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我汉室宗亲,夺天下气运 > 第二百零二章 进军上党郡

三国:我汉室宗亲,夺天下气运 第二百零二章 进军上党郡

    第203章 进军上党郡

    这时候的袁绍虽然是联军盟主,又有四世三公袁氏的名头做大旗,好像天下英雄都很给他的面子。不过这都是无形资产,比较虚,事实上袁绍军队的粮草补给,却还要韩馥给提供。

    眼看袁绍名头越来越响,韩馥非常忌惮,害怕被袁绍给算计了,就在粮草补给上来控制,要么拖延要么不给够量,把袁绍搞得很狼狈。

    当然以袁绍的兵马体量,绝不是一月十万斛就能解决的。

    针对这一点,逢纪提出建议。

    “将军胸怀天下,要成就大业,可现在粮草军需物资的来源,却要仰人鼻息,实在不是长久之道。不占据一州之地来做根基的话,是无法实现粮草军需自给自足的。”

    说白了,要是不能实现粮草军需自由的话,何谈成就大业?

    “一州之地,谈何容易?”袁绍哼了一声道,这特么谁不知道啊,本将军天天跟韩馥要粮,跟个叫花子似的,这滋味不好受啊。“天下州郡皆有牧守,又往哪儿扎得根基?”

    “冀州不就是现成的么,等于给将军准备的一样啊。”

    逢纪语出惊人,先镇住全场,然后剥茧抽丝细细道来,“冀州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足以作为霸业基础。但韩馥才能平庸不足以服众,所谓德不配位,他根本掌控不了冀州局面。此时正是主公谋取冀州的最佳时间。”

    “此事该如何运筹?”袁绍来了兴致。

    “麹义反叛,韩馥正欲统兵讨伐,我料韩馥必败。以堂堂州牧之尊败于叛将之手,必大损韩馥威望,他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主公可派人与麹义结交联络,以为支援,韩馥的地位岌岌可危也。”

    “善!此计甚妙,可依计行之。”

    逢纪又道:“另外,主公可悄悄派人联络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与他约定瓜分冀州,让他出兵南下袭击冀州。只要公孙瓒大兵一起,韩馥定会惶恐失措,再加上叛将麹义虎视眈眈,韩馥怕是连觉都睡不安稳了。这时候再派能言善辩之人前往游说,不怕他不把冀州让出来。如此,冀州唾手可得矣!”

    “此计大善!远图,此事若成,本将军定会重重赏赐!”

    袁绍非常欣喜,便开始运作此事。

    没几天消息传来,韩馥讨伐麹义失败,带着残兵败将灰头土脸撤回邺城,气恼郁愤,无可奈何。

    袁绍当即给麹义和公孙瓒都写了信,派得力人手分头前往麹义和公孙瓒处。

    麹义彪悍桀骜之将,岂会服从韩馥约束,反叛亦是必然。不过总归是以下犯上不合道义,加之身单力薄也想找个大树靠靠,正好袁绍抛来橄榄枝,便欣然同意依附袁绍。

    公孙瓒接到信后更是二话没说答应下来,这在幽州见天被幽州牧刘虞约束管控,实在施展不开,做梦都想兵进中原,现在好事上门,焉有不答应之理。当即开始集结部队,准备南下袭取冀州。

    此时的韩馥窝在邺城之中,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别说一个麹义的反叛都对付不了,若是麹义、袁绍、公孙瓒三巨头一起来,就得原地爆炸,这该如何是好?

    还好用粮食贿赂了河内的刘霸郎,否则再加个霸郎军进来,我这冀州还不得被打成碎片。

    却说霸郎军正紧锣密鼓为征讨上党做准备,无暇顾及冀州事务。

    这一天长安朝廷使者来到怀县,讨寇校尉张辽率两千精锐人马随行而至。

    使者当众宣读天子诏书,敕封侍中、灭霸中郎将、河内太守刘和为讨贼霸郎大都护,总领河内兵马。讨寇校尉张辽的人马亦归属霸郎军序列,归刘和调遣。

    同时敕封刘备为折冲校尉,关羽迁任孟津都尉,徐晃迁任平津都尉,韩浩升迁河阳都尉,其他人职位没有变化。

    公事办完,刘和置备酒宴盛情款待朝廷使者。

    张辽来见刘和,大礼拜谢,“属下多谢大都护举荐升迁校尉,日后但有驱策,属下无不竭尽所能肝脑涂地。”

    “文远多礼了。”刘和扶住张辽双臂拉起他,说道:“以汝之能,便算是升任校尉,也是大大屈才了。”

    “大都护谬赞了。”张辽十分谦卑。

    原来之前刘和让贾诩替自己写了一封奏章送到长安,其中就有表奏张辽为讨寇校尉并且借调使用的请求。

    当然不能告诉董卓说自己要攻取上党,只说太行山脉黑山贼猖獗,为祸一方,民怨沸腾,自己借调张辽的兵马,就是要剿灭贼寇,保境安民。

    董卓乐见关东这边还有尊奉长安朝廷号令的官员,当即准许了刘和的表奏,派张辽前往河内找刘和报到。

    张辽待在董卓麾下,一天到晚受凉州诸将和吕布的排挤,生不尽的鸟气,还发作不得,甭提多憋屈了。难得刘和相招有机会脱离长安,这下鸟飞翔天鱼跃大海,说不尽的轻松惬意。

    自然对刘和感激有加。

    “文远兄,我这次行动可要多多仰仗于你呀。”刘和毫不掩饰对张辽的欣赏。

    “府君言重,讨贼杀敌保境安民是我份内之事。”张辽拱拱手道,心想仰仗这种话未免过誉,我何德何能啊。

    “文远兄,汝知道我千里迢迢把你调来河内,到底为了何事么?”

    “府君难道是要……”张辽下意识看了眼墙上挂着的地势地形图,猜测道:“我猜府君是要在并州用兵。”

    “文远兄心思机敏一点就透。”

    刘和点头称赞,“本府君此番用兵并州,要一路攻取上党、太原、雁门,直至打开通往幽州的通道。文远兄是雁门马邑人,熟识并州情况,一定会大有助益的。”

    张辽拱手请命,“既如此,张辽愿为霸郎军前部先锋,为大都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刘和笑道:“善!有文远兄同行,此战必胜!”

    张辽兵马既已到位,河内这边也准备妥当。

    第二天刘和召开战前会议,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大都护刘和任主帅领军亲征上党,校尉张辽、刘备,都尉关羽、张飞、典韦、韩浩随军出征。

    调动霸郎军序列部队,有张辽两千精锐,刘备一千特种攻城兵,关羽一千铁鹰骑,张飞五百铁浮屠,典韦一千霸阵营,韩浩一千强弩兵。

    另外还有五百亲卫营,五千马步军精锐。

    共计一万二千人马。

    贾诩、徐晃、侯来吉、曹安民留守河内,负责准备前线粮草辎重,后勤的稳定,才是前线打胜仗的有力支持。

    若想全指着河内大本营给前线运送粮草物资,没个几万民工是不够用的,所以此番行动重在出其不意的闪击奇袭,一战定鼎。

    徐晃、侯来吉自然想跟着一起出征,刘和就对来吉和徐晃说,霸郎军根基大本营就在怀县,守家的任务更为艰巨,必须有信得过的大将坐镇才行。

    公明兄,老家就拜托你们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徐晃不好再坚持出征,连忙表态一定会守好老家,不辜负刘府君的信任。

    徐崇和鲜于银也要随军出征,可是被刘和婉拒,跟他们说走太行陉路途艰难凶险,让他们还是留在河内守家,等到霸郎军进入太原晋阳,再派人护送他们过去。

    一切准备就绪,刘和也回太守府向家人告别。

    昭姬万般难舍,并轻抚小腹面带害羞告诉刘和一定要小心,自己已经有了身孕,让他早去早归,家里不用惦念。

    刘和大喜过望,说一定要给孩子好好想个名字,嘱咐昭姬注意身体注意营养,等自己凯旋归来。

    第二天一早,刘和赶到野王,诸将会合,部队开拔,向北进发。

    上党郡乃是秦代所设置,地势高险,是群山环绕的高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有人就形容上党地势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战争发生在上党地区。一旦控制此地,兵精粮足之时,可东出太行山,攻略河北冀州,彷如悬在冀州头上的一柄利刃。

    着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上党。

    太行山自北向南有如屏障成了并州与冀州的天然阻隔,要想进入上党,直接飞过太行山是不可能的,只有寻找山峦之间的缝隙孔道,这就是太行八陉的由来。太行八陉,就是穿越太行山,连通山西和河北、雒阳的八条险峻山道。

    河内通往上党相对最近的通道,就是位于太行山南端的太行陉。

    刘和霸郎军选的就是这条通道。

    大军从野王出发,赶到太行陉入口,距离到北边出口,大约二百五十汉里,十万米左右。

    太行陉又名太行道,全程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孔道如丝线,蜿蜒曲折盘绕往复,险峻难行,重重险阻。

    刘和以张辽、刘备、韩浩为先锋,自己率典韦、张飞、关羽为中军大队人马从后推进,后军是刘辟、龚都的人马。

    霸郎军这支步骑混合的队伍,紧赶慢赶,通过太行陉也用了五天时间。而且路上并不太平,间或会遭到黑山军侵扰袭击。

    太行山是黑山贼出没的地方,说是黑山贼的天下也不为过。

    黑山贼是与黄巾军先后起事的贼兵,组成构成大多是周围吃不上饭的穷苦老百姓,当然组织者也不乏地方豪强,看到朝廷势弱衰微,趁势揭竿而起想割据一方的。

    黑山贼以张飞燕为首,会合了大大小小几十上百的绺子,有名有号的就二三十家,没名号的更是不可胜数。

    人数更是多如牛毛,对外号称有百万之众。百万众有点扯淡了,几十万想必是有的,这应该是包含家眷的。

    因为日子过不下去,所以一人为匪,往往全家入会,不是,是全家上山。拖家带口几十上百万,太行山周边郡县的老百姓,差不多都跑光了。

    这片祸害周边的,除了黑山贼还有白波军,以及黄巾军余孽,还有各处的军阀武装,经常劫掠百姓,早没了官匪之分。

    刘霸郎这支队伍中,刘辟、龚都就是黄巾军余孽,刘、关、张则是打黄巾军起家的,至于张辽、韩浩,则是抗匪专家。

    半路上死催的跑出来找霸郎军晦气的黑山贼,无一不被霸郎军给锤爆砸烂,有的更是连老巢都给端掉,再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刘和的判断逻辑很简单,这年月只要上山为匪的,就没有不祸害老百姓血债累累的,所以碰到一个灭一个,绝不容情。而且队伍行险过太行陉,没带多少军粮,养不起那么多俘虏。

    所以赶着来送死的,一律成全他们。

    但也为了需要,留一些黑山贼俘虏,做向导或者盘问口供。

    这天抓到的黑山贼交待说:“小人回禀大都护,前方数里便是天井关了,天井关如何险要想必大都护已然知晓,就不容小人多嘴。只是有一点,如今的天井关不同往常,关上守卫的汉军早被驱赶,现在已被黑山军占据。”

    刘和命令队伍暂停歇脚,这一关可不简单,必须要探查明白方可行动。

    天井关乃太行陉路上的一座险关,位于山顶之上,扼守住太行古道,又名天门、太行关、楚雄关、平阳关等等。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有一支强兵据险固守,强攻之下损伤只怕不少。

    这座天井关西汉设立,因关前有三口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

    刘歆在《遂初赋》中说:“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

    蔡邕也曾说过:太行山上有天井关,关在井北,为天设之险。

    可见此关之险要,是天下闻名。

    刘和问那黑山贼俘虏道:“占据天井关的,是黑山贼哪路绺子,什么名号?”

    “绺子是啥意思,小人妄自猜测一下,应该是哪路人马吧。”

    黑山贼俘虏嘴还挺贫的,他想了想继续说道:“盘踞天井关的,是张雷公、张白骑、白雀和张大目的人马。”

    史书记载,盘踞太行山的各路豪杰起名没个章法,随心所欲,颇有随手拈来的妙趣。

    上山落草为寇的大多是土地被剥夺的穷苦农民,都是文盲,根本不认字,起名也就可着开心来。比如眼睛大的就叫大目,嗓门大的叫雷公,骑白马的叫白马王子是不可能的,而是直接叫白骑。

    “天井关有多少人马?”刘和又问。

    “守关的大概一两千,藏在深山老林的就多了,只怕有一两万人。”

    感谢玄清道君、KKing投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