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工厂大海王 > 第448章 实地考察

工厂大海王 第448章 实地考察

    杨志伟一下子没听明白杨铭的话,看向杨铭。

    “我开了一个小制衣厂,那里需要人打包,另外帮我镇下场子,军超也在那里。”

    “哦,工资……”

    “工资跟他们一样,一个月一千五,怎么样?”

    “我去。”

    杨铭不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没有接话,杨志伟继续说道:“什么时候去?”

    “哦!明天就可以去,我车上坐满了,你自己坐火车去,车费给你报销。”

    “可以。”

    杨铭把杨军的电话给了他,让他到东莞了,直接给杨军打电话,让杨军去接他。

    来之前,杨铭没想到杨志伟答应得这么干脆。

    虽然杨铭不怎么看得上杨志伟,但他总是一个男人,有他和田军超在一起,有什么事,只要他们站出来带个头,几十号人一拥而上,还有什么事摆不平?

    第二天,杨铭起来的时候,公鸡还在打鸣,而杨母已经煮好了一大锅土鸡粉丝汤。

    “阿姨辛苦了。”王成芬说道。

    “阿姨做的鸡汤真好喝!”王成功赞不绝口

    “呵呵,早上太匆忙,没准备饭菜,吃完鸡肉加些炒米进去。”杨母提过来一袋炒米。

    用鸡汤泡炒米,这是乡下人喝鸡汤的标配,也是城里人享受不到的美味。

    天空由黑转成淡蓝,远处天际线上,一抹淡淡的红色逐渐扩散开来。

    “叽叽喳喳……”鸟儿开始唱歌了。

    “上车,出发。”

    杨铭去接了魏勇后,一路向南驶去。

    途经湘潭的时候,杨铭在街上买了一蛇皮袋橘子,又找商贩要了几个方便袋子,然后把车开到一个村子里去做了一番实地考察。

    他一个年轻小伙,别人不怎么搭理,于是,便让王成芬去开路。

    杨铭打开车窗,将车速放到最慢,众人很快闻到一股猪粪味,接着又听到猪叫声。

    “芬儿,就去这家看看。”

    村民见到如花似玉的姑娘,变得热情了许多。

    “大叔,我们是来参观养猪的,”王成芬将一袋橘子双手递给大叔,微笑着说道,“方便去看看您的养猪场吗?”

    大叔见两人仪表堂堂,又开着轿车,还送了一袋子橘子,便爽快地同意了。

    大叔家住的是一层的平房,穿过平房,是一个院子,院子已经用彩钢瓦搭成了棚子,堆放着饲料。

    院子后面是盖着机瓦的后座房,这样的后座房有三座,每座又有三间,中间一道不足一米的过道相连。

    第一座瓦房的地坪与正房差不多高,后面两座瓦房的地坪比第一座高出了一米左右。

    看得出来,第一座是前几年盖的,地坪是平实的,而后面两座是最近几年刚盖的,地坪是带漏缝的预制板。这个杨铭懂,就是为了方便清洁猪圈的。

    第一座瓦房,东边一间猪圈里躺着一头大肚子母猪。

    “大叔,这个是快要下崽了吗?”杨铭问道。

    “是呀,不到一个星期就要下崽了。”大叔说道。

    “哇!好多小猪崽。”王成芬惊讶道。

    几人又转身看向中间的猪圈,一头母猪躺在地上,懒洋洋地睡着觉,显然是怀着孕,只不过肚子小一点。

    西边的猪圈里有十几只小猪崽正在抢食吃。

    “这是一窝下的崽吗?”

    “是的。”

    杨铭数了一会儿正在欢快抢食的小猪崽,其中有一只在捣蛋,害得其他小猪乱窜。

    杨铭一时没数清,便问道:“这一窝有多少只呀?”

    “嗯……下了十六只,死了一只。”

    杨铭没有多问,又走向第二座瓦房。东西两边猪圈大一些,中间的猪圈被走廊占用了一点,小了三四个平方。东西两边,每个大猪圈里养了六头大肥猪,中间的小猪圈里养了四头。

    第三座瓦房的格局和前面两座一样,只不过猪只有半大,是那种又长又瘦的体型。

    “叔,您喂这么多猪,需要几个人打理呀?”杨铭又问道。

    “哈哈,一个人忙不过来,两个人又很闲。”

    “也就是说两个人足够了?”

    “是的,主要是猪粪要清理,再就是买饲料的时候,还有母猪下崽的时候忙。”

    “我听说养猪都实现自动化了,您这好像全都要人工操作呀?”

    “是,我们县里的大型养猪场就是自动化的,不过他们也只是仔猪采用自动化,像这个育肥猪还是采用的人工投食。”

    “这是为什么呀?”杨铭递了一根烟过去,继续问道。

    “人工喂食和自动化喂食各有各的好处,人工喂食麻烦一些,但是不浪费饲料,还可以及时发现生病的猪。自动化喂食虽说省了人工,但是猪会糟蹋饲料,而且生病的猪也不能及时发现,一旦传染上其他猪,损失也不小。”大叔口吐真言。

    “哦!原来是这样!您这两头母猪下的崽全部是自己喂大吗?”

    “是的,我们都是喂自己家产的猪崽。”

    “那……这一年能卖多少头猪呀?”

    “大概八九十头吧!”

    “哎呀!这么多呀?那一年不是可以赚五六万?”

    “哈哈,这个不好说,猪会生病,而且猪价有变化。”

    杨铭和忠厚老实的大叔谈了大约半个小时才结束,临走时,递过去一包盖珍烟。

    大叔连忙摆手:“不用,不用,你这小伙子也太客气了。”

    “大叔,您就收下吧!刚才在您这里学到了很多,我真的很感谢您。”

    见大叔很不好意思地收下了,杨铭又问道:“我看这个村有很多养猪的,您能带我去下一家看看吗?”

    “可以呀!我带你去我们家老幺那里看看也行。”

    接着,杨铭又从车上提了一袋橘子,随大叔去了另一家。

    大叔和杨铭的父亲差不多年纪,老幺和杨铭的幺叔差不多年纪。

    不愧是两兄弟,两家的猪圈和正房的格局都差不多,都是两头母猪,但是,老幺家只有两座后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