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 第76章 诸葛琴魔,对决美周郎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第76章 诸葛琴魔,对决美周郎

    来时顺流而下。

    恍惚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回程则是逆流而上。

    加上风向不佳,船帆无法完全张开。

    花了两天时间。

    秦操、诸葛亮回到柴桑水寨。

    鲁肃全程陪同,负责传达“组织孙刘联军”命令。

    三人径直前往周瑜住处。

    远远的传来琴声。

    琴声时断时续,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倏忽间转向轻快,如高山之上溪水潺潺流过。

    秦操眉头一挑。

    曲子很熟,正是高山流水。

    弹奏者身份呼之欲出。

    伸手拨开竹帘。

    只见周瑜跪坐于席上,双手拨弄琴弦,沉醉不知客来。

    诸葛亮微闭双眼,侧耳倾听,面露赞许之色。

    见此,秦操小声询问:“子敬可知哪里有琴?”

    鲁肃一听秒懂。

    道了声“稍等”匆匆离去。

    片刻后。

    鲁肃去而复返,递给秦操一把古琴。

    秦操顺手递给诸葛亮,“曲高和寡,孔明可与公瑾合奏。”

    “如此,亮却之不恭。”

    诸葛亮笑着坐下,将古琴横放膝上开始弹奏。

    两股琴音彼此交融。

    起初还很和谐,弹着弹着突然出现杂音,二者格格不入。

    时间在弹琴中流逝。

    秦操倚着柱子坐下,捡起诸葛亮羽扇轻摇。

    正是乍暖还寒时候。

    扇了几下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秦操嘴角一抽,放下羽扇看向鲁肃:“子敬有没有听到?”

    “听到什么?”鲁肃一头雾水。

    秦操反问:“真听不到?”

    这下鲁肃更疑惑了。

    竖起耳朵仔细听,除了琴声什么也没听到。

    可看到秦操认真表情,鲁肃顿时有些忐忑,看了眼屏风。

    确认藏不住刀斧手。

    “还请子御解惑。”鲁肃直接询问。

    “心声。”

    秦操微微一笑,“以我听之,公瑾咄咄逼人,孔明不逞多让,势必要分个高低,分出主次。”

    鲁肃闻言老脸一红。

    以他的才智,早就看出周瑜目的。

    早不弹晚不弹,偏偏选在客人来的时候弹,弹的还是“高山流水”,一较高下之心路人皆知。

    现在被当面捅破。

    “是吗?”鲁肃讪笑,“在下不通音律,听不出心声。”

    说完自己都觉得假。

    抬头望天以掩饰尴尬。

    约一刻钟后。

    琴声渐渐平息。

    周瑜、诸葛亮满头大汗,深吸口气稳住呼吸。

    “孔明琴技高超,佩服。”

    “不敢当,曲有误,周郎顾,有劳大都督指点不足。”

    两人隔空对视,眼中仿佛火焰燃起。

    相视良久,不约而同大笑。

    诸葛亮提议:“平局如何?”

    周瑜欣然点头。

    接着命人撤去古琴,摆酒为秦操、诸葛亮接风洗尘。

    周瑜举起酒樽示意,说道:

    “几日前子敬请客,二位又走的匆忙,周瑜未尽地主之谊,今日略备薄酒以待二位,请。”

    说着仰头满饮一杯。

    言外之意,二位来者是客。

    主从关系分得很清楚。

    秦操笑笑不说话,端着酒樽专心品味美酒。

    酒过三巡。

    几人都有了些醉意。

    气氛逐渐焦灼。

    周瑜微眯双眼,问道:“二位此次回来,想必有所收获。”

    “没错,”鲁肃抢着回答,“主公有令,组建联军抗曹。”

    而后将经过娓娓道来。

    鲁肃时常出使,口才不俗,三言两语便能完美再现。

    “砰”一声轻响。

    “好!”

    周瑜轻轻一拍酒案,笑道:

    “能说服江东老臣,子御、孔明功不可没,当满饮一樽。”

    几人又喝了一轮。

    情绪酝酿得差不多,周瑜不动声色望向秦操,“张昭曾言分主次,子御有何见解?”

    此刻,图穷匕见。

    秦操放下酒樽,淡淡道:“《孙子兵法》作战篇,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诸葛亮听后欣慰不已。

    他亲眼见证,秦操从不知兵,到兵法信手拈来。

    天赋、勤奋缺一不可。

    不枉他日夜操劳,给予秦操充足的读书时间。

    这句话意思是说,深谙军事的将帅,掌握军民生杀大权,主宰国家安危。

    而主宰自然只有一个。

    周瑜眼中浮现一丝精芒,目不转睛盯着对面的秦操。

    只懂冲锋陷阵的万人敌,和熟读兵法的“万人敌”,意义完全不同。

    后者威胁显然更大。

    一念至此,周瑜笑容有些僵硬,“英雄所见略同。”

    说着再饮一杯酒。

    压下心中悸动,继续说道:

    “柴桑当前屯兵十万,艨艟、斗舰等战船五千余只,江夏战力几何?”

    “纸面战力不如江东。”秦操坦然承认。

    没什么好隐瞒的。

    拼兵力肯定拼不过江东。

    周瑜心道果然如此,趁势追击:“既如此,瑜也不为难子御,主力由我江东承担,子御支援即可。”

    秦操点头,“可以。”

    这倒是出乎周瑜预料。

    本以为秦操心高气傲,会和他争夺主力位置。

    莫非有诈?

    周瑜瞬间提高警惕,又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同样点头,“大都督的建议甚好,亮没有意见。”

    不对劲!

    十分有十二分不对劲。

    周瑜冷笑一声,说出要求:

    “江东兵马为主力,联军理应由我调配,希望两位能配合,是否有问题?”

    秦操再次点头。

    不过说出的却是“有意见”。

    “此举不妥。”诸葛亮附和。

    两人一唱一和,反对周瑜调配联军的要求。

    “有何不妥?”周瑜咬牙。

    诸葛亮用羽扇一指秦操,“子御擅长以少胜多,江夏之战便是铁证,兵马多少无法衡量能力。”

    “诸葛孔明!”

    说到“江夏之战”,周瑜拍案而起,对诸葛亮怒目而视。

    不谈江夏之战,咱们还能好好聊。

    诸葛亮悠然与之对视。

    “冷静,冷静,”鲁肃急忙站出来调和,“孔明之言不无道理,公瑾说得也不错,有话好好说。”

    突然瞥到悠闲喝酒的秦操,像是抓住救命稻草。

    于是投去求助目光。

    “不必。”

    秦操轻轻摇头,“没必要商量了,你我各凭本事。”

    鲁肃一听人都麻了。

    怎么还有火上浇油的!

    “子御,联军不可拆散……”

    正准备劝阻,话说到一半被一阵笑声打断。

    “正合我意。”

    周瑜朗声大笑,“那就各凭本事。”

    秦操回以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