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辛亥英雄 > 第55章 两个政府

辛亥英雄 第55章 两个政府

    “这事情你们怎么看?”

    孙中山看着两份电报很是为难。

    在做的很多人都是非常为难。一个是甘肃布政使兼任巡警道赵惟熙的电报,电报当中赵惟熙表示他赞成共和,愿意反正,愿意带领甘肃革命。但他的条件很简单,那就是南京临时政府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号。

    其实很简单。赵惟熙都说了出来。赵惟熙跟南京政府要的是甘肃都督的称号。

    赵惟熙还算是懂规矩。

    其实这个时候的地方实力派,都是直接宣布自己担任都督。然后给南京发个电报,南京还能驳回不成。赵惟熙是因为陡然变成陕甘总督,然后半推半就要革命,才会底气不足。

    另外一个是张学文发的电报。

    就是为秦州起义正名,为黄钺为首的甘肃革命党正名。张学文电报当中表示,黄钺为首的同盟会在推进甘肃革命,已经发动了秦州起义,获得了成功。因此张学文要求让黄钺担任甘肃省长,让季雨霖担任甘肃护军使,魏绍武担任秦州镇守使,彭光烈担任平凉镇守使。

    两分电报来的时间相差不多。

    弄得孙中山有些为难。

    如果同意赵惟熙的电报,那么甘肃革命的成功就在眼前。因为一天当中甘肃就会成为又一个独立的省份。可是那样就会直接驳了张学文的面子。张学文刚刚答应给临时政府送来五十万,如果他一生气,反悔了就不好。

    但如果同意张学文的电报,那么甘肃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纷乱。赵惟熙和秦州起义的部队肯定是要打仗。

    “应该同意赵惟熙的要求。”

    宋教仁第一个开口。

    说起来宋教仁这段时间是非常郁闷的。他本来是希望推黄兴上位,可是黄兴一直没有表态,甚至一直都在推辞。等到孙中山来沪,大家一致认为孙中山应该成为总统。这让宋教仁是勃然大怒。

    “黄兴的优柔寡断误了事,孙中山的空想再来误事的话,革命怎么办呢?我有兵力,决不允许孙派的人踏进城门一步!”

    宋教仁是直接面对日本人北一辉说了这句话。

    不过最后大势所趋,他也只能是去拜访孙中山。在上海的时候,同盟会内部自己人开会,已经把临时政府的位置都瓜分好了。

    孙中山当总统,黄兴当内阁总理兼任陆军部总长,宋教仁当内务总长。

    可惜到了南京之后,这个方案立马被其他人给否定。在南京光复会拥有军队,地方实力派背后是自己的省份,你同盟会算什么东西,凭什么你们瓜分所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一场激烈的争吵之后,同盟会只能是选择让步。因为同盟会在这里毕竟不占绝对优势。

    孙中山和黄兴他们不能否决,因此他们就否决了很多部门的总长任命。因此也否决了宋教仁的内务总长。在这次辛亥革命当中第一个支持革命的封疆大吏,原江苏巡抚程德全成为了内务总长,宋教仁在内阁当中竟然是连一个位置都没有混上。

    简直是把脸都给丢进了。

    毕竟孙中山回国之前,江苏这边的报纸大吹特吹宋教仁。认为黄兴如果不愿意当总统,那么宋教仁可以成为总统。可是会议当中,竟然否决宋教仁的内务总长。不仅仅是否决了内务总长的位子,甚至内阁当中宋教仁更是连个名字都没有。总长没有,次长都没有宋教仁的份。

    这样的打击实在是太大。

    最后还是孙中山实在是看不过眼,才任命宋教仁担任总统府法制院总裁。

    这让心高气傲,一心盼望成为内阁制总理的宋教仁大受打击。这些日子他基本不参加会议,把自己闷在家里。宋教仁很早就有神经衰弱的毛病,这些日子更是睡不着觉。因为他感觉自己脸面丢尽。

    还好这些日子临时政府越来越困难,所以很多内阁成员开始不搭理工作。宋教仁又开始活跃起来,跟袁世凯的谈判也是非常积极。

    是和袁世凯谈判的主力干将。

    “我们的目的就是迅速的在中国完成共和。既然赵惟熙愿意革命,我们应该赞成,而且应该大力欢迎。让他成为甘肃都督,也会给其他省份一个榜样。只要愿意反正,我们都欢迎。”

    “那张学文那边……”

    “我们绝对不能答应。张学文只是一个地方巡阅使,管辖范围也只有川湘滇黔鄂五省。现在却插手其他省份的事物,此例万万不可开。而且如果我们答应让黄钺成为甘肃省长,那么以后谁还敢反正,谁还敢投向革命。这会寒了很多人的心。”

    宋教仁很坚定。

    其实宋教仁还认识人家黄钺,私人关系也不算太差。但宋教仁现在是绝对不能让张学文的势力继续膨胀。张学文已经控制那么多地方,如果再控制甘肃,连袁世凯说不定都不是他的对手。

    因此宋教仁是坚决反对张学文插手甘肃。

    “是啊。我们革命应该是欢迎所有愿意革命的人。既然赵惟熙同意革命,我们就应该欢迎。至于黄钺他们,完全可以加入赵惟熙的甘肃新政府当中。”

    汪精卫也是站出来支持。

    “克强,你看……”

    孙中山其实也倾向于同意赵惟熙的意见。

    倒不是因为张学文怎么怎么样。而是孙中山认为这个阶段成立共和才是最大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赵惟熙这样的封疆大吏应该是拉拢的。

    孙中山只是担心如何给张学文回复。

    “就算赞同赵惟熙,也应该跟张学文好好解释,跟黄钺他们好好解释。”

    黄兴叹了口气。

    对于宋教仁和汪精卫的做法,黄兴非常明白原因。黄兴是非常不愿意同盟会内部出现分裂,愿意为了弥补这些裂痕让步。

    可是现在大家一致同意赵惟熙,竟然是找不到一个同意黄钺的。

    黄兴看的明白。

    在目前的临时政府,忌惮张学文的绝不仅仅是宋教仁和汪精卫,所有临时政府的人都忌惮张学文。张学文的实力太强,已经是盖过了临时政府。一旦张学文的实力继续膨胀,以后就真的有实力入主中央。

    张学文和孙中山不同。孙中山是靠着名望当上了总统。但张学文是真正有实力的人,手底下还有一大票嫡系人马。到时候张学文入主中央,大力使用自己的嫡系人马,他们这些人怎么办。

    这才是大家忌惮张学文的原因。

    黄兴此人身体力行,敢打敢拼。但做决定的时候,有一些优柔寡断。

    “好。”

    孙中山点点头。

    然后对宋教仁道:“钝初,你去跟谭老好好谈,说我们的意见。”

    张学文地位举足轻重,实力非比寻常。临时政府做任何的决定,还需要和张学文解释。这就是实力的变化。

    “好。”

    …………

    “乱弹琴。”

    张学文看到南京那边发来的电报,生气的直接仍在地上。

    “怎么了?”

    现在秦州是大军云集。程潜的十一师,季雨霖、彭光烈、夏之时、刘建藩的四个旅,还有黄钺在秦州的部队,钱鼎的陕西兵马。

    总共两万七千人的部队驻扎在这里。

    战争可谓是一触即发。

    张学文正在做最后的动员,然后部队准备从秦州出发,直插兰州。准备端掉兰州的甘肃巡抚衙门和陕甘总督衙门。真正的把甘肃纳入怀中。

    但这个时候南京那边来了一份电报,让张学文勃然大怒。

    程潜看到张学文如此生气,弯腰捡起电报。仅仅看了一眼,程潜的脸色也变得非常难看。然后把他交给旁边的何成濬。

    很快大家都看完了。

    几个人脸色都不好看。

    “南京是什么意思。我们陕西革命军和甘军打的你死我活,死伤无数。现在他们一句反正,就让赵惟熙担任甘肃都督。他置我们这些人放在何处。”

    钱鼎最生气。

    之前陕西巡抚升允,就是从陕甘总督长庚那里借人,带着人马进入了陕西。打的陕西部队节节败退,如果不是胡景翼后来带着一千多人猛冲猛打,打了升允措手不及,现在陕西能不能保住西安都是大问题。

    钱鼎当时为了抵抗甘军,头发都白了。因为陕西部队不多,而且也没有钱。当时钱鼎到处奔跑,就是为了筹集资金,支援军队。

    等他忙完了这些,回过头才发现,他控制的军队已经被哥老会老大给吞并。要不是钱鼎此人脾气还好,而且愿意为了大局让步,当时就闹开了。

    现在竟然让赵惟熙担任甘肃都督,简直是无法忍受。钱鼎脾气是好,但也不是说没有脾气。

    “巡阅使,你认为呢?”

    黄钺问了问张学文。

    黄钺才是最受伤的。张学文跟黄钺谈的时候,可是给了黄钺一个很好的位置。那就是黄钺担任甘肃省长。虽然让出部队,让张学文的部队进入甘肃,控制甘肃的部队。

    但是黄钺也成为甘肃民政一把手。

    可是随着南京那边任命下来,黄钺的位置就变得非常尴尬。南京承认赵惟熙的地位,那么黄钺领导的秦州起义,你要怎么定义。

    张学文在一瞬间真的是勃然大怒,但是张学文很快就冷静下来,问道:“随着升允进入陕西的甘军情况如何?”

    升允的部队都是甘肃的部队。升允陕西巡抚时候的陕西部队,早就被人家陕西革命军打没了。因此他现在领导的部队就是甘肃部队。

    现在甘肃出现这么大的事情,张学文相信这支甘军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

    “停滞不前,人心浮动。”

    魏绍武站出来跟张学文解释。

    魏绍武是甘肃本地人,多年在甘肃军队当中。现在进入陕西的甘军,也有很多是魏绍武的朋友。魏绍武消息很快。

    “那就好。”

    张学文点点头,道:“我们现在就比谁快。幼蟾兄,绍武。你们立马派出可靠人,和这批甘军联系上。告诉他们,我不需要他们起义,但他们不许继续跟陕西革命军打仗。只要如此,我就既往不咎。我也不会牵连他们的家人。现在就让他们在原地待命。一应后勤,由我们管辖。”

    “好。”

    “少屏,立马给赵惟熙打电报。我们可以承认他甘肃都督的位置。但他必须要承认秦州起义的正当性。要任命黄钺为民政长,任命季雨霖为甘肃护军使。”

    “是。”

    跟我玩这个。

    张学文好不容易带着这么多人来到甘肃,岂是赵惟熙想打发就打法得了的。南京政府一个电报,就想让张学文认输,承认赵惟熙的甘肃都督,简直是把张学文当成是空气。现在张学文要跟他们抢时间。

    “夏之时。”

    “到。”

    “带领你的部队直插平凉府,占据平凉、泾州、华亭。堵住升允率领甘军的后路,不许他们回来,控制住后勤通道。然后直接派人告诉升允和路洪涛,让他们立马停止和陕西革命军打仗。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继续发动攻击,就是叛军,予以消灭。我会直接断了他们的后勤。”

    “是。”

    张学文要孤立兰州。先切断兰州和进入陕西的甘军之间联系。毕竟进入陕西的甘军实力强大,是甘肃三大军队之一的振武军。

    先断了甘肃的一支强大兵马。

    虽然振武军实力强大,但是只要断了他们跟甘肃的联系,断了他们的后勤通道。他们也只能是乖乖的听话。

    “彭光烈。”

    “到。”

    “你和夏之时的部队一起离开,占据庆阳府。和夏之时的部队一起,切断振武军的后路。”

    “是。”

    “程潜。”

    “到。”

    “你的十一师,进入巩昌府。从陇西进入渭源,往兰州挺进。”

    “是。”

    “黄钺,跟着十一师行动。进入巩昌府之后,联系当地的革命党。每到一处,就给我成立革命军政府。”

    “是。”

    南京算个屁。

    远在几千里外。在甘肃这个地面上还是要看谁的实力更强。

    不过他们毕竟是临时政府,张学文还是要听他们的话。不能太过明目张胆。张学文准备一边谈判,一边带兵进入兰州,给兰州压力,给赵惟熙压力。

    “魏绍武。”

    “到。”

    “你留在秦州,继续训练你的军队,保护大军的后勤通道。四川方面很快就会有人和你联系,支援军火和钱。”

    “是。”

    “季雨霖、刘建藩、胡景翼,立刻整顿你们的兵马。随我一起进入安定。”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