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之这货有点彪 > 第215章 何氏酒楼

四合院之这货有点彪 第215章 何氏酒楼

    何雨柱的酒楼,经过两个月的装修,终于可以开始营业了,战争幸存下来传统的京城门脸房,上下两层,木质结构。

    从外面看古典气息十足,里面也不差,都是何雨柱搜罗来的旧桌椅,虽然不是古董,但很有特色,一眼看去古色古香。

    二楼是包厢,包厢里面就不一样了,有的是古风,有的是与时俱进的现代风。

    服务员的打扮也比较有特色,旗袍,而刘岚和陶彩云则是一身女士西装。

    陶彩云在纺织厂的工作已经办了提前退休,专心经营自家酒楼。

    刘岚也不想在轧钢厂混日子了,办了接班,何雨柱帮忙运作了一下,刘岚的儿子去了车间当工人,不当帮厨了。

    而她自己全职加入何氏酒楼。

    没错,何雨柱开的酒楼就叫何氏酒楼。

    川菜确是传统川菜,但有了秘制调料以后,何大清父子的川菜已经自成一脉。

    谭家菜更不用说,本来就是何系谭家菜,正统谭家菜的传人有没有还不确定呢,就算有,估计也在香江讨生活呢。

    反正就何雨柱知道的,娄晓娥可没从母亲身上学到这本事,而娄母有没有收徒弟,那他就不知道了,起码去香江之前,没收过徒弟。

    所以不管是川菜还是谭家菜,何大清父子都是自成一脉,叫何氏酒楼一点儿毛病没有。

    宣传工作也不容小觑,这方面刘岚是行家,当初跟何雨柱搭档给人做席,并不是她认识多少人,而是她的宣传能力。

    所以就看在培训服务员的同时,宣传工作也没落下。

    四级厨师坐镇,轧钢厂大厨掌勺。自成一派的何系川菜和谭家菜。

    这就是噱头,刘岚拿捏的死死的。

    何雨柱也不是坐等顾客上门的人,平时在轧钢厂里的时候,没少宣传自己的何氏酒楼。

    宣传对象都是轧钢厂的领导,就算是给何雨柱面子,这些人也会在请客的时候来一趟。

    而且何雨柱在轧钢厂这么多年,她的厨艺早就征服这些人了,吃过轧钢厂招待餐的人也都认可他的手艺。

    现在何雨柱自己开酒楼,那饭菜质量就更不用说了,毕竟没哪个厨子会做砸自己招牌的事儿。

    可以说何氏酒楼还没开业,就已经有大把吃家翘首以盼了。

    开业这天,全场五折,用长英的话说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招展,人山人海,舞舞喧喧。

    马华在后厨忙的满头大汗,何雨柱直接带了围裙就上了灶台,刘岚在前厅脚后跟都不着地。

    何大清本来叫了几个老伙计过来品尝,结果被抓了壮丁,六十好几的何大清在后厨大勺都抡冒烟了。

    中午开业,最后一桌客人是下午三点点的菜,算上开业之前备菜的时间,整个后厨溜溜折腾了五个钟头。

    最后一道菜被端走以后,马华终于松了口气,扭头看向何雨柱的时候,何雨柱也没好到哪里去。

    何雨柱对着马华招了招手,马华挪到何雨柱身边坐下,双手接过何雨柱递来的烟,点燃,狠狠吸了一口。

    “师父,客人反响怎么样?”

    何雨柱摇了摇头道:

    “不知道,不过应该不错。”

    “何止不错啊,忙了好几个钟头,我这儿收拾的剩菜换不到两桶。”一个负责收拾盘子的大姐接茬儿道。

    服务员把客人吃剩的饭菜连盘子送回后厨,由这个大姐清理剩菜,然后把空盘子送到洗碗工手里。

    所以她有发言权。

    不管客人吃了多少,反正到她这里的剩菜不多,顾客满意,那肯定会打包带走剩菜,要是不满意,那回收的剩菜就不止两桶了。

    何雨柱点了点头。

    马华咧嘴一笑,只要没砸何雨柱招牌就行。

    张彪也收到了何雨柱的请柬,中午带着几个局里的同僚过来吃了顿饭,陶彩云给他留了包厢。

    几个同僚对何氏酒楼的饭菜好评如潮,决定以后请客的地方就定在这里了。

    结账的时候,张彪恭喜了陶彩云,因为酒楼的情况他看在眼里,这么大的客流量,就算开业大酬宾的热度过去以后,起码能留住三成的客人。

    加上偶尔来吃一顿的客人和慕名而来的人,酒楼的生意肯定不会差。

    陶彩云给张彪免了单,谁让张彪对何家的帮助多呢,不过张彪也说明就这一次。

    但陶彩云表示,以后张彪来吃饭打七折。

    这个可以接受。

    何氏酒楼开业的第一天,忙到晚上九点才送走最后一桌客人。

    从前厅的服务员到后厨的主厨帮厨,都累了个够呛。

    好在酒楼不卖早点,留给员工休息的时间也算充足。

    第二天的客人虽然没有第一天的多,但也不少。

    酒楼开业就是这样,只要宣传到位,第一天的生意绝对火爆。

    开业三天,结算完利润以后,何雨柱忍不住直乐。

    没别的,就因为这三天挣的钱比得上他在一场帮当主任一年的工资。

    该说不说,开酒楼这个决定做的太正确了。

    开业大酬宾的三天过去以后,酒楼的客流量下落不少,这很正常。

    虽然客流量下降,但回头客和慕名而来的人依旧不少。

    和京城的八大楼比起来确实不如,但跟一些建国以后开始营业的饭店比起来,丝毫不落下风。

    何氏酒楼的名头在京城算是打响了,何雨柱师徒在,以后的生意应该不会差。

    余莉也来了一趟,路过并没有进去吃饭,而是看着酒楼人来人往的情况隔空羡慕了一会儿。

    没办法,马华这个大厨被解雇以后,再想找个差不多的厨子太难了。

    倒不是说马华的手艺无人能敌,而是同一水平的厨子基本都有固定的地方,没有特殊原因,没人会换地方。

    何况余莉的川菜馆只是个普通饭馆儿,规模和待遇远达不到酒楼的水平。

    当初能雇到马华,捡漏了属于。

    主要是因为马华没有在饭店工作的经验,加上陶彩云的推荐,这才有了马华去川菜馆上班的事。

    不过马华确实帮余莉挣到了第一桶金,以后就算涮肉店开不下去了,这一桶金也能让余莉有做其他生意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