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 第70章 吾虽年少,剑刃已锋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第70章 吾虽年少,剑刃已锋

    鲁肃也看了过来。

    偷偷给诸葛亮使眼色。

    希望他别再语出惊人,把自家主公吓到。

    诸葛亮回以放心眼神。

    随后羽扇轻摇,说道:

    “吴侯此言差矣,我主刘玄德虽败,可屡败屡战,不仅无损伤,反而得以扩充兵马。

    如今江夏收降卒一万,本部步卒一万,水军五千,骑兵三千余,共计两万八千余人。

    如此,多亏曹操成全。”

    考虑到秦操大计,诸葛亮故意省略开垦兵团没说。

    再者,开垦兵团主职种地。

    说出来徒增笑耳。

    另外,的确要感谢曹操。

    降卒一万,三千战马,全都是从曹操那获得。

    孙权听后面色微沉。

    和鲁肃交换一下眼神,皆能看出对方眼中悸动。

    只听过兵越打越少。

    从未听闻兵越打越多的。

    收回目光,孙权恢复笑容,重新望向诸葛亮,再问:

    “我江东有兵马十万余,各色战船上万,群臣尚且畏惧曹操,刘豫州些许兵马何来信心?”

    话落,立即遭到反驳。

    诸葛亮眉宇间自信洋溢,“曹操大军远道而来,本就疲惫不堪。

    博望坡、新野两场大火,致使曹军士气低落。”

    说到此处,情绪突然激昂,羽扇指向秦操,朗声道:

    “后长坂坡一战,子御力挫曹军一众将帅,杀敌胆寒。

    况蔡瑁已被子御设计除去。

    曹军水战劣势更大。

    如此身心俱疲、劣势明显之师,我主与吴侯联手,曹操必败无疑。”

    为了增加说服力。

    诸葛亮再次隐瞒曹军攻襄阳,以战养战恢复士气一事。

    孙权、鲁肃不明所以。

    孙权顿时心情激荡。

    起身背手来回踱步,慢慢消化信息。

    在背对秦操、诸葛亮的角度,孙权用眼神示意鲁肃。

    鲁肃不着痕迹轻轻点头。

    君臣二人达成共识。

    孙权转身抚须大笑,“先生一言,茅塞顿开,只是……”

    顿了一下,笑容更甚:“我意已决,不可悔改,无奈江东老臣,降曹之言令我头疼。

    二位若有退曹良策,定能堵住悠悠众口。”

    说完满怀期待看向两人。

    秦操剑眉微蹙,摸向腰间,才想起没带青釭剑。

    于是保持沉默。

    诸葛亮心领神会,抢着开口:

    “无他,唯死战尔。将士们皆欲死战,腐儒何故先降?”

    接着一个急转,变得玩味。

    “其实想堵住悠悠众口不难,只需献上一人。”

    孙权好奇:“谁?”

    鲁肃心里咯噔一下。

    眯起眼睛,眉头皱起,微微昂起头轻摇。

    孔明,别说啦!

    诸葛亮仿佛没看见,继续道:

    “曹孟德修铜雀台一座。

    欲揽二乔于东南兮。

    小乔乃大都督爱妾,大都督真君子也,不可轻辱,不可弃之。

    听闻张昭等人欲联姻,不如献上大乔,既能安抚张昭等人,又能换取一时安宁,争取备战时间。”

    诸葛亮面色坦然。

    好像真不知道大乔是谁。

    不愧是诸葛孔明,演技出神入化。

    秦操笑而不语。

    下一刻。

    “砰”的一声巨响。

    孙权一掌拍在书案上,震得堆放的竹简滚落。

    “狂徒,安敢辱我!”

    鲁肃急忙安抚:“主公息怒,孔明先生不知大乔身份。”

    诸葛亮佯装诧异,“大乔有何特殊之处?”

    鲁肃额头青筋直跳。

    特不特别你不知道?

    心知这是诸葛亮计策,只能配合着演下去,解释道:

    “大乔乃故主孙伯符遗孀也!”

    “啊?”

    诸葛亮一惊,拱手赔罪,“原来是嫂夫人,多有得罪。”

    然而,还没完。

    诸葛亮继续猛攻,“嫂夫人不可辱,既如此,听闻令妹有沉鱼之姿,落雁之貌,不如答应联姻之请。”

    孙权眼中浮现一丝寒意。

    殿内气氛肃杀、凝重。

    鲁肃又气又急,“孔明切勿胡言乱语,我主岂是卖妹求存之人!”

    这句话算是给了孙权台阶。

    孙权冷哼一声,“明日午时,在此召集江东英杰。

    二位先回馆驿休息。

    明日英杰汇聚,联姻与否,待二位到场,自有定论。”

    说完大袖一挥送客。

    秦操、诸葛亮走出大殿。

    “子御,你怎么看?”

    “吾虽年少,剑刃已锋。”

    秦操取回青釭剑,扶剑大笑而去。

    洒脱的笑声传回殿内。

    孙权不复怒容,眼中水一般淡然。

    双方彼此心照不宣。

    你帮我解决江东老臣,我陪你疯狂一把,和曹操决战。

    至于和曹操联姻。

    双方都没放在心上。

    “好个少年英杰。”

    孙权大手反复摩擦战报,眸中在烛火忽明忽暗。

    似是想起什么,说道:

    “子敬,将秦操的详细情报,送至我房中。”

    “诺。”

    鲁肃拱手应命。

    ……

    一夜无话。

    在馆驿待到午时,鲁肃登门造访。

    用马车接两人去侯府。

    路上,鲁肃再三叮嘱:

    “今日江东英杰汇聚,请子御手下留情。”

    秦操轻轻点头没说话。

    这让鲁肃更加忐忑,于是求助诸葛亮:“还望孔明多上心。”

    诸葛亮淡然一笑,“子御做事极有分寸,子敬勿虑也。”

    有诸葛亮担保,鲁肃松了口气。

    望向对面的少年。

    少年半倚着栏杆,侧头望着繁华街景,黑白分明的眸子,浮现一抹浅浅的怅然之色。

    曾经沧海难为水。

    片刻后。

    马车在侯府外停下。

    秦操跳下马车,徐步走向大殿。

    走到殿外再次被拦下。

    “请先生解剑。”守殿武士提醒。

    秦操眼睛一眯,“吴侯可在殿中?”

    武士回答:“不在。”

    “殿中有何人?”秦操又问。

    武士面带傲然之色,“殿中皆是我江东英杰。”

    秦操嘴角微微上扬,“吴侯不在场,在场皆英杰。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莫非江东英杰汇聚,畏惧在下一人一剑?”

    武士傲然之色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错愕。

    “请……让开。”

    秦操淡漠的目光扫向武士。

    一股寒意直冲武士骨髓,腿脚不听使唤让开位置。

    “有劳。”

    秦操语气淡淡,手扶青釭剑,与武士错身而过,一步迈进大殿。

    鲁肃心知不妙,正欲上前阻止。

    一柄羽扇拦在身前。

    “子御自有分寸。”

    诸葛亮给了他一个安心眼神。

    接着跟在后面进殿。

    鲁肃站在原地张了张嘴,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