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我汉室宗亲,夺天下气运 > 第八章 别把我们家昭姬给带坏了

三国:我汉室宗亲,夺天下气运 第八章 别把我们家昭姬给带坏了

    第二天刚蒙蒙亮,卫家已经集齐人马,准备整队出发。

    卫仲道信誓旦旦承诺,要把蔡邕一家亲自护送到安全地带。从夏县西北这处坞堡往西南在半路翻过中条山,最后抵达平陆,牛辅军在那里有一定主力驻扎。

    这一路直线距离一百多里,要是翻山越岭加上再走些冤枉路,没几天也到不了。

    但只要到达平陆的牛辅军中,应该就安全了。

    卫仲道分了一辆马车给蔡邕一家,他自己披银甲跨马提刀,走在拉风的最前方,卫家义从庄勇护卫着就往中条山方向而来。

    出发前卫仲道独自找到刘和说:“刘主簿你要是另有打算,咱们不妨分道扬镳,卫家可以给你的人马匹和干粮,咱们各走各的如何?”

    想甩掉刘和独自护送蔡家的意图昭然若揭。

    刘和只当他是放屁啥都没听到,扭头策马就追上了蔡邕的车驾。这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也装聋给你看。

    侯来吉则回怼卫仲道说:“抱歉卫二公子,回雒阳的路只有这一条,大道朝天各走一边,你要是不愿意和我家公子同行,不妨绕道走蒲板津那条路。”

    卫仲道斥了一句“恶奴”然后转身离开。

    卫二公子也不傻,当然不会为了避开刘和就走蒲板,往那个方向想回雒阳就得折返数百里,猴年马月能到,要是不小心向西渡过黄河,直接到关中了。

    两天后队伍翻过了中条山,一路上刘和也收罗败军,凑了一个百人屯,让侯来吉作屯长,方便指挥调动。

    刘和有了护卫队,卫仲道也便不来自讨没趣。

    这两天也不是太平无事的,半路上几次遭到白波贼的骚扰攻击,甚至还有牛辅败兵结成团伙的趁火打劫,所幸卫家庄勇义从人多势众,轻松把他们杀败。

    连战皆胜的结果就是,让卫二公子又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天赋的名将帅才。加上周围手下不停嘴的溜须拍马,更是把他和武帝时霍去病比肩,当世朱儁、黄埔嵩不相上下。

    这个环境氛围烘托之下那还能有个好,任谁都会找不到北。

    刘和与蔡邕一家也多有往来,和蔡文姬在音乐上进行深入的交流,宿营之地时不时就会响起古典吉他和琵琶的优美琴音。

    两人还交流文学,刘和不太懂汉代诗词歌赋,就给她讲故事,还讲笑话,天南地北的胡扯,营地中便传出两人开心的笑声。

    营帐中卫仲道听到入耳的琴声和笑声,气得咬牙切齿,恨得百爪挠心,却还要保持风度不好寻衅滋事。

    他也曾多次借给蔡邕夫妇问候请安的机会,来接近蔡文姬,蔡文姬皆是客气相待,周全无比的礼数背后,却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

    卫仲道明白,自己是落花有情,人家是流水无意。可他不想放弃,便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刘和的出现。

    是不是只要除掉刘和,这漫天的阴霾便都烟消云散了。

    他在等待机会。

    几天后队伍到达平陆地界,但局势比想象的糟糕多了。牛辅的势力在这里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控制,这老兄已经在亲随护送下渡过茅津渡向渑池方向跑了,把个烂摊子扔给后来者。

    在茅津渡以南就乱成一锅粥,多股西凉败军为抢夺茅津渡口大打出手,白波军的大队追兵也出现在平陆一带,时不时闪击茅津渡。

    一时间,狼烟四处,尸首狼藉,渡口的黄河水都被染成红色。

    刘和和蔡邕、卫仲道等人马为绕开乱军争锋的战场,一路向南,这天便在黄河北岸扎营安寨。

    看这样子,茅津渡要是实在抢不下来,就只能在上游找个河道窄水流平缓的地方冒险渡河了。

    这两天蔡邕是忧心忡忡长吁短叹,不及时赶回雒阳,若是惹得司空董卓恼怒,整个蔡氏家族都性命堪忧。

    可若是冒险和乱军抢渡茅津渡,只怕危难就在眼前。

    而卫二公子却两眼放光跃跃欲试,总想找机会证明自己,恨不得立刻带着手下这千八百庄勇冲向茅津渡,把几股乱军和白波贼一股脑给包饺子。

    自己也就一战成名,为卫家光宗耀祖了。

    后来有家人快马给他送信,说大哥卫觊带着人马正前来与他会合,另有河东柳氏也派人快马传书,正集结兵力杀奔平陆。

    柳氏也是河东出名的几大世家之一,后世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是出自河东柳氏一脉。

    卫仲道大喜过望,卫、柳几家曾有攻守同盟共同对抗贼寇,现在援兵就要来到,不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吗。

    这天早上,蔡邕刚刚洗漱完毕,蔡文姬怀中抱着赫梯吉他,兴冲冲走入帐篷。

    “阿翁,这曲子我学会了,让我弹给你听。”

    说着跪坐于地,给蔡邕弹奏了吉他曲《梁祝》,姿势手法与刘和并无二致。

    蔡邕不住点头,到底是自己的女儿昭姬,这曲子在她的指下愈发婉转凄美,比之刘和的弹奏更为细腻多情。

    “他教你的?”

    “嗯,子玉哥哥说了我要是喜欢,这琴也可以送我,可我婉拒了,阿翁常常教我君子不夺人之美的。”

    “你做得对。”蔡邕溺爱地摸摸她的头发,子玉哥哥,这是连称呼都改了啊。“看你这样喜欢,阿翁抽空给你制作一把吉他。”

    “谢谢阿翁。”蔡文姬大喜过望。

    蔡邕可不是哄她高兴,他本就是位制造古琴的大师,他用烧焦的桐木制做的焦尾琴可是四大名琴之一,那个典故更是流传后世脍炙人口。

    蔡文姬兴致不减,又说:“阿翁,子玉哥哥还教我了‘绕口令’,就是那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真是好笑,那些白波贼还以为他说的是太平咒语呢。他说是他们家乡那边用来练习口才的。你想不到的,这绕口令听起来滑稽,还真的很管用。”

    “不要失了礼数,要称呼主簿大人。”

    “嗯,主簿大人还给我讲了一个乌托邦的故事,说那里人人平等,没有天子臣民,到处歌舞升平富足幸福,不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只要两情相悦便可执手偕老。”

    “胡说,这是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辞,幽州牧刘虞是怎么管教儿子的。”蔡邕是个老儒学,真听不了这些话,只觉得刺耳无比。

    刘和这孩子哪都好,就是这思想未免也太放任不羁了。

    可不要把我们家昭姬给教坏了。

    啊不对,好像已经给带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