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宝岛1992,从四小天王开始 > 第四百九十三章 火爆

宝岛1992,从四小天王开始 第四百九十三章 火爆

    “给我随便拿两张吧!”

    王嘉文又不是小孩子,对漂亮的海报并无要求。

    店员去给王嘉文挑选唱片。

    而王嘉文则将目光放在了不远正喜色满面数钱的老头身上。

    这老头就是这家音像店老板。

    他朝对方走了过去。

    “老板,生意如何?”

    李老头正在仔细的数着钱。

    突闻一道声音在耳边响起,抬头看去,便见一个戴着眼镜的青年走了过来。

    “还行!每次陈启明发唱片,音像店的生意都会好上不少。”

    说着,他忍不住渴望道:“真希望陈启明天天发唱片啊!要是那样,我这店铺的生意就不用愁了。”

    闻言,王嘉文忍不住嘴角一抽。

    陈启明又不是机器,他怎么可能天天发唱片。

    不过,从对方的话语中,他也听得出对方对陈启明的推崇。

    也不是推崇。

    而是陈启明算是他的衣食父母,能让他赚钱。

    在这个什么都离不开钱的时代。

    谁能让人赚钱,能养活一个行业,那他就是别人的衣食父母。

    哪怕这些人不喜欢他,也会供着他。

    而显然,陈启明便靠一己之力养活了很多音像店。

    “老板,我是一名记者,我想从你这边了解一下今天的唱片售卖情况,不知方不方便?”

    顿了一下,他又掏出二百港币,“不是无偿的,我可以给你点买消息的费用。”

    老头目光在王嘉文手上的两百块上扫了一下,也不拒绝,接过钱,直接拿出一个帐本。

    “这是今天早上卖出去的唱片记录,你自己看。”

    王嘉文接过账本,仔细的看了起来。

    越看他越心惊。

    这家音像店是早上八点才开门的。

    到目前为止,也就两个多小时。

    但就这两个多小时里,陈启明这张新唱片《陈启明1999》便已经售出了三百多张。

    以一张唱片售价一百多来算,这几个小时不到,光这一家店铺,便卖出去了将近三万多港币的唱片。

    这简直堪称抢钱。

    此刻,王嘉文算是再次领悟到陈启明的号召力了。

    唱片都没拿到电台打榜,很多人都不知道歌曲质量如何,居然就能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在一家店铺卖出去这么多唱片。

    这还只是一家。

    香港有多少家音像店,报停在卖这张唱片?

    不仅香港,整个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又卖出去了多少?

    也难怪有报纸曾报道说,陈启明自带吸金体制,他发唱片,几乎相当于在印钱。

    就这唱片售卖速度,简直就是银行在印钱啊。

    看完账本,王嘉文明白,他今天应该是不需要在探访了。

    因为一两三天里,他应该是得不到关于这张唱片的具体评价的。

    这个时候来买唱片的,基本全是陈启明的忠实歌迷。

    他们根本不会在意唱片的质量好坏。

    光是冲陈启明这个名头,他们便会进入音像店购买唱片。

    所以,在拿到自己买的唱片,付了钱以后,他直接便出了音像店,没再去考虑探访歌迷对专辑的评价。

    而事实上也如王嘉文所想的一样。

    在他购买唱片的时候。

    在全球范围内。

    陈启明的新唱片《陈启明1999》已然在全球范围内被歌迷疯抢了起来。

    香港、宝岛、日韩乃至北美、欧洲。

    但凡文娱比较发达的地方,这张唱片在没有经过打榜的情况下,都引发起了大量歌迷抢购。

    几乎每一个售卖陈启明唱片的音像店亦或者报刊,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些人,无一例外,全是购买陈启明唱片的人。

    许多媒体报纸甚至专门拍摄了现场火爆的抢购场面刊登到报纸上,引得无数人对陈启明这张唱片无比关注。

    就在这种大量同行聚集目光,媒体关注的情况下,一天时间转瞬即逝。

    第二天一早,起点唱片通过明洋报,公布了陈启明第一张唱片的销量数据。

    香港,首日销量七万八千张。

    宝岛,首日销量十二万三千张。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首日销量总和五万四千张。

    日本,十六万三千张。

    韩国,九万一千张。

    北美,四十一万张。

    欧洲,三十一万张。

    再加上其他零零散散的地区,陈启明这张唱片的首日销量是惊人的一百五十万张。

    惊!

    这个数据一刊登出来,几乎是全球哗然。

    一百五十万张。

    这个数据对比陈启明之前动不动千万的销量,其实并不多。

    但这里有个前提。

    那就是那些唱片都是销量总和。

    而这次是单日销量。

    一天时间就卖出去无数歌手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数量。

    这如何不让人惊恐。

    与此同时,在经过一天时间的售卖以后,陈启明这张新专辑的歌曲也开始登录到各大电台。

    这并不是陈启明送去打榜的。

    而是电台dj自己购买唱片以后拿到电台播放的。

    这也是陈启明令无数同行羡慕嫉妒的一点。

    其他歌手,要想电台播放自己的歌曲,几乎都要给电台打点,让电台dj在节目中推荐以及播放歌曲。

    嗯,说简单点就是,你如果想让你的歌曲在我的电台播放,那你就得付钱。

    电台也跟电视一样,推荐歌曲其实可以看做是打广告。

    广告商想在这个平台做广告,你不给广告费,我凭什么帮你打广告。

    但是,这种情况是以前。

    现在,这种情况被打破了。

    由亚洲顶级歌手陈启明打破。

    他的唱片发行时并未向任何一家电台送钱,同时连唱片都没有送一张。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唱片不仅大卖,且在第二天,电台居然还自发的去音像店购买陈启明的唱片来电台播放。

    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一件事。

    哪怕陈启明自己之前几年如此火爆,也从未出现过这次这般情形。

    而事实上,电台这边也很无奈。

    本来,在陈启明不给各大电台送歌曲打榜的时候,各大电台对此是非常不满的。

    所有人都需要我们这个平台,偏偏你不需要,你是看不起我们吗?

    哪怕与陈启明关系不错的那些电台,在此事过后,都对陈启明很不满。

    他们默契的决定,不会帮陈启明宣传任何关于这张专辑的话题。

    要让陈启明知道,不是他们离不开陈启明,而是陈启明离不开他们。

    但是,各大电台之间这种默契在一天后便被打破了。

    在陈启明的唱片发售以后,他新唱片的歌曲迅速开始在街道上的音像店、服装店甚至理发店响起。

    传唱度极广以及旋律优美的歌声立刻吸引了无数人。

    然后,又有大量陈启明的歌迷们不知道陈启明没在电台那边打榜,他们开始打电话给电台让播放这首歌。

    一次两次还好,拒绝了也就算了。

    偏偏那不是一两次的事情,而是一整天下来,电台的电话就没停过,全是拨打电话进来点陈启明的歌曲的。

    各大电台之间又没有什么约束力很强的盟约。

    终于,在大量听众点播的情况下,有电台经不住诱惑,在当天晚上的播放了陈启明的新歌曲。。

    这不播还好,这一播,直接吓坏了其他电台。

    当时播放陈启明新歌的电台是一家小电台,刚刚成立,且都没有执照的那种,属于听众的不认识的电台。

    结果,因为其他电台不播陈启明新歌,只有他们在播。

    这直接导致当天晚上,这家小电台的收听率破纪录般的直冲而起,不仅获得当晚电台收听率第一,还创造了一个同时收听人数达十一万人次的恐怕纪录。

    一看到这情况,其他电台哪坐的住。

    电台之间的争夺跟电视是一样的。

    争夺的就是收听率。

    谁收听率高,广告费就越高,忠实听众就越多。

    那些大电台可不希望仅因为不播放陈启明的新歌,就把听众全推出去。

    于是,各大电台便自发的去音像店购买了陈启明的唱片,开始在电台播放。

    “各位听众,这里是香港商业电台……

    大家都知道,就在昨天,我们的华人之光陈启明先生发行了他的新专辑《陈启明1999》。

    在这里,我先代表电台所有人原恭喜陈先生,他再次打破纪录,专辑销量首日破一百五十万……

    废话不多说,我们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歌曲便是陈启明的新专辑。

    这张专辑是一张罕见的混合专辑,里面包含了国语、粤语、日语、韩语以及英语等数种语言。

    专辑一共十三首歌。

    四首国语,两首粤语,两首日语,一首韩语,以及四首英文。

    其中,有几首歌是用的一个曲子,词分语种……

    下面,让我们放松心情,一起来享受这场音乐盛宴。

    嗯,是的,就是音乐盛宴,一如既往,陈启明的歌曲从未让人失望。

    虽然这张专辑中语种繁多,会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但毫无疑问,里面的歌曲都是佳作中的佳作……”

    车辆在马路上行驶,陈启明仰躺在后坐上,车载电台里,商业电台的早间音乐频道正在播放。

    主持人正在推荐播放他的新唱片。

    先是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堆,期间还穿插了一些广告,慢慢的,主持人的声音才缓缓消失,歌曲的曲调开始出现。

    曲子从缓慢逐渐激昂。

    “将爱情肆无忌惮的挥霍

    心都碎了还要计较些什么

    无论你想要什么都让你带走

    如果你觉得自由是快乐

    ……”

    第一首播放的是《太多》。

    陈启明这张专辑,在不同地区发行的版本有所不同。

    虽然都一样是这十三首歌。

    但在不同地区,放在开头的歌曲都有所不同。

    华语地区,《太多》打前,《谢谢你的爱1999》结束。

    日语地区,《lemon》打前。

    到了英文地区则又不同。

    北美等地,打前的歌曲是《whatayawantfromme》。

    说到英文歌曲。

    本来这张专辑的初定计划是十首歌的,里面只有一首英文。

    不过,这个计划到了华纳那边以后,那边否决了这个计划。

    按他们的说法是,虽然中文地区是陈启明的大本营。

    但从现实来说,陈启明目前唱片销量最畅销,卖的最好,最赚钱的地方无疑是欧美。

    所以,作为欧美发行方,华纳不同意这张专辑中只有一首英文歌。

    华纳那边最初以为是陈启明这边没有英文歌了,还提出,如果陈启明自己没有好的歌曲,他们会让总公司那边向欧美的作词作曲大师发出邀约,邀请他们为陈启明量身打造歌曲。

    不过,这需要时间。

    最后,陈启明拒绝了这个要求。

    他在全球歌迷面前的形象就是音乐才子。

    他之前的所有唱片,几乎所有歌曲都是他自己创作。

    这次,自己如果请别人来创作歌曲,那显然会给外界放出一种他江郎才尽的感觉。

    于是,他不得不抽出时间,为新专辑重新加入了三首歌。

    原本,他准备的英文歌曲只有《whatayawantfromme》。

    后面,他又拿出了三首。

    这三首歌分别是《herewithyou》,《animals》以及《waitforyou》。

    这三首加上之前《whatayawantfromme》,组成了新专辑的英文曲目。

    四首歌都是质量上乘的佳作,组合在一起,这才让华纳同意了在全球范围内发行这张混合专辑。

    而事实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华纳当初的做法的确是对的。

    如果只有一首英文歌的话,他这张唱片或许可以凭借他之前的名气获得不错的成绩,但绝对不会如现在这般耀眼。

    这一点从日本地区就能看出。

    因为是混合专辑的原因,里面日语歌曲只有两首,一首还是《k歌之王》的日语版,质量并不是太好。

    这导致这张专辑在日本的口碑受到了一定质疑。

    当然,这种质疑也不是太多。

    毕竟,日本也是一个英语歌受众很多的地方。

    专辑里还有四首英文歌曲在,哪怕有人质疑日语跟歌太少,但也不会影响他们去购买这张专辑。

    日本那边都对里面日语歌曲少有质疑。

    如果陈启明只在专辑中放一首英语歌,想来欧美那边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好,华纳经验丰富,及时的纠正了陈启明。

    这就是国际大公司的好处。

    虽然与他们合作,利润会少一些。

    但不可否认,他们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不论是宣传、发行亦或者对专辑市场的定位。

    经验丰富的他们能帮人少走很多弯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