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之秦皇后裔 > 第70章 杂谈篇

三国之秦皇后裔 第70章 杂谈篇

    直到来到了虎牢关(实则现在不叫虎牢关,而是叫旋门关。),黄江才知道自己是肤浅了,这里面共有四万匹马,不全是战马。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徐荣的军中骑兵,一人配置三匹马,一匹马用于作战,称之为战马,一匹马用来负重,另外一匹是用来骑着赶路的。如果轻装出行,则带双马即可。

    一人配置三匹马后,还需要两名马夫跟随,用来牵马,不得不说这董卓还真是财大气粗,这么走一圈下来,一个骑兵的价值,至少是十个以上步兵的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骑兵的武器比步兵的贵,还比步兵的多,再多三匹马,两个马夫,马还要吃马料,不同类型的马吃的东西还不一样,一匹马的饭量相当于五个以上成年人,三匹马就是十五个。

    我们现在很多人还以为战马是吃草的。

    实际上的确是可以吃草,但是中原的草还做不到营养均衡,哪怕的大草原上,马匹也不是完全吃草。

    此时的战马,都是精心制作出来的马料,这些东西人也可以吃,比如有,麦麸,豆子,干米饭,麦饼。

    故而很多人会说,古代战争没有粮食吃的时候怎么不吃马。

    怎么能不吃马呢,首先马的粮食就被士兵抢光了,你觉得马还能活吗,自然会被杀掉吃掉。

    我们现在觉得一匹马能吃很久,其实不是。

    比如一万军队,一天吃两餐,每人一餐一斤饭,一天就能吃掉两万斤,里面有一半是水,就算一万斤。

    一匹马有多重,小一点的不足一千斤,战马大概两千斤,在没有任何损耗的情况下,一天全军能吃掉五匹马。(这里不考虑马没东西吃全饿死的情况。)

    如果不是骑兵编制,一个万人军队,估计也不足千匹,但战马也能吃很久是吧,两百天。

    如果你这样想,你就完全忽视了另外一种人,那就是后勤人员,也称之为民夫,更高级一点的叫仆从军。这些人是干嘛的,运送粮草辎重的,比如营帐,攻城器械,锅碗瓢盆。

    一个正式士兵,需要征五个民夫,那是不是就觉得战马不够吃了。

    五个民夫相当于三个士兵,相当于四万士兵在吃吃喝喝,一天能吃二十匹马,一千匹马只能吃五十天。

    实际上,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了马,没有了牛,辎重谁背,那只能是民夫推车,那他没吃饱,是不是就走得很慢。

    又有人说,把辎重丢就是了。

    也行,啥都没了,拿手煮饭吗,晚上就睡在草地上,地当床,天当被么,那估计很快就有人生病,死的人多了,部队人心尽失,离溃散不远了。

    咱们不要把他们当成军队,而是要当成一万个人带着家里的东西,东奔西走,士兵要打仗,总不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吧,那不用打仗了,直接投降更好,省的折腾。

    徐荣手上现在还有两万多大军,一万多骑兵,就这豪华配置,就连财大气粗的黄江都自愧不如。

    他们之前的骑兵,第一天骑着战马跑的飞起,能日行二百里,第二天就只能跑一百五十里,第三天还能跑一百里,第四天就完全不行了,能走就不错了。

    以前他也在想,成吉思汗的军队,打到欧洲的时候,那马不会累吗。

    后来才知道,人家那叫矮脚马,耐力极好,还好养,不挑食,平时作战之时,后面都会跟着成千上万的战马。

    道理现在清楚了,但是黄江目前的战马多数来自于西凉,大宛马,这种马多为高头马,比较金贵,必须吃上好的马料。

    那有人会说,野马为什么没这么金贵。这纯属谣言,你要这样想,我能套住野马,肯定带着一个人奔跑速度不能比野马慢吧。

    自然也有极品野马,这纯属运气,和中彩票差不多。

    有人会说,黄江出征也没带民夫,他是骑兵,一路都是有人补给的,路过颍川,自然孔伷补给,路过陈留就张藐补给,到了酸枣,就韩馥补给。

    这就是二十来万军队躺在酸枣,谁最忧愁,那自然是韩馥。

    有人说这韩馥为什么愿意当这个冤大头,那没办法啊,你虽说是冀州牧,但你自己什么身份,心里没点数吗,是谁把你扶到这个位置的,自然是袁盟主。

    再说韩馥软弱。

    那有人有会说,袁术不软弱,为啥要给孙坚供粮。

    因为孙坚是他的人,袁术本来就富裕,总不能让黄江给他供粮吧,那也要他拉的下脸才行。

    而鲁阳是黄江的地盘,赵云和张嶷属于防守协助,也要自己供粮,凭啥你袁术的人要我来供粮。

    还有一个问题,胡轸打败孙坚后,路过颍川为什么不打?

    怎么没打,各种劫掠,只是大部分人都被聚集到治所了,这是大城,胡轸他们多是骑兵,不好攻城,再说就算打下来了,也没有用,根基不在这里。

    而孙坚只是打败了,还没退呢,万一你攻城疲惫的时候,他给你来一波,瞬间就可能崩溃了。

    再说孔伷也是诸侯之一,在颍川聚集了数万兵马,只是他身体不好,还没开始打就走不动了。

    人家没来打你,你就烧高香了,还自己去触霉头么,自然没那么傻。

    做事要分清楚主次,是孙坚和黄江在打他们,以孙坚为主,故而,他们就按住孙坚猛捶。

    还有人要问,孙坚这么猛,还要找袁术当大哥么。

    孙坚你有兵,但你是不是没粮,庐江郡的世家大族都是听袁氏的,你不听话直接给你断奶。袁绍又太远,袁术就在附近,两兄弟现在还没分家,都是一家人,自然认袁术当大哥。

    有人又说,孙坚不是太守吗,怎么会没粮,去收粮啊。

    去哪收啊,老百姓都是世家大族的佃农,只有极少数人有那么几亩地,那还不够孙坚一个人吃的。

    粮食自然被世家大族控制了,和你关系好,自然要交赋税。关系不好,那不好意思,没有,你自己想办法。

    也不能去抢吧。一旦抢了,那就站在世家大族对立面了,离死也不远了。

    黄江那么牛,也只是花钱买地,抄家得来的钱都要还回去,不然天下人怎么看你,以后谁敢跟你混。好处没得到,还要防着被你抄家。

    再说庐江是什么地方,长江以北,淮水以南,俗称江内人,也叫淮泗人。

    为什么要说江内和江外,江内属于朝廷可以管理到的地方,江外也就名义上归朝廷管,实际上鞭长莫及,这也就是当初张羡为何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原因。

    江外也叫江表,也叫江东。

    这里都是山越和蛮夷特别多的地方。

    荆州如果没有南阳,那就是一个妥妥的荆蛮。

    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存在一条很长的鄙视链,京城的看不上中原人,中原人看不上江内人,而江内人又看不起江表人,认为他们是蛮夷,不开化。

    而孙坚是哪里人,扬州吴郡人,一个妥妥的江表人,再说孙坚的家世背景,没有。

    只是靠着战功才封了侯,也仅仅是一郡之守了,到极限了。

    现在一个江东人来管理江内人,本身还不属于世家同伙,这个矛盾是特别剧烈的。但是如果后面找个世家之首的袁氏当靠山,这就不一样了,完全不用考虑粮草的问题。

    很多人产生一个误区便是老百姓饿死了,是因为粮食产量低,或者天灾。

    其实不是,就像悯农里面说的,良田万里,百姓还是要饿死,因为粮食被世家大族掌控了。

    举个例子,有个村子,二十户人,种的地都是地主老王家的,叫佃农。

    而老王又是乡里老李的小弟,这些地是老李租给你的,而老李的地又是县里大哥老张给的,老张又是门阀周氏的一个管家。

    这样比喻,你就能想象世家有多少粮食,袁术为什么叫三国第一奶妈。没办法,大哥袁绍去了渤海,被韩馥死死压着,还没开始发威。

    而袁术是在哪里,汝南,这里是他的大本营,周围的世家都是袁氏小弟,那不是要多少粮食有多少。

    这就是为什么孙坚断粮了,人家不会怀疑是袁术没粮了,而是他不想给。

    再说袁术为什么要断粮,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小弟吃的太胖,压制不住。

    孙坚是什么人,可以说是三国第一战神,这里指的是他的勇武加统帅,丝毫不弱于皇甫嵩。

    万一他独自攻入了洛阳,整不好和董卓一样了,次一点没追上董卓,但占了洛阳,旁边有一个弘农杨氏,一个不弱于袁家的大家族,这里有太多不可控因素。

    这就很有意思,袁绍扶持曹操,袁术扶持孙家,结果把自己扶持没了,小弟们成为三巨头之一。

    这也不能说明袁家兄弟不行,坏就坏在这两兄弟各自不服,各玩各的,还打起来了,这可不就便宜别人了。

    纵观历史,并州是张扬范围内,属于袁绍小弟范围,之前大将军府里面的小老弟,冀州的韩馥,袁家门生,兖州刘岱,皇室的人,派曹操去拿,豫州,袁术的人,扬州,袁绍的人,刘表,袁绍的人,两兄弟若是联手,干死董卓,这唯一的刺头就是公孙瓒和益州的刘焉了。

    消灭公孙瓒的时候,曹操是参与其中的,而袁术则是拖后腿的,不仅不帮忙,还帮助陶谦对付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