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20章 吴越争霸:历史与人性的镜子

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第120章 吴越争霸:历史与人性的镜子

    293、吴越争霸:历史与人性的镜子

    过了两年,吴王准备进攻齐国。伍子胥劝阻说:“不可以。我听说勾践吃的东西不重口味,与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我们吴国有了越国,就像是心腹之疾,而齐国对我们来说不过是疥疮。希望大王先打越国,再进攻齐国。”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还是进攻了齐国,在艾陵之战中打败了齐国,俘虏了齐国的贵族高、国,然后凯旋。吴王因此责备伍子胥。伍子胥说:“大王不必为此沾沾自喜!”吴王愤怒,伍子胥想要自杀,吴王听说后制止了他。越国的大夫种说:“我看吴王很骄傲,让我们试着借给他粮食,来测试他的反应。”种向吴王借粮食,吴王本来想借,伍子胥劝阻不让借,但吴王还是借给了他,越国因此私下里非常高兴。伍子胥说:“大王不听劝谏,以后三年吴国就会成为废墟!”太宰嚭听到这话,就开始和伍子胥争论越国的事,并趁机在吴王面前诽谤伍子胥:“伍员外表忠诚,实际上心狠手辣,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怎么可能顾及大王您呢?大王之前想进攻齐国,伍员强烈反对,后来虽然有功,但心里却因此恨上了大王。大王如果不防备伍员,他一定会造反。”嚭和逢同一起策划,向吴王诽谤伍子胥。吴王起初不相信,后来派人去齐国,得知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了鲍氏,就非常生气,说:“伍员果然背叛了我!”于是让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大笑说:“我让父亲成为霸主,我又让儿子继位,儿子起初还想把吴国的一半分给我,我没有接受,现在儿子却用诽谤的手段杀了我。唉,唉,一个人果然不能独自生存!”他对使者说:“一定要把我的眼睛放在吴国的东门上,好让我看到越军入侵!”于是吴国就由嚭掌权。

    过了三年,勾践问范蠡:“吴国已经杀了伍子胥,奉承拍马的人很多,我们可以行动了吗?”范蠡回答:“还不行。”

    第二年春天,吴王在黄池会盟诸侯,吴国的精兵都跟随吴王去了,只留下老弱病残和太子在国内。勾践再次询问范蠡,范蠡说:“可以行动了。”于是越国派出两千习流的士兵,四万训练有素的士兵,六千君子,还有一千名各种车夫,进攻吴国。吴国军队战败,越军杀了吴国的太子。吴国向吴王求救,吴王正在黄池会盟诸侯,担心这件事传出去,就隐瞒了下来。吴王在黄池会盟结束后,派人带着厚礼向越国求和。越王考虑到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和平相处。

    四年后,越国再次进攻吴国。吴国的士兵和人民已经疲惫不堪,精锐部队都在齐国和晋国阵亡。越国大败吴国,并围攻了三年,吴国军队最终战败,越国把吴王围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裸露上身,膝行爬行,向越王求和,说:“我这个孤臣夫差敢敞开心扉,以前曾在会稽得罪过您,我就不敢违抗您的命令,得以回国。现在您高跟鞋迈出,要处死我这个孤臣,我愿意听从您的命令,希望您也能像会稽时一样,宽恕我的罪行。”勾践于心不忍,想要答应他。范蠡说:“会稽的事,是天意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现在天意要把吴国赐给越国,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而且您早出晚归,不就是为了吴国吗?策划了二十二年,一下子就放弃,可以吗?而且天意已经给出,如果不要,就会受到惩罚。‘砍柴的人离得很近’,您忘了会稽的困境了吗?”勾践说:“我想听你的建议,但我不忍心杀了他的使者。”范蠡于是鼓励士兵进攻,说:“大王已经把国家的事务托付给了我,使者离开,否则就会获罪。”吴国的使者哭泣着离开了。勾践对他感到同情,就派人告诉吴王:“我把大王安置在甬东,给您百家姓。”吴王谢绝说:“我老了,不能侍奉您了!”然后自杀。

    《吴越争霸》是一部描绘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之间复杂纷争的历史故事,它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战争与政治斗争,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故事中,吴王阖闾的骄傲与伍子胥的忠诚形成鲜明对比。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警示越国的威胁,但吴王却因胜利而沾沾自喜,忽视了伍子胥的忠言。这种领导者的盲目自信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伍子胥的悲剧性命运让人深思,他不仅预言了吴国的衰落,也用自己的死亡揭示了人性的悲剧。

    越王勾践的隐忍与范蠡的智慧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越国弱小,但勾践通过卧薪尝胆,终于在适当的时机反击吴国,实现了国家的复兴。而范蠡则在关键时刻给出了正确的建议,引导勾践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他的远见卓识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叹不已。

    《吴越争霸》不仅是一部历史记载,它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以及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听取忠言,谦逊地面对挑战,不应因一时的胜利而忘记长远的威胁。这部作品不仅对于了解历史有重要价值,对于理解人性和国家治理也有深刻的启示。

    294、勾践传奇:从战败到称霸

    于是他蒙上脸,说:“我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越王勾践于是安葬了吴王,并处死了太宰嚭。

    勾践平定了吴国之后,就带领军队北渡淮河,与齐国、晋国的诸侯在徐州会盟,并向周朝献上贡品。周朝的元王派人赐给勾践一份礼物,并封他为伯爵。勾践离开后,渡过淮河南行,把淮河以北的土地给了楚国,把吴国之前侵占的宋国土地归还给宋国,并在鲁国和泗水之间划分了一片土地。在这个时候,越国的军队在江淮东部横行,各诸侯国都来祝贺,越国自称霸王。

    范蠡于是离开了,他给大夫种留下了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个长颈鸟嘴的人,可以和他共患难,但不能和他共享受。你为何不离开?”种看到信后,借口生病不去朝见。有人诽谤种将要叛乱,越王于是赐给了种一把剑,说:“你教我攻伐吴国的七种策略,我使用了三种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在你手里,你为我试试看。”种于是自杀。

    勾践去世后,他的儿子王鼫与继位。王鼫与去世后,他的儿子王不寿继位。王不寿去世后,他的儿子王翁继位。王翁去世后,他的儿子王翳继位。王翳去世后,他的儿子王之侯继位。王之侯去世后,他的儿子王无强继位。

    王无强在位时,越国兴师北伐齐国,西征楚国,与中原各国争夺霸权。在楚威王时期,越国北伐齐国,齐威王派人劝说越王说:“越国如果不攻打楚国,就无法称王,也无法称霸。越国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没有得到晋国的支持。韩国和魏国本来就不会攻打楚国。如果韩国攻打楚国,就会危及叶国和阳翟;魏国攻打楚国,就会让陈国和上蔡不安稳。所以,晋国和越国之间的争斗,不会导致军队覆灭或将领被杀,这样马匹的劳力就无法发挥。晋国对越国的重视,为什么呢?”越王回答说:“我们之所以重视晋国,不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强大,也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与我们一起战斗,而是因为他们可以让我们分散楚国的力量。现在楚国的力量已经分散,我们还等待什么?”齐国的使者说:“越国之所以没有灭亡,真是幸运!我们不重视越国的智慧,就像眼睛能看到细小的毛发却看不到眼睫一样。现在越王知道晋国的错误,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这是目光短浅。越国所等待的,不是晋国的军队,也不是他们的和谈,而是他们分散楚国的力量。现在楚国的力量已经分散,还等待什么?”越王问:“怎么办?”使者回答:“楚国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直至无假之关,有三千七百里的防线;景翠的军队北聚鲁国、齐国、南阳,还有比这更大的吗?而且您所追求的,是与晋国争斗;晋国和楚国如果不争斗,越国的军队就不会出兵,这是知道二五而不知道十。这个时候不攻打楚国,我因此知道越国无论是大是小,都无法称王称霸。再看看楚国的边境,比如复雠、庞、长沙,这些都是楚国的粮食产地;还有竟泽陵,是楚国的材木产地。越国如果能够占领这些地方,那么楚国的边境就无法向郢都献上贡品。我听说,图谋称王称霸,就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本质。现在越王知道晋国的错误,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这是目光短浅。越国所等待的,不是晋国的军队,也不是他们的和谈,而是他们分散楚国的力量。现在楚国的力量已经分散,还等待什么?”越王说:“怎么办?”使者回答:“楚国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直至无假之关,有三千七百里的防线;景翠的军队北聚鲁国、齐国、南阳,还有比这更大的吗?而且王所追求的,是与晋国争斗;晋国和楚国如果不争斗,越国的军队就不会出兵,这是知道二五而不知道十。

    《勾践传奇》讲述了勾践从战败到称霸的传奇历程,通过勾践、范蠡等人物的传奇故事,展示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画卷,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历经磨难,最终成功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他的坚韧、智慧和勇气,令人赞叹不已。特别是他能够从战败中汲取教训,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最终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范蠡作为勾践的得力助手,为越国的发展和崛起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勾践成功之后,范蠡却明智地选择了离开,避免了勾践成功后的猜忌和迫害。这充分体现了范蠡的高尚品质和智慧。

    此外,《勾践传奇》还通过勾践与楚国、齐国的争斗,展示了当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楚国、齐国和晋国之间的利益纠葛,使得勾践在称霸的道路上历经重重考验。最终,勾践在范蠡等谋士的帮助下,成功地战胜了这些困难,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总之,《勾践传奇》是一部描绘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画卷,通过勾践、范蠡等传奇人物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