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到大秦改变大秦的命运 > 第2690章 仍是以军功制开头

穿越到大秦改变大秦的命运 第2690章 仍是以军功制开头

    实际情况更可能是獯鬻携夏桀众妾及臣民奴隶逃避之北野荒地后这支氏族与塞外的部落慢慢互相融合,到淳维时,这支氏族的血液里开始流淌了塞外诸部落的血,而塞外诸部落也开始认同这支氏族并取其大义之名,再过千百余年,塞外诸部落便以此血脉渊源自称夏后氏后裔。

    “你若要易姓,当推崇大义之名,才能立威于锡丰国内诸部族,我所说的这些就是你要推崇的大义之名。”

    “而易姓虽为名,实际在于利益,就如你部众,虽然万人,何以尊卑?是谁为长,孰又为末?部众受利该如何分配?有何章法?”

    “你人众旧习奋者自利,惰者自害,助人者取利,受助者献益,此虽有可论之处,却是不成制度。”

    因为制度没有最优,只能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来制定合适的制度。

    “奋者自利,惰者自害,助人者取利,受助者献益”当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部族内的组织度和积极性,但现在锡丰国连军国主义国家都算不上,再怎么追求极致的军国主义不也还是部落制吗?

    很多时候理想或许是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这世界上还是普通人平凡者更多的,匈奴人这种极致追求利益的极端理想化的习俗只能在战时驱动战斗力,却极不利于发展。

    锡丰国若要发展,须卜阿黎耶就得想办法让更多的普通人平凡者也能活下去,让分配关系变得合理,让更多的普通人平凡者能有资源去发展战争劫掠以外的技艺和生产力。

    “若成制度,该先顺应你众旧习而成新制,其首应在军功制,使军功解放劳动力,使众者能够通过军功获取资源而从事他事。”

    军功制的意义并不止在于提升军队的作战积极性和战斗力,军功制的本质是规定分配关系。

    如一个人作战有功,得了军功,该受什么赏赐,该获得什么地位,这个人站在这个位置上拿着资源就可以通过国家政策保障、社会地位认同和资源运作再发展战争以外的事情,而不是寅吃卯粮只空有获胜有功之名而无余荫之实。

    就比如秦二十级军功制,哪个人到了哪个爵位就可以享受到这个爵位带来的实际利益,不用再忧虑明天不打仗了没有战获俘虏就得饿死了。

    他是奋者还是惰者是另一件事,你作为上位者,你追求发展,你就得先让民众能有盈余资源空出时间和心思,再设法诱导他的时间和心思走上发展的道路。

    张不疑又讲了一通这样的道理,须卜阿黎耶终于听明白了“那么我该做什么样的军功制度呢?”

    “我秦的二十级军功制并不适合你,既是你众没有我秦的深厚底蕴,不能明白二十级军功制,也是锡丰国尚且虚弱,没有那么强的结构和组织能力消化二十级军功制。”

    “我皇帝陛下策,你可以先设六级军功制,既六等军爵,每等军爵有如何赏赐,又如何建设,我再与你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