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西边的晚霞 > 我心依旧(285)

西边的晚霞 我心依旧(285)

    李萍开车载着王老师去医院探望丁老师,顺便把卖房的事告知丁老师。曾卫军坐在副驾驶座,娟子和王老师坐在后排。

    “换房的事我电话通知儿子和女儿了。“王老师说,“儿子说别买太好的房子,反正他们以后不会回来住。他说房价以后会跌成白菜价......“

    “这么大的事,您儿子不回来看看吗?“曾卫军回头问道,“一线城市房价跌不到哪儿去。您二老可以带着钱住到儿子家,互相也有个照应。“

    “儿子没提回来......女儿说周五来看看,不过周日下午就得赶回去。“

    “住女儿家也挺好呀。“娟子接话,“女儿贴心,容易沟通。“

    “那哪能住女儿家?“李萍目视前方,“按农村规矩,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养老还得靠儿子。“

    “城里人没那么多讲究。“曾卫军说,“儿子女儿都一样。“

    “遗产继承也一样吗?“李萍疑惑,“我爸妈的老房子就分给大哥二哥了,我和姐姐没份。“

    “传统观念里是不一样。“王老师解释,“现在提倡男女平等,遗产分配应该一视同仁。“

    李萍转头追问:“您会平分遗产给儿女吗?“

    “哪有什么遗产?“王老师摇头,“以前教师待遇低,改革开放后工资才慢慢涨起来。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结婚买房,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

    “二老别总为儿女操心。“娟子劝道,“该享受就享受,儿孙自有儿孙福!“

    “天下父母哪有不操心的?“王老师感慨,“老了能吃好睡好身体好,就阿弥陀佛了。“

    车缓缓减速。医院门前一如既往地拥堵。

    曾卫军和娟子搀扶王老师下车后,李萍将车开进医院停车场。

    “卫军!“走廊上,一位四十多岁的优雅女子迎面走来。

    曾卫军迟疑片刻,认出是前女友淑珍。

    “淑珍!你不是在美国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回来一周了......我爸病了。“

    “什么病?“

    “肺癌......你这是?“

    “来看望朋友。你爸住几楼?“

    娟子搀扶王老师已走远,频频回头张望。

    “25楼15床。你的联系方式我找不到了,加个微信吧。“淑珍递过手机。

    “好。“曾卫军扫码添加好友,“你还是那么年轻......“

    “你倒是沧桑不少。“

    “回头再联系。“

    “好。“

    曾卫军在电梯口追上娟子。

    “谁啊?“进电梯后,娟子掐了下曾卫军胳膊。

    “淑珍,跟你提过的......以前交往过,后来去了美国。“

    “那个欠钱不还甩了你的?“

    “嗯。“

    “搭理她干嘛?“

    “是她先打招呼的。“

    娟子不再追问。

    王老师在女儿陪同下,相中了马路对面一套80平的精装房,位于12楼。这是拆迁户的回迁房,多的有四五套,少的也有一大一小两套。前年交房时单价2万,如今降至1.5万。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38万\/平成交,全款支付。王老师换房净赚30万,相当划算。

    搬家公司用了两天才搬完大件家具和值钱物品,留下满地狼藉。清理垃圾又用了一天,楼下垃圾桶旁旧衣物、书籍、包装箱、过期食品、坛坛罐罐堆积如山。

    想起母亲去世后清理出的三、四十年前的旧物,甚至有从东北带回的老物件——补丁衣物、泛黄的床品......狭小空间竟能容纳这么多东西,令人咋舌。

    站在空荡荡的老屋里,混合着灰尘、霉味和汗酸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萍看着产权证上自己的名字撇嘴:“花150万买这破房子,真不值。“

    “你不懂......这房子以后送你。“曾卫军说,“不过要等十年后。拆迁补偿按1:4算,不拆的话每月也能租2000块。“

    “真送我?“李萍瞪大眼睛,“不会从工资里扣吧?“

    “不扣工资。“

    “谢谢老板!“李萍深鞠一躬。

    “要谢谢娟子,是她的主意。“曾卫军想把人情让给妻子。

    “谢谢嫂子!“李萍又向娟子鞠躬。

    “跟我没关系。“娟子冷脸道,“你以后好好侍候老板吧。“

    曾卫军支开李萍去买菜,迫不及待爬上煤气罐旁的水泥隔板,在顶部隔板摸索半天,除了灰尘一无所获。

    “确定是这儿吗?“他边找边问。

    “应该没错。“

    “会不会记错位置了?“

    曾卫军失望地跳下,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壁橱。

    “当时特意藏在天花板上面,怕被人搜走......“

    “明天带工具来,把天花板全拆了。“他暗自思忖:要是真没找到,可就亏大了!

    当晚,淑珍发来消息:“你好。“

    娟子瞥见后一把抢过手机,直接拉黑:“脸皮真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