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 第127章 夜微凉,公子披件衣服吧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第127章 夜微凉,公子披件衣服吧

    曹操败走南昌,从水路直接渡江到北方,没有再回襄阳。

    也就没裹挟走荆襄群臣。

    此举有利有弊。

    好处显而易见。

    他们在北方没钱没地没势力,只能被北方世家欺负。

    相反,只要留在荆襄之地,他们仍是显赫世家。

    然而,坏处也不小。

    曹仁、夏侯渊离开时,带走大部分荆州降卒。

    仅剩一万多老弱病残。

    如今北有张鲁,西有刘璋,东边还有孙权、刘备。

    这点兵力,守襄阳都捉襟见肘。

    守荆州无异于痴人说梦。

    等蒯越说完开场白,荆襄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很快,有人提出建议:“曹丞相北归,荆州又成无主之地,吾等没有义务为荆州死战。”

    言外之意,投了吧!

    这个建议立时遭到反驳:

    “汝等先降曹操,若是再降,不怕颜面扫地,为世人耻笑?”

    说话之人年近中年,头戴进贤冠,身着墨绿山水袍。

    听出对方又有投降之意,言语毫不掩饰讽刺之意。

    “承明此言差矣。”

    又有一位大臣笑着开口,“识时务者为俊杰,吾等虽有战心,奈何荆州之主空悬,师出无名啊。”

    他口中的“承明”,姓潘名濬,字承明,师承大儒宋忠。

    曾任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官员,惹得全郡震恐。

    于是被调往湘乡任县令。

    荆襄群臣投降曹操时,潘濬远在湘乡并不在场。

    曹操入主荆州后,听闻潘濬名声,调来襄阳委以重任。

    “谁说师出无名?

    据传,荆州牧临终前,曾让荆州于刘使君,使君辞而不受。

    故而琦公子继位,然琦公子以死保节,刘使君有荆州牧遗命,又是汉室宗亲,理应承继荆州。”

    潘濬环顾四周,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一想法得到不少人认同。

    群臣纷纷附和。

    倒不是真觉得刘备继承荆州合情合理。

    而是刘备能打。

    准确的说,是秦子御能打。

    更何况刘备乃仁义之君。

    俗话说,人善被人骑……额,人善被人欺。

    刘备入荆州,势必君弱臣强。

    见群臣议论纷纷,大有邀请刘备入主荆州之意。

    蒯越阴着脸不说话。

    等大家讨论的差不多,准备征询意见时,蒯越歉意一笑:

    “抱歉,刚才在下口误。

    荆州并非无主之地,降曹前,荆州之主是琮公子。

    吾等怎能越俎代庖?

    理应请回琮公子,以琮公子名义向玄德公求救。”

    被蒯越一提醒,群臣才想起来——原来刘琮还活着!

    既如此,事情便简单了。

    玩制衡、权谋,在场的世家子都是老手,轻松领会蒯越意图。

    立刻改变口风。

    从请刘备入主荆州,变成拥刘琮为主,请刘备来帮忙。

    你刘玄德乃仁义之君,总不能抢侄子的位子吧?

    至于追杀刘备之仇。

    无非是割让利益,再不济杀几个所谓的“领头人”顶罪。

    还不行就集体请罪。

    荆襄世家集体请罪,你刘玄德还要如何?

    “请琮公子回来!”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紧接着又有人回应:“荆州之土虽大,寸土不能让,吾等决不投降,与贼人抗争到底。”

    霎时群臣云集响应。

    会议气氛达到高潮。

    潘濬坐在一旁,袖中拳头松了又紧。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之人!

    蒯越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作出安排:“既然诸位都没意见,在下即刻前往江陵,请琮公子母子回襄阳。”

    安排获得一致通过。

    为免夜长梦多,蒯越匆匆结束会议,乘车赶往江陵。

    一些大臣随行。

    毕竟是接回“荆州之主”,必要的排场不能少。

    ……

    三日后的夜里。

    江陵太守府。

    卧房响起丝竹声。

    一个圆滚滚,大肚囊,双下巴的少年靠着软榻。

    少年正是刘琮。

    名义上刘琮是江陵太守,实则是被圈禁在江陵。

    有夏侯渊在旁监视。

    刚开始刘琮还心惊胆颤,害怕被夏侯渊暗害。

    时间长了才发现。

    夏侯渊压根懒得搭理他。

    于是,刘琮开始放飞自我。

    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府中歌舞升平,比在襄阳时还惬意。

    如今夏侯渊走了,出人意料的是,竟然没对他下杀手。

    江陵成了他的地盘。

    堪称天降洪福。

    此间乐,不思襄阳也!

    舞女身披清凉纱衣,跳舞时频频向刘琮抛媚眼。

    哪个小伙子忍得住?

    丝竹声被淫靡之音取代。

    几息之后,风平浪静。

    卧房灯火熄灭。

    时至深夜。

    刘琮暖香软玉在怀,睡得正香。

    “砰~”

    突然一声轻响。

    房门被人从外一脚踹开。

    “哗啦啦”一阵清脆响动,大量披甲士兵鱼贯而入。

    “啊——”

    一声石破天惊的尖叫。

    美人裹起被子缩在墙角。

    刘琮醉酒迷迷糊糊,此刻赤条条躺在床上。

    风吹那个凉啊。

    “公子,公子。”

    耳旁传来轻声呼唤。

    刘琮艰难睁开一只眼,一张枯瘦的脸映入眼帘。

    第一眼,有点面熟。

    再看一眼,岂止是面熟!

    刘琮顷刻睡意全无,瞪着这张老脸的主人,“蒯异度,你害得我沦落至此,饱受欺凌,还有脸来!”

    蒯越老眼微微一凝。

    扫了眼房中狼藉之状,再看刘琮白花花的一身肉。

    心道这就是你说的惨状?

    随即冲身后一招手。

    侍从递上来一件华美黄袍。

    “夜微凉,公子未穿衣,还望爱惜身体,披上这件袍子。”

    蒯越一边说着,亲热地替刘琮披上袍子。

    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

    刘琮一时愣在床上。

    只听蒯越振臂一呼,“公子已答应回襄阳,执掌荆州大权。”

    “拜见公子。”

    随行的大臣拱手行礼。

    卧房内拜倒一片。

    刘琮满脸赘肉乱颤,哆哆嗦嗦指着蒯越,半晌说不出话。

    蒯越侧身避开,作恍然大悟状。

    “公子指着襄阳方向,想必归心似箭,太过激动以致失语。

    来人,送公子上车。

    吾等连夜回襄阳。”

    话落,披甲士兵上前,扛起刘琮就往屋外走。

    “我不回襄阳!

    汝等害苦我啦!”

    远远的,传来刘琮撕心裂肺的惨叫。

    片刻后。

    蒯越又拜访蔡夫人。

    蔡夫人一听能回襄阳主事,十分干脆收拾行李离开。

    一路无惊无险。

    刘琮、蔡夫人回到襄阳。

    蒯越携带联名书,开始一本正经说瞎话:“如今刘使君在江夏,与襄阳守望相助,正是先主所谋划。

    荆襄群臣联名上书,恳请公子请刘使君救援襄阳。”

    刘琮恨得牙痒痒。

    但被推到这个位置,由不得他不求援。

    于是派潘濬出使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