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七零年代挣的钱,穿越回去照样花 > 第304章 宾县的崛起

七零年代挣的钱,穿越回去照样花 第304章 宾县的崛起

    方便面以众人无法想象的、势不可挡的速度火爆了起来,最高兴的就要数县委领导干部们了。

    最近一段时间宾县县委书记被市领导频频约谈,并且每次市里开大会市委领导都对宾县重点表扬,对宾县领导干部夸了又夸,引得其他县羡慕嫉妒。

    现在宾县干部出门都是走路带风,在其他县的干部面前都有了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方便面厂越挣钱需要缴纳的税款就越多,宾县今年的Gdp可算是不用愁了。

    宾县人民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人们谈论起方便面都知道是宾县产的,宾县人民走出去脸上都有光,充满了自豪感。

    李知微知道方便面会火爆,但是没想到会火爆到如此程度,现在厂子员工都实行两班倒了,仍旧是供不应求。

    原本500人的规模还是保守了。

    时间仅仅过去了半年,建厂花费、广告投放的资金就全部回垄,并且还有结余,于是李知微提出了扩大生产的方案。

    众合就是李知微的一言堂,她提出的议案没人会反对,随即就开始制定计划,层层下发任务。

    之前建设的厂房足够大不用再扩建,这次李知微要建设的是公寓,随着厂子规模越来越大,外地员工越来越多建设职工公寓刻不容缓。

    而且这个公寓也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

    宾县政府对于方便面厂的扩建乐见其成、全力支持,很快就给批了地皮,就在厂子的边上,以后住在公寓的职工们上下班非常方便。

    方便面厂又开始了火热的招工热潮。

    周边的县城时刻都在注意着宾县的动静呢,招工的消息一出他们就坐不住了,几个县的领导一合计,然后组团去了市里,找市里领导开始卖惨。

    市领导实在是架不住这些人天天过来磨人,而且从大局观考量,他希望的是所有他治下的县城都能富裕起来。于是就叫了宾县的县委书记商量,可不可以给这些县城一些招工名额,另外其他县城也有好的施工队,也给他们一个机会嘛。

    这可给宾县县委书记气够呛,好嘛,我们宾县刚有点成绩这些个人就来要好处了。不过又不能不给市领导面子,于是只好答应给每个县一些个名额,至于施工队,那他就管不着了,让这些人自己找方便面厂说去。

    僧多肉少,给出这些名额是底线了,其他县的领导虽然不甘心但也只能接受。

    李知微对于招收其他县城的工人完全没有意见,宾县的施工队也确实不太够用,于是就又挑了其他县城口碑好的两个。

    随着建筑工人开工,建筑材料成车的运输过来,周边县、镇、村人员涌入县城参加面试,这一波又大大的带动了整个宾县的经济。

    宾馆、饭店、街道上载人的三轮车、各种小商贩越来越多,整个宾县彻底的活了起来。

    这次招工除了招收普通工人之外李知微还要趁此机会多招收有学历的管理型人才。

    众合方便面厂的名气已经打出,再加上在哈市教育局工作的谭丽丽牵线搭桥,所以很轻易的就联合了哈市几所大学和一些小微企业展开了一场校园招聘会。

    宾县方便面厂虽然在县城,但是工资待遇比市里的工作还要好。最重要的是正在建设公寓楼,可以夫妻合住,也可以单人单住。公寓楼全部用暖气片取暖,采取一室、一厅、一卫的设计,据说卫生间还可以洗澡呢。

    要想入住公寓也是有条件的。1.大学生优秀毕业生2.厂子职工表现特别优异者3.在厂子干满三年的职工。条件合格者就可以免费入住公寓。

    此外如果连续5年在厂里表现突出,经过厂内考察合格就可以获赠县内一套有产权的50平米住房,满10年120平米等,诸如此类的奖励机制还有许多。

    李知微还让人将公司的奖惩机制专门印刷成册,供职工们传阅。

    这样优渥的条件一出有的是大学生趋之若鹜。

    两个星期后招工完美的落幕,宾县分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人大厂。

    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收入也开始成倍的增长。

    等到厂子进入平稳期已经又过去了一年的时间。

    宾县自从有了方便面厂变化不可谓不大,百姓有了更多的收入,宾县政府也有了钱。

    有了钱就得搞基础设施的建设。

    修路、建房子、建公园等等,干部们可谓是干劲十足。

    更有消息传出,宾县领导已经在跟上级请示,在宾县建设火车站,也不知道消息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