小鬼头立马捂住嘴巴,头摇的飞快。

    ……

    二十四,扫房子,

    全家清早起来就开始打扫卫生,刘德信和刘德旺负责清扫院子,整理杂物,女眷们则是打扫室内,把用了一年的窗户纸都换成新的。

    今年家里不需要贴福字,春联,窗花,买回来的也别浪费,让刘德旺送给秉忠叔家一幅,还顺带着一些年礼。

    要不是德伟哥跑回来报信,估计刘老三早成了老刘家第一个出国的了。

    二十五,做豆腐,

    主要是来置办素菜,正好这也是一个大集,该买的都买齐。

    至于做豆腐,这个是老本行了,全家都是熟手。

    做好豆腐,一人一碗豆花,撒上盐,点上香油,那就一个舒坦。

    当然还有两个小叛徒,竟然要求在豆花里加糖,家门不幸啊。

    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

    在这两天杀猪杀鸡,回家开始炖肉。

    这几年猪都养不起、留不住,好多年没人杀猪了。

    刘德信带回来的年货里,倒是有后臀尖肉,留着用来作馅儿,

    排骨也不多,不值当炖一锅,也就没有拆骨肉来灌肠子,

    中午吃现成的酱牛肉、酱肘子,就当是炖肉了。

    吃完饭休息一会,刘德信就带着三哥出发去姥爷家了。

    老辈子守孝期是三年,后来就是一年了,年前年后都不能走动。

    现在一般都是年前去各家转个弯儿。

    中午吃完饭过去,送上东西聊聊天就走。

    一路上还是走的十八道沟,这次要带的东西很多,两个人挑着扁担走的就慢多了。

    到了姥爷家的时候,三个舅舅舅妈都在家里忙活着,除了二表哥还在山区那边,其他表兄弟都在家。

    这次见到刘德旺,姥爷和舅舅态度好了不少,知道他经过之前的遭遇已经转变了,也就没在数落,只是叮嘱要好好撑住这个家。

    当把东西往外拿的时候,姥爷才又数落了几句,

    “老四,能挣钱了也别这么大手大脚的,这不是过日子的。都拿回去,有老有小的。”

    舅舅舅妈们也纷纷附和着,这一大家子人丁兴旺,家底殷实,确实有底气这么说。

    “放心吧,这不过年嘛,就是孝敬您的。”

    刘德信简要说了自己在四九城做事,发了一笔小财的事,三哥也在一边帮腔,才勉强说通。

    小表妹王芸,十来岁,看到糕点零食和玩具,眼里早就充满了渴望,还是懂事的站在一边听大人说话。

    直到得到爷爷奶奶的允许,才高兴的挑着自己喜欢的,也没忘了说声谢谢。

    刘德旺在屋里继续陪着聊天,刘德信则拉着大表哥王平走到外面,询问起了二表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