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襄阳战记 > 第一百五十七章 《追兵将至风声紧》

襄阳战记 第一百五十七章 《追兵将至风声紧》

    上官云溪卷起地图,嘴角微微上扬:“十六岁时,你为了一对铁罗汉独闯少林;二十岁那年,又在风陵渡口一人独战黄河三煞。“他将地图放回暗格,“这样的人,我信得过。“

    暮色渐浓,竹舍内暗了下来。上官云溪点燃一盏青瓷油灯,暖黄的光晕中,他的轮廓显得柔和了许多。

    她从橱中取出一套素白中衣放在榻边:“你的衣服今日上药时沾了血,我已洗净烘干。这是换洗衣物,可能略长些。“

    郭襄道谢接过,触手是上好的云锦,袖口和领口绣着与帕子相同的墨梅纹样。更衣时,她发现中衣内层缝着几处暗袋,里面装着薄如蝉翼的刀片和几包药粉——这显然是为随时可能发生的战斗准备的。

    “表弟平日也这般警醒?“

    上官云溪正在整理药箱,闻言抬头:“七年前那个雪夜后,我再未卸甲而眠。“

    他没有解释那个雪夜发生了什么,但郭襄从她骤然收紧的手指看出了端倪。屋外,夜风穿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无数细小的叹息。

    次日清晨,郭襄被一阵琴音唤醒。朝阳透过竹帘的缝隙洒落进来,在地上画出道道金线。琴声来自屋外的平台,时而如清泉流涧,时而似松涛阵阵。

    她披衣出门,看见上官云溪正坐在石凳上抚琴。晨光中,他的侧脸如同最上等的羊脂玉,睫毛在脸上投下细小的阴影。石桌上放着一壶茶和两只白瓷杯,茶香随着琴音袅袅升起。

    琴声戛然而止。

    “气色好多了。“上官云溪头也不抬地说,手指轻轻拨弄着琴弦,“尝尝这茶,是用后山的云雾茶配竹露煮的。“

    郭襄在对面坐下,茶汤澄澈碧绿,入口先苦后甘,喉间留下一股竹叶的清香。她注意到琴身上刻着两个小字——“孤桐“,字迹娟秀却透着筋骨。

    “好琴。“

    上官云溪的手指抚过琴弦:“家父所赠。他常说,琴心剑胆,缺一不可。

    我观你昨日使剑,招式虽妙,但运劲之法与剑路不合。“上官云溪将琴放到一旁,“你惯用打狗棒的运劲方式使剑,威力减了三成。“

    郭襄心头一震——这正是她自创剑法时遇到的困境。她放下茶杯:“请表弟指教。“

    上官云溪起身,从腰间解下软剑。晨风中,剑身如银蛇般微微颤动:“看好了。“

    他手腕一抖,软剑突然绷得笔直,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这一剑看似轻柔,郭襄却听见了破空的锐响。上官云溪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每一剑刺出都带着某种韵律,仿佛在跳一支看不见的舞。

    “剑是手臂的延伸,但不是棍棒的替代。“他收剑而立,“你试试。“

    郭襄接过软剑,入手冰凉沉甸。她试着模仿上官云溪的动作,却发现这看似柔软的兵器极难驾驭。第三次尝试时,剑身突然反弹,险些伤到自己。

    “呼吸乱了。“上官云溪站到她身后,右手轻轻托住她的手腕,“剑随气走,意到剑到。“

    他的气息拂过郭襄耳际,带着淡淡的沉香味。郭襄突然感到一股温和的内力从手腕处传入,引导着她的动作。软剑在这一刻变得驯服,随着她的心意划出一道银光。

    “妙哉!“郭襄忍不住赞叹。

    上官云溪退后一步,嘴角微扬:“你悟性很高。“他指向远处的竹林,“试试那根竹子。“

    郭襄凝神静气,回忆着刚才的感觉。软剑刺出的刹那,她感到内力如涓涓细流般涌入剑身。十步开外的竹竿应声而断,切口平滑如镜。

    “成了!“郭襄欣喜转身,却见上官云溪脸色突变。

    “小心!“

    破空声从背后袭来。郭襄本能地侧身,一支羽箭擦着她的衣袖飞过,深深钉入竹舍的门框。上官云溪已经拔剑在手,目光凌厉地扫视四周。

    “东南方,三十步。“她低声道,同时从袖中甩出三枚银针。

    树丛中传来一声闷哼,接着是重物倒地的声音。但更多的脚步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他们被包围了。

    “进屋!“上官云溪一把拉起郭襄,同时踢翻了石桌。茶具摔得粉碎,但这一动作救了她们一命——三支弩箭钉在了原本心脏高度的位置。

    两人退入竹舍,上官云溪迅速从床下抽出一个木箱。箱中整齐排列着各种暗器和小巧机关,他取出两把连弩递给郭襄:“上弦,从窗口掩护我。“

    郭襄熟练地上弦,透过竹帘的缝隙看到至少二十名黑衣人正在逼近。她瞄准最前面的一个,弩箭离弦,正中咽喉。

    上官云溪则跃上房梁,从暗格中取出一张造型奇特的大弓。弓身通体漆黑,弦是某种半透明的材质。她搭箭拉弦,箭矢破空而出,竟然连续穿透了三名敌人的胸膛。

    “好弓!“郭襄忍不住赞叹。

    “西域''穿云弓'',一弦值千金。“上官云溪又连发三箭,箭无虚发。

    敌人暂时退却,但两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上官云溪快速收拾必需品,塞进一个防水的牛皮囊中:“后山有密道,通往汉水支流。“

    郭襄注意到她动作间左臂有些不自然:“你受伤了?“

    就在她们准备离开时。外面传来的喊杀声打断了这一刻。

    拉着郭襄冲出后门:“走!“

    雨又下了起来,打湿了两人的衣衫。在钻入密林前,郭襄最后回望了一眼这座名为“听雨轩“的竹舍。檐角的风铃在雨中叮当作响,仿佛在诉说一个无人倾听的故事。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