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 第182章 重病昏迷,孙权临阵换将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第182章 重病昏迷,孙权临阵换将

    曹军向北撤退。

    没有受到任何阻截。

    在他们走后不久,周瑜率军来到合肥城下。

    城门打开。

    “大都督来得好快。”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黄盖大笑着出城,难掩激动之色,抱拳躬身行礼:“大都督调虎离山夺合肥,老夫深感佩服。”

    周瑜咳了几声,挤出一丝笑意:

    “此计能成,多亏徐晃配合。”

    先是引君入瓮,勾引曹仁袭营,然后两面夹击曹仁。

    动静势必传到合肥城。

    徐晃岂能坐得住?

    要知道,徐晃只是外臣,能力再强终究隔了一层。

    如果曹仁出事,合肥又丢了,徐晃却没事,曹操会怎么想?

    不当场办了徐晃,都算曹操宽宏大量,徐晃能活命,也会成为曹家人眼中钉,在曹营也混不下去。

    合肥可以丢,曹仁不能死。

    当然,也可以赌曹仁没事,可对手是江东,徐晃不敢赌。

    于是,徐晃出城支援。

    等于变相放弃合肥。

    所以,事后得知合肥被夺,那是一点也不意外。

    想通其中关节,黄盖更加得意,“周郎妙计取合肥,定成一桩美谈。”

    “是啊,大都督威武。”

    “合肥入手,北方通道打开,大都督功绩谁能能比……”

    将士们纷纷出言恭维。

    气氛热烈愉快。

    周瑜却是愁眉不展。

    脸上因运动造成的血色消退,露出乌黑的底色,嘴唇一片青紫。

    身体晃了晃就要倒下。

    凌统眼疾手快,伸手扶住周瑜,开口就要大喊:“大都……”

    被周瑜用眼神制止。

    望着周围兴高采烈的将士,周瑜握住凌统的手,压低声音:“扶我进城,别让将士们看出来。”

    此刻,周瑜的手冷如寒冰。

    身体止不住颤抖。

    全靠凌统撑着才没有倒下。

    凌统强忍落泪冲动,一只手撑着周瑜,不疾不徐步入城中。

    落在将士们眼中,大都督此刻背影稳健挺拔,充斥着自信。

    将士们因此士气高涨。

    这便是军魂。

    “记住三件事。

    第一,向主公发捷报。

    第二,通知陆逊速来合肥。

    最后一点,全军驻扎合肥,暂缓对徐州用兵,休整一个冬天。”周瑜边走边嘱咐凌统。

    不知不觉汗流浃背。

    冷风一吹,止不住颤抖。

    似是抽干最后一丝精神气,周瑜神情萎靡,紧紧握住凌统的手。

    “没有我的命令,不可调动一兵一卒,切记,是……任何人!”

    说完最后一个字,周瑜已经进入城中,视线渐渐变暗,轻声呢喃:“公绩,天好像黑了,好累……”

    一边说着,缓缓合上眼睛。

    凌统下唇咬出血,用疼痛刺激自己的神经,免得失态痛哭。

    是夜。

    年仅三十三岁,江东大都督、“美周郎”周公瑾,于合肥城中……昏迷不醒。

    凌统谨大都督遵指示,将他昏迷的消息压下,明面上向京口发捷报,暗中写信告知主公实情。

    然后派人去新野找陆逊。

    一切安排妥当,凌统披坚持锐,守在病房外寸步不离。

    ……

    五日后。

    捷报飞跃长江送到京口。

    孙权收到捷报,立刻召集群臣议事。

    捷报在群臣手中传阅。

    有人欢喜,有人愁。

    鲁肃拱手道贺:“恭喜主公,大都督得合肥,江东进可攻,退可守,主公成就霸业指日可待。”

    孙权心中火热,笑容矜持,“我今日粗读兵法,亦知兵贵神速,合肥既得,可速取南山。”

    鲁肃眉头一皱。

    暗道主公太心急。

    随即委婉劝解:“主公,合肥初定,民心不稳,且曹仁、徐晃逃往寿春,对合肥仍有威胁,当暂缓动兵。”

    “子敬此言荒谬。”

    不和谐的声音突然插入,“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军新败,应当乘胜追击。

    子敬忘了大都督计划?”

    鲁肃一时无言以对。

    没错,周瑜当初的计划,的确是先取合肥,趁敌人没反应过来,立刻挥兵攻入徐州攻取南山。

    张昭见鲁肃吃瘪,老脸上满是灿烂笑容,赞叹道:“士元所言甚是,速取南山才是上策。”

    反驳鲁肃之人正是庞统。

    庞统入曹营搅动风雨,又助江东夺回陆口港,功不可没。

    周瑜看穿庞统心思——不服秦子御和诸葛孔明。

    于是把他推荐给孙权。

    庞统其实有些瞧不上孙权,暂时无处可去,便留下来混日子。

    孙权倒是很看重庞统。

    每逢大事必问意见。

    见庞统附和自己想法,孙权大手轻抚紫髯淡笑。

    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

    “诸卿可还有建议?”孙权目光略过鲁肃,望向江东群臣。

    群臣陆续附和。

    孙权一锤定音:“好,既然诸卿意见一致,粮草及过冬物资,务必准备充足,供应前线大军。”

    张昭主管内政,粮草也是他负责,罕见没有唱反调,表示已经准备妥当。

    其他人更无意见。

    如此,征讨南山之事定下。

    鲁肃摸了摸右眼,眼皮狂跳不止。

    有种不祥的预感。

    这时,孙权语出惊人,“还有一件事,除捷报外,凌统私信于我,公瑾病重昏迷不醒。”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有人是惊恐,有人却是惊喜。

    张昭、虞翻等人隐晦交流一番眼神,老狐狸间默契十足。

    张昭当即出列,“主公,大都督带兵出征,此次病重,应当立刻派人接管军队,请大都督回来养病。”

    虞翻出言附和:“不错,江东不能没有大都督,请主公三思。”

    江东老臣一一出列。

    殿中跪倒一片。

    群臣情深意切,近乎恳求。

    不知道的,还以为张昭和周瑜关系有多好,真在关心周瑜。

    庞统靠着柱子,一边烤火,懒洋洋看着这一幕,不掩鄙夷之色。

    江东尽出牛鬼蛇神。

    “好!”

    孙权崩着脸,碧眼透出出一丝不耐,一副被民意裹挟姿态。

    沉声道:“既如此,令太史慈为主将,吕蒙为副将,接替公瑾出征南山,速请公瑾回京口养伤。”

    张昭领着群臣高呼:“主公英明。”

    察觉到主公的真实意图,鲁肃束在袖中的拳头悄然攥紧。

    公瑾为江东舍生忘死。

    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