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秦时:王妃惊鲵 > 第205章 蒙恬,王离

秦时:王妃惊鲵 第205章 蒙恬,王离

    残阳快要燃烧殆尽。

    骊山大营。

    一件崭新的盔甲,淡金为主调,胸甲往上固有锁链,锁住两边的肩甲,鲜艳红袍随风飘动。

    地平线已剩最后一抹余晖,在地上斜射出一道修长英气的身影。

    真刚紧随其后,散发出先天境的强大气息,气场向四周威慑。

    “秦大人!”

    一名身躯比蒙恬更为壮硕的青年拱手行礼。

    一身精美的银甲,头戴头盔,气质初露锋芒,英武的面孔已有三分傲气。

    “蒙恬呢。”

    秦夜淡漠的点点头,询问了一句。

    组建秦械师,他把王离从其父王贲麾下调了过来。

    一听是比平阳重甲军这种王牌军团更强大的特种军队,王离自然感兴趣,毫不犹豫的离开边关,来到骊山大营。

    “操练场操练士卒!”王离如实答道。

    “喏,看看。”

    秦夜递给王离一把马刀,让他瞧瞧。

    锵!

    王离也不矫情,一把接过马刀,拔出刀鞘,一抹寒芒从刃尾平滑至刃尖。

    眼中顿时闪过一抹惊叹之色。

    常年在军中,他对各种兵器了如指掌,一眼就看出了这把刀的不凡。

    舍弃了寻常兵器的青铜,采用钢铁锻造,刀刃锋锐有余,却不失韧性。

    欣赏了一会儿,王离便失去了一半兴致。

    “骑兵冲锋,此刀固然更加灵巧,节省体力,可一寸长一寸强,对上长矛不占优势。”

    马刀入鞘,王离沉吟的评价了此刀,讲出了核心的优缺点。

    “所以才有了五军营,神机营。”

    秦夜平静的说道,带着真刚朝操练场而去。

    “不知大人何意。”王离跟上,求解道。

    看这一身盔甲,若没猜错,王上定是把此军交由了对方统领。

    并非是他看不起对方,相反,最近咸阳发生的事前线的少数将领亦知。

    皆言秦国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可战场并非儿戏,远非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可比,是会死人的!

    派一个文人来指挥军队,说实话,他心里觉得很荒唐。

    “秦械师一万三千人,军队协调作战,看人下菜这个道理平民百姓皆懂。”

    王离闻言顿时恍然,可心中的好奇始终蠢蠢欲动,不说出来不舒服,于是试探的问了一句:“敢问秦大人所言的菜是哪一道菜?”

    秦夜摇头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目光看着王离,道:“待王上加冠,这支军队练成,我带你去关外转转。”

    没有言明究竟是哪一道菜。

    之所以只装备三千把马刀,一则钢铁冶炼太过繁琐,锻造一把马刀的步骤也不如一杆长枪来得快,成本较高。

    二则正如王离所言,一寸长一寸强,如果让三千营去对装备长矛长枪的骑兵,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五军营的一万骑兵并非装备马刀。

    对胡人,三千营在前,对六国五军营首当其冲,讲究的就是一个协调作战,避实击虚。

    还是那句话,纸上谈兵不算什么,是骡子是马日后拉出去遛一遛就知晓。

    秦国的国力还在提升,同样也就只有秦国经得起他这么搞~

    来到操练场。

    秦夜叫来了正在训练士卒的蒙恬。

    与在武遂有些出入,不仅气血上升许多,看上去更加精壮,那股武将气质更为厚重,与王离形成了截然反差,性格虽有一丝张扬,却沉稳许多。

    一身金色镶边的盔甲,突显军人的阳刚之气。

    同为将门之后,王翦如今的名气虽不如蒙骜,但王离的心气却一点都不比蒙恬低。

    只是看了蒙恬一眼,王离便没作理会。

    将手中的另一把马刀丢给蒙恬,吩咐道:“让工匠做三千把这样的木刀。”

    “另外,这上面的东西也要一同弄出来,明日破晓,黄金火骑兵与秦械师所属兵员在西大营集结。”

    蒙恬粗略观了一遍,旋即递给一旁的亲卫。

    亲卫接过离开。

    秦夜走在操练的方队之间,宛如视察的领导,天边的余晖被黑暗所取代,缓缓说道:“王上将这支部队命名为黄金火骑兵,可见对你的看重。”

    “蒙恬,定不负王上、秦大人所望!”蒙恬握着腰间佩剑,另一只手拿着马刀,沉声保证道。

    这支军队他知道是秦夜最先提出,与王上通过气,将之交与他来做主将。

    人数上或许不如平阳重甲军,但这意味着王上对他的看重,且调了他父亲蒙武接管武遂。

    王离捏紧拳头,此刻只感觉手中的马刀是一份耻辱。

    他与蒙恬之间的年龄相差无几,其父、祖父在大秦军中均有威望,然而,蒙恬已经执掌唯二的特种军队,三万之众,王上更是将之命名为黄金火骑兵。

    对比下来,他现在仍一无所有。

    心高气傲的他怎能平静。

    秦夜唇角不可微查的上扬。

    常言道,知耻而后勇,看到彼此的差距,必定会更加疯狂的去追赶。

    ......

    傍晚。

    蒙恬仍在视察,带领一队士卒穿梭在军营中,清点人数。

    这是他的习惯。

    “哼,没想到来的是一个毛头小子,毛都没长齐的家伙,也配指挥我等。”

    ......

    “据说此人是一个文臣,半月前献计帮助王上在武遂军营脱离险境,后加封九卿,一步登天了!”

    ......

    “打仗岂可轻言?一个纸上谈兵的文人,真去了战场也只是那赵括,活活害死我等。”

    ......

    篝火处。

    几个士兵聚在一起谈论,其中一个脸上明显不服,看脸上的刀疤,以及身上充斥着杀伐之气,不难看出是一个老兵。

    “尔等敢在此妄加议论!”

    蒙恬领着士卒走了上来,火光映照下的脸色铁青,不是很好看。

    “蒙恬大人!”

    几名士兵慌忙起身行礼。

    “大人!”那名老兵也起身,拱手沉声道。

    “王顺,我念你平日杀敌奋勇,不追究此责,管住自己的嘴,若是传至秦大人那里,别怪本将没提醒你!”蒙恬冷哼一声。

    “大人,属下不服!”

    老兵抬头,对蒙恬有一丝敬意,言语却不服气。

    “是与不是王上自有定夺,轮不到你在这指指点点!”蒙恬又是沉喝了一声。

    老兵拳头握紧,鼻孔喘着粗气,咬了咬牙,低下头。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