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再世诸葛 第338章 有书从汉中来,不亦许都乐乎
许都,曹丕府内,正与自己的智囊宠妾寻欢作乐,有丝竹管弦为伴,又有蕉男美女为舞。
正嬉闹之间,突然童子传报,有魏王书信至此。
众人惊诧,魏王年事虽高,但是向来把持权力,不会让几名世子有任何参政议政的机会。
如今大军开拔在外,为何突然传信至此。
“来人,请使者进来。”
“属下朱盖,见过世子。”
曹丕只见门廊之外,一个粗犷的汉子端立在那,一丝不苟的样子,有些让人好笑。
朱盖拜见过曹丕,便将自己的腰牌与徐晃让他带来的求援信一起递了上去。
虽然曹丕没有要,但是朱盖还是主动的给了,毕竟主动澄清,好过事后逼问。
曹丕也没多想,接过两样东西之后,当场就将信打开仔细看起来。
不多时,司马懿从内庭出来,来到曹丕的身后,并未前去窥探信件的内容,而只是静静的等待。
果然,曹丕顺手就将手中的信转交给了司马懿,让他给拿个主意。
司马懿也是精明的人,其实他很早就出仕,但是总得不到曹操重用,甚至有些猜忌,故而屡次被曹操贬谪,但是他却没有气馁,而是想办法活跃到了曹丕的身边,甚至得到了曹丕的信任,成为他最重要的谋士幕僚。
司马懿扫了一眼曹丕递过来的信,心中大骇,原来是曹操亲征汉中,却被刘备围困在汉中城,只是刘备围三而缺一,有意放曹操离去,奈何曹操执意要与刘备决一死战,不肯撤离。
此信乃是徐晃私自写给曹丕,希望曹丕要么派兵支援解救,要么写信劝曹操回许都主持大局,不可再亲身犯险。
曹丕心中没了主意,只好看向司马懿,司马懿却是暗暗给曹丕使颜色,事宜让朱盖先推下去,我们去内堂慢慢商议。
心领神会,曹丕马上吩咐下人:“来人,备上酒席,为朱大人接风。”
朱盖虽是心中焦急,但是在这都城之内,他也不敢多造次,只能退下耐心等待曹丕做出决定。
眼见朱盖已经离开,曹丕焦急问道:“仲达,父亲被围,我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心中忐忑,毕竟他本来就跟曹操不对付,而曹丕年轻,对他更加的依赖,若是从此以后曹操不能主事,那么这样依赖,他的权势不就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但是他现在还不确定曹丕他自己是个什么态度,若是做了与曹丕心中相背的决定,恐怕日后两人会心生嫌隙,从而被曹丕忽视远离。
所以他便施了一个缓兵之计,让曹丕将此事带到后堂议事。
而后堂之上,众人则是众说纷纭,又一时拿不出一个主意。
正当大家争执不休的时候,突然在门庭处响起一个声响。
“主公可有更进一步的野望?”
这一问,犹如闷雷响彻旷野。
而这一问,同样是司马懿在等待的那个选项!
众人望向声音处,却见一个身形瘦削,将自己的脸藏在斗笠之内的人,他的声线有些沙哑。
“子明,你且说说你的看法。”曹丕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好像知道了什么。
那个有些枯槁的身影缓缓站起,踱步向前,来到曹丕的身前,拿下了斗笠,露出有些狰狞的面孔——这是他活下来的代价——微微欠身。
“汉朝至此已经四百年国祚,前有黄巾起义,后有群雄鼎立,到如今三方并立。”
“难道主公不想重新见到中国统一的时候吗?”
“自古以来,又有谁规定这天下非得是他刘家的呢?”
“他刘家又不是从秦国手里夺走的天下吗?”
“这天下,姓曹,又有何不可呢?”
此话一出,堂内哗然,许多当朝为官者纷纷议论,窃窃私语。
有说此言冒天下之大不韪;
也有说此言狼子野心;
但是其中似乎也有不少附和的声音。
只是曹丕心中有些忐忑,回答说:“父王以为丞相,又新晋魏王,位极人臣,也不敢有篡汉的念头,而我只是一个世子,还有不少兄弟同在许都。”
“再者,我等手中又无兵将,如何能···”
曹丕没有把话说完,他在等,等哪个心腹说出那句话。
但是谁是心腹呢?
当然是谁说那句话,谁就是心腹咯。
“主公,魏王此时不是被刘备逆贼所弑杀了吗?”
许久没有说话的司马懿此时却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
“魏王自知在劫难逃,故而死守汉中,却被刘备团团围住,故而遣使者送来立嫡文书,此刻,您便是魏王啊。”
司马懿说罢,突然下跪,高呼:“参见魏王。”
其他堂内的谋士,随从被司马懿那么一声,吓得一个激灵,也都纷纷拜称,“参见魏王。”
原本还有些畏缩的曹丕,突然听到司马懿高呼魏王还以为自己父亲回来了,正也要转身跪拜,须臾才反应过来,司马懿是在拜谒自己。
心中突然有一颗不知名的种子正在萌发,‘为何我不能是魏王呢?’
‘为何我不能是皇帝呢!’
种子茁壮成长,它等不及要成为参天大树了。
突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曹丕又颓然的坐在了地上。
“父王还在汉中城,他还是魏王,我只是世子,不是嫡子,我只是世子,不是嫡子。”
“我只能每日寻欢作乐,父亲甚至不愿将政务交由我处理。”
“我还不得父亲的倾心,我只是一个世子。”
此时的司马懿走上前来,将曹丕搀扶而起,缓缓拿出方才朱盖带过来的书信,说道:“丞相不是有书在此,将魏王之位传给主公了吗?”
曹丕突然心领神会,又好似发癫一般暴起,“对,对,对。父王传书给我,父王传书给我了。”
“可是,父王健在,我等该如何是好?若是他突围成功,重回许都,该如何是好?”
“主公,臣有一计,就看主公有没有更进一步的野望了。”
正嬉闹之间,突然童子传报,有魏王书信至此。
众人惊诧,魏王年事虽高,但是向来把持权力,不会让几名世子有任何参政议政的机会。
如今大军开拔在外,为何突然传信至此。
“来人,请使者进来。”
“属下朱盖,见过世子。”
曹丕只见门廊之外,一个粗犷的汉子端立在那,一丝不苟的样子,有些让人好笑。
朱盖拜见过曹丕,便将自己的腰牌与徐晃让他带来的求援信一起递了上去。
虽然曹丕没有要,但是朱盖还是主动的给了,毕竟主动澄清,好过事后逼问。
曹丕也没多想,接过两样东西之后,当场就将信打开仔细看起来。
不多时,司马懿从内庭出来,来到曹丕的身后,并未前去窥探信件的内容,而只是静静的等待。
果然,曹丕顺手就将手中的信转交给了司马懿,让他给拿个主意。
司马懿也是精明的人,其实他很早就出仕,但是总得不到曹操重用,甚至有些猜忌,故而屡次被曹操贬谪,但是他却没有气馁,而是想办法活跃到了曹丕的身边,甚至得到了曹丕的信任,成为他最重要的谋士幕僚。
司马懿扫了一眼曹丕递过来的信,心中大骇,原来是曹操亲征汉中,却被刘备围困在汉中城,只是刘备围三而缺一,有意放曹操离去,奈何曹操执意要与刘备决一死战,不肯撤离。
此信乃是徐晃私自写给曹丕,希望曹丕要么派兵支援解救,要么写信劝曹操回许都主持大局,不可再亲身犯险。
曹丕心中没了主意,只好看向司马懿,司马懿却是暗暗给曹丕使颜色,事宜让朱盖先推下去,我们去内堂慢慢商议。
心领神会,曹丕马上吩咐下人:“来人,备上酒席,为朱大人接风。”
朱盖虽是心中焦急,但是在这都城之内,他也不敢多造次,只能退下耐心等待曹丕做出决定。
眼见朱盖已经离开,曹丕焦急问道:“仲达,父亲被围,我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心中忐忑,毕竟他本来就跟曹操不对付,而曹丕年轻,对他更加的依赖,若是从此以后曹操不能主事,那么这样依赖,他的权势不就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但是他现在还不确定曹丕他自己是个什么态度,若是做了与曹丕心中相背的决定,恐怕日后两人会心生嫌隙,从而被曹丕忽视远离。
所以他便施了一个缓兵之计,让曹丕将此事带到后堂议事。
而后堂之上,众人则是众说纷纭,又一时拿不出一个主意。
正当大家争执不休的时候,突然在门庭处响起一个声响。
“主公可有更进一步的野望?”
这一问,犹如闷雷响彻旷野。
而这一问,同样是司马懿在等待的那个选项!
众人望向声音处,却见一个身形瘦削,将自己的脸藏在斗笠之内的人,他的声线有些沙哑。
“子明,你且说说你的看法。”曹丕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好像知道了什么。
那个有些枯槁的身影缓缓站起,踱步向前,来到曹丕的身前,拿下了斗笠,露出有些狰狞的面孔——这是他活下来的代价——微微欠身。
“汉朝至此已经四百年国祚,前有黄巾起义,后有群雄鼎立,到如今三方并立。”
“难道主公不想重新见到中国统一的时候吗?”
“自古以来,又有谁规定这天下非得是他刘家的呢?”
“他刘家又不是从秦国手里夺走的天下吗?”
“这天下,姓曹,又有何不可呢?”
此话一出,堂内哗然,许多当朝为官者纷纷议论,窃窃私语。
有说此言冒天下之大不韪;
也有说此言狼子野心;
但是其中似乎也有不少附和的声音。
只是曹丕心中有些忐忑,回答说:“父王以为丞相,又新晋魏王,位极人臣,也不敢有篡汉的念头,而我只是一个世子,还有不少兄弟同在许都。”
“再者,我等手中又无兵将,如何能···”
曹丕没有把话说完,他在等,等哪个心腹说出那句话。
但是谁是心腹呢?
当然是谁说那句话,谁就是心腹咯。
“主公,魏王此时不是被刘备逆贼所弑杀了吗?”
许久没有说话的司马懿此时却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
“魏王自知在劫难逃,故而死守汉中,却被刘备团团围住,故而遣使者送来立嫡文书,此刻,您便是魏王啊。”
司马懿说罢,突然下跪,高呼:“参见魏王。”
其他堂内的谋士,随从被司马懿那么一声,吓得一个激灵,也都纷纷拜称,“参见魏王。”
原本还有些畏缩的曹丕,突然听到司马懿高呼魏王还以为自己父亲回来了,正也要转身跪拜,须臾才反应过来,司马懿是在拜谒自己。
心中突然有一颗不知名的种子正在萌发,‘为何我不能是魏王呢?’
‘为何我不能是皇帝呢!’
种子茁壮成长,它等不及要成为参天大树了。
突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曹丕又颓然的坐在了地上。
“父王还在汉中城,他还是魏王,我只是世子,不是嫡子,我只是世子,不是嫡子。”
“我只能每日寻欢作乐,父亲甚至不愿将政务交由我处理。”
“我还不得父亲的倾心,我只是一个世子。”
此时的司马懿走上前来,将曹丕搀扶而起,缓缓拿出方才朱盖带过来的书信,说道:“丞相不是有书在此,将魏王之位传给主公了吗?”
曹丕突然心领神会,又好似发癫一般暴起,“对,对,对。父王传书给我,父王传书给我了。”
“可是,父王健在,我等该如何是好?若是他突围成功,重回许都,该如何是好?”
“主公,臣有一计,就看主公有没有更进一步的野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