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云龙十三子之七剑与双龙 > 第四十回 梵王经作天魔唱 钟鼓楼传离别歌 (陆)

云龙十三子之七剑与双龙 第四十回 梵王经作天魔唱 钟鼓楼传离别歌 (陆)

    果然听星云交待:

    “你眼下六品布政,就算是装,也得装得些官威来。我这里要去城中走一走,寻觅些应用的资事。”

    鸣云赶紧道:

    “那我陪师姐一道。”

    “不用,我一人方便些。”

    “再不然,让阳泉、兰花陪你去。”

    “说了不用,带了她们,我反而要分神照顾。你依之前计划,分散人手办事即可。”说完,晃身多了一道宽袍罩在体外。冷星云身量甚高,颜面被帷帽遮住,加之罩了袍服后,外人眼里几乎辨不出男女。

    周鸣云心上略放,欲待再请教,星云已然不耐飞身而去。

    少年只得依计,安排范奇玉领着细狗持官房前往军堡,拜分界城都护威远将军。

    陈进九领一众往城中铁铺采买白铁;众长老率一众鉴别预约合适掘金兽的草种;业光城兵卫则与范奇玉一同往军堡交差;剩下自己则留守码头,尤其是要管顾一帮擒风童,不使他们生事。

    连日来昼夜赶路,一旦静下来,反倒令众流民各种不适,个个跃跃欲出。幸而之前由众营车围了一个大圈,一来将众领民困住,二来多少有些地场供众人活动。

    即便如此,眼看着营车外的码头上人影如织,车阵内的领民们心痒难挠,一个个鸡飞狗跳,地上都给踢起三层皮,搞的一派乌烟瘴气。

    鸣云虽然闲得住,可旷日不见人烟,心上也很想外出走一遭。但眼下只有自己一人镇守,哪里能走得开。

    实在担心时间久了,有人偷溜。只得一声令下:

    “埋锅造饭!”

    果然乱世之下,天大地大,也没有比吃饭的事更大!

    又是天主号令,近千人立时摆起锅碗开造,不多时饭香已是飘出十里。引得码头累累饥民,口涎直能拖出三尺,围在车阵外朝里探望。纷纷大赞,这群官民真是好福气,竟然能吃饱肚皮!

    领民中有心善、心高的,偶尔扔出一个馒头、半张饼,引得饥民们遍地抢夺,哄声一片。

    高天等看了一阵摇头,心上可怜一班饥民,又怕领民们施饭,给天主惹来麻烦,忙遁天喝止众领民:

    “才吃了几天饱饭,就当起大爷来了?我们的粮食也不够多!这西去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你们竟然还把活儿女的粮食送人?真不知死活!”

    说完,狠着心肠,御空将守在车阵外的难民们驱散。

    鸣云看在眼里,不是滋味,但也知道高天他们做的一丝不差。

    正不得意,忽然有人在车阵外入口处,禀礼来报。

    鸣云刚到分界城,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惊异之间,又为对方持礼甚恭,命高天引来人来见。

    那人是一位老管事,年约五旬,儒生打扮,须眉修致,眼颊却有风霜之色。鸣云到底年浅,以为对方和自己一样长途旅行,未免沾染刀风,所以如此。

    就见对方恭身施礼:

    “老奴奉家主人之命,请见布政大人安好。我家主人说了,难得有幸同登,事为两好,很想请布政大人见面一叙。恳请大人移驾,不知可否?”

    鸣云听到“同登”二字,虽然不十分明白,也猜到其主人怕是和自己一样,多半是个买了官职补缺的官员。

    只是双方从无交情,对方却开口请其到帐中相谈,可谓冒昧。想了想:

    “不知尊主人官拜何地?仙乡何处?”

    “回大人的话,家主人官拜塞北府同知,乃平原古族纪氏分家。”

    鸣云听了有点炸头,他北来一路,多少知道了些凤雩国地理。眼前的纪家,还有之前打了一架的古、姜二家都是当国世豪。好在对方只是分家,又来到塞北这个苦缺,看来势力和本家不能相比,怕还别有些什么不足与人道的究里。

    思忖片刻,想着对方府同知官阶正五品,比自己这个不带使的六品布政足足大了两级,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坐大不去相访。于是,便随着老管家到了对面帐下。

    去时,高天执意带着大、小豹与秀才随同。待到了营下,只见对方帐房十分老旧,卷帘的珠门依旧能看出当日的豪华,可已不剩几根丝线的珠络,实在有些寒酸。

    众擒风童子年幼,没见过多少官宦世面。只觉自己家里的营车,纵谈不上富贵,到底高大厚重,比之眼前的帐房犹有过之,不免生了些傲气。

    鸣云看不过,清了清嗓子,命众童子守在当地,不得左右。这才和管家进了帐内。

    入得门内,只见陈设简朴,当中倒有一张红木案桌并四把太师椅,很显端重。其上一位看似二十六七的年轻男子见了鸣云,赶紧上前相迎。

    “布政大人一请就来,足见阁下心气豪爽,我先还在和老管家担心,家下寒酸,怕请不到人呢!”

    鸣云赶紧陪着笑,心里只抱着“明知不是客,事急且相随”的心思,支撑应对:

    “纪大人哪里话,属下周鸣云,不知大人在彼,拜候来迟,万请恕罪。”

    纪氏青年笑道:

    “周兄再客气就假。这塞外苦寒之地,你我哪里还分什么官下官上,不过是远离尘世凑和过活。我与周兄有幸同登同年,一场缘份,若不能相契,实在可惜。”

    鸣云绷了绷脑门,亦笑道:

    “大人说的是,这一路而来,停停走走,多是荒野游民。幸能拜会纪氏上家,鸣云说句过望的话,实在想请大人提携一二。”

    “哪里,哪里,我一个纪氏边缘小小分家,何谈什么豪望。不过是远避是非,只想着觅一块清静地,养养家,穷活几个亲族罢了。”

    鸣云听他话里轻贱,可句句都是雷人、大不周,甚而泄私家族不和的意思。自己这可没法儿接,于是掉转话头,请教起对方家人来。

    这才得知,纪长青虽然年少,却已有好几个年幼的孩子,只是妻子早亡,家中还有一位老祖母多病。不便请鸣云相见。

    到这时候鸣云也看出,对方要么机密甚多,要么故意与自己示弱,所以主动结交。于是便和对方谈起分界城外风土起来。

    果然纪氏乃古族望门之后,对这塞外的地理比自己精熟的太多,不只人物,便是地利也多有所得。

    鸣云本只想一时应付,待听了对方介绍,倒真请教了一个多时辰。其后被纪长青看出,眼前这家伙是真对塞外一无所知,为解释的不耐烦,干脆命老管家取出一幅地志送于了他。

    见那地理图志古旧,摊开了足有一丈方圆,其上为法术绘了诸多据点文物,不可为不细致。鸣云大喜,命高天寻来十丈凤栖木做回礼。

    纪长青见他礼物粗壮,待看清,却是一阶凤栖木,正合适自己改造成供家人路上载用的风舟。心里想着,周鸣云看似有些不伶俐,却留心到家里幼童和老人路途方便,倒是个有心、友善的年轻人。

    稍时,等鸣云高高兴兴搬了地志辞了营房,帐后旋即走出一老三少四人。

    “怎样,可看出这姓周的是个什么来历?”

    当中老妪越前第一个开口,年纪虽古,一双持掌枯臂却是铁骨铮铮,老而老,一点也不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