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印象底色:许亦斌文艺活动笔记 > 第231章 此时此刻彼岸花开(二十八)中篇小说:梦季节(二十七)

印象底色:许亦斌文艺活动笔记 第231章 此时此刻彼岸花开(二十八)中篇小说:梦季节(二十七)

    腐朽过期不候的残存记忆只能是占用内存,再不清理后果不堪设想!有些跟着在第一时间还是新鲜的就这样被优胜劣汰“打入冷宫”浑浑噩噩成了一堆亟待解决清理着的“垃圾”,当初的制造又何尝不是煞费苦心?难道这也就是一种归属?那么自己一个人的归属又在哪里呢?

    且行且珍惜任重而道远的自己一个人也是总不能老是这样把自己的归属寄托在这里的他人的身上,可是现在正在这里的我的肉体和思想还在彼此隔离……又有什么恰到好处的解决办法呢?

    好不容易找到了李四却又遇到了一个李子园,“傻了吧唧的”李四总是这么说她!她自己一个人也是不生气,傻就傻吧!反正是已经傻了这么多年了!她的心态真的是好,还得益于李四同志拿着她好!几乎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李四可以这么编排自己的媳妇儿,咱自己可不能这么说!

    做为一个思想的传播者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还没有确定关系以前是不能涉及对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提倡采风采访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够有效沟通和尊重生活原型。一切写作小说里的“我”历经多少采风才能拥有的收获。作为当事人他李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咱就不能!这也是一种尊重和善待。

    李四同志要不是那天的怄气踢了自己的肉体多少有点儿瑕疵的话,其实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孝敬父母善待妻儿足矣?更何况他对待有些哥们儿更是忠义诚信,成为了这些人心目中的“大哥”。李子园自己一个人也是这样想着维护着这样的哥们儿情意自然也就显得一个“大嫂”的贤淑端庄,兢兢业业呵护着自己所在的这个家庭。

    就在这些哥们儿自己的印象中留下了良好印象,江山是打出来的,情意也是花钱买出来的!有的时候他自己一个人也是这样想着,什么时候能吃他们的?还是咱们的李子园同志知书达理:行啊,谁让你是他们的大哥哩!听她自己这么一说,自己一个人也是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自己一个人的格局是不是也太小了?都还不如一个老娘们儿!

    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娘们儿正在那里想方设法帮着他李四自己苦心经营这个家,“还是俺的大嫂好啊?”“好什么好?傻啦吧唧的!”不过能有人这么称赞自己的媳妇儿他李四同志的心里还是觉得美滋滋儿的,“光咱大嫂好啊?还不是咱的这大哥平常日教育的好,要不是有咱大哥她自己一个人算个什么?”

    尽管说这话还是向着自己一个人,但是现在他李四的那里听着却有些不得劲儿……“都是最好的安排也是为了咱自己好,可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说话好听,有的人说话听了就有些难受呢?”他不解却又没法说话,没法回家说给自己的媳妇儿听。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正在这里咬牙硬抗着,要是什么话都回家学给自己的媳妇儿那么她自己一个人累不累啊?

    他自己一个人正在这里想象着自己一个人这些伙伴儿在一起的情景,有些人给予自己的看法一个单身多年的老光棍儿还想着参与已婚的世界里说法难免会有自己的另辟蹊径独特见解。从这些人的言谈举止中看到了与自己的印象里不一样的感觉,看着就好像是那么一回事儿却又不像!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四不像”的感受,他是谁?他是李四,方圆数里颇有知名度的“木匠师傅”。不管自己一个人也是走到哪里,总是有人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喊一声“师傅!”

    “你说一个小女孩儿你能教她什么?”有的时候坐在这里一堆儿喝酒聊天的时候,有人这样问他!“他自己能教的你可教不了!”“什么?”“教她睡觉!你自己一个老光棍儿能教得了?”“我,我!别看俺自己是个光棍儿,俺自己可缺不着女人!”“你就吹吧!对了,做梦去吧!梦里什么都有?”“你自己好!自己好老婆还能跟着人家跑了……”

    人以群聚,物以类分。还真得是什么样的人就找什么样的人,就在这里的街头巷尾抬杠顶牛的还真得是不少!一言不合就能动手打起来,用自己的现实与攻击他人影响负面情绪的软肋最有效,彼此之间的伤害也是最严重!比如利用对方的光棍儿现实进行攻击,对方也是不甘示弱用他的媳妇儿跟着人家跑了的软肋上下手两肋插刀。

    “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你插我一刀我再捅你一刀!”用自己的负面情绪用来打压对方的负面情绪低落的现实生活中的脆弱软肋甚至伤害更大!这样的场景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两个人在一起眼看着双方就要动起手来不一定就能伤害着谁!

    这些人彼此之间的相处还是有一些共同的,比如谈论女人这样的话题总是有机会让在这里的摒弃前嫌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在这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彼此相处机会其实很是简单 ,彼此之间的相处也就三言两语的事儿!有的时候他李四忙里偷闲自己一个人也是过来看看,听着他们自己说法自己一个人也是还觉得挺有意思!这也是他自己一个人也是所没有机会经历过的还可以说是有太多的稀罕的地方。

    有这么个地方,有了这些天彼此之间的轻松和谐的兄弟们还是不错的!光是听说过的,正在这里经历着的我有,他人不一定就能有,没有得着的时候总是觉得当成宝贝儿!似乎在这里的也只有是得不着才是最重要的最好的,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人老是在这里想方设法让自己得不着,这样才能稳健永永远远始终认为得不着的就是好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滥竽充数过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位置躲进来看看……分得一杯羹!

    李子园这样的“老好人”不多了,其实她自己一个人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有事没事儿就爱拨拉,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她家里是干什么的?她的父亲成天价赶集卖水果要不就是待在那片地名叫什么苇子沟的果园里。今年在这里的李子长得还行!看起来又要卖个好价钱啦!

    小李村那边的苇子沟出产的李子远近闻名,早就已经习惯了的种植资源惹得驻地政府的进一步重视!正在这里有序申报“中国李子之乡”和“中国苇子沟李子文化节”。凭借着有他“果子李”做为形象代言人,享誉海内外!

    可是现在就在这里的李四这边,他家里的一个是木匠,一个是裁缝。在这里都是手艺人。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而在那里的小李村果子李早就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担忧:要是有一天这两个老的没了!剩下来的这七八百多亩的李子园该怎么办?这孩子自己的家里有这身份偏偏还要出去学什么缝纫,还说等着自己一个人学会了就给每人做一身衣服……当时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己也是为了这份祖传家业才给他们自己的孙女儿外甥起名:李子园。

    说起来这份家业最起码也得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他家老李家据说还是祖上的一位二奶奶在清朝乾隆那个时候开始依靠种植李子发得家,曾经出过一位秀才。就像是在所有的家庭一样有过好时候,后来有的不肖子孙学着抽大烟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好!这个时候的阻止已经晚了!再发展到后来就想着卖房子卖地,等着到了解放的时候也就仅仅只是剩下来了七八百多亩。土改的时候归了集体,直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开始滚雪球似的开始买地。总算是凑够了以前的那七八百多亩地,重新恢复了祖传的“小地主”的荣誉。恰好他果子李在家就是排行老二,他自己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果子李的哥哥是个单身汉,家里的地里的总是懒得去管!他自己还想着把自己的地让给自己的弟弟那边种着,他的哥哥、他自己老两口子的、还有李子园自己的这四口家的地种着凑合着过日子。

    “就他‘果子李’这样的家业还是凑合着过日子?我的乖乖!”他家那边的也就只能是种植李子(刚才一时分身还给差点儿给输入“种植老子”,好在自己还能及反应过来这才没有输入失误)。还在生产队里的那个时候也是曾经种植过粮食作物,效果不好!也就尝试着种植李子,历经改进优良品种直到现在。

    “苇子沟大李子”和“果子李”这两张名片辐射带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小李村也是跟着水涨船高,附近的居民纷纷加入扩大种植面积并以他果子李为主导核心成立了“小李村李子专业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李子园果业股份有限公司”。记得她李子园还在小的时候经常这样问她的父母:怎么没有把她给生成男孩子?她妈让她去问她爸。果子李:俺也想啊!谁不想?她妈站在旁边咯咯直乐:这熊孩子!俺才摁下那葫芦却又起来了你这么个瓢!又在戳他的肺管子了!想当年你爸也是想儿子想疯了,又是烧香又是磕头!可还是没有求来个带把儿的!自己一个人难受了多少年,直到这几年才好受了一点儿!你自己一个人又在那里哪壶不开提哪壶……直到现在她李子园仍还是拿着这件事儿找她爸算账……

    现在在这里的卖卖还得是以自己的闺女儿起的名,有的时候她李子园还在这里劝说她爸:你怎么不使用“果子李”这个名字?“这熊孩子!怎么能这么没大没小?那是你爸的‘外号’!”“就像是网络上的昵称?”“嗯?”听着解释了一番,她妈说要是昵称还好了!就咱这村子里的谁能有这样的学问?”

    她李子园毕业于县城里的职业教育学院学得就是缝纫专业。当时报名填写专业的时候,她爸还想着让她学果树栽培与管理。“管理管理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个高级服务员……”“你的二姥爷现在咱们县里的市政工程管理局他的闺女儿就在那里接他的班……”“接不接班的那是多少年以前的事儿了!估计有些接班的现在都要好退休了!”

    她娘俩儿在那里的沙发上看着电视说着话,果子李自己起身进了里屋想着再睡一觉过晌还要再去地里看看。孩子上学的事情他自己从来就没有多说过一句话。“能上咱就上老子功用得起,要是考不上就回来帮着我去果园看李子……”“还让她去看李子不给你吃净了算是还有面子,到了晚上睡觉了自己睡得那么沉让人家给把她给偷走了都不知道!”“俺自己还舍不得哩!她自己可比那李子值钱……”“谁想着要咱的李子连她也一块儿给拉走!”“你这当娘的,唉……”

    那个时候的她李子园自己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那个时候的孩子上学都晚!也就是闹非典的时候她自己还在那里的现在职教学院(当时还是县职教中心)毕业了以后又参加了电大的学习。这个时候的专业是服装设计。家里的说服不了她也就依随着她,毕业了以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没事儿总是想着出去溜达溜达……那个时候还没有认识他李四。

    过了一段时间她自己这才意识到什么时候该找一份工作干了!从县城回到家并不算远,骑着自行车也就一个多小时。后来有了电动自行车更是快捷多了,遇见了他李四的时候还刚才学会电动车不久!她出去还不习惯,仍还是习惯骑着自行车。结果还是把人家给带倒了……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发生,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走走走,快走啊!走走……”“好,这就走!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