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21章 智者的代价:庄生与朱公的故事

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第121章 智者的代价:庄生与朱公的故事

    295、谋略与智慧:越国兴衰背后的历史启示

    这时候不攻打楚国,我因此知道越大国的国王,小的称霸。再次报仇、庞、长沙,楚国的粮食;争夺泽陵,楚国的财宝。越国窥视着通向无假之关的道路,这四个城邑不再向郢都献上贡品。我听说,图谋称王的人不一定要称霸,他们的疲弱可以用来威胁。然而不称霸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王道。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够转而攻打楚国。」

    于是越国就放弃了齐国而攻打楚国。楚威王兴兵迎战,大败越国,杀死王无强,夺取了原来吴国的土地直到浙江,还在徐州击败了齐国。越国因此分崩离析,各个家族的子孙争着立为王或君,他们沿海居住在江南海边,向楚国称臣。

    后来过了七代,到了闽君摇,他帮助其他诸侯平定了秦国。汉高帝又把摇封为越王,让他继续越国的后代。东越和闽君都是越国后代。

    范蠡在越王勾践手下做事,他辛苦努力,与勾践共同策划了二十多年,最终灭掉了吴国,报了会稽的耻辱,向北进军淮河,靠近齐国和晋国,发布号令,尊崇周朝,勾践因此称霸,而范蠡被封为上将军。回国后,范蠡认为大名声之下,难以长久居于其位,而且勾践这种人可以与他共患难,却难以与他共享安乐,于是给勾践写了一封信说:“我听说君主忧虑,臣子劳累;君主受辱,臣子应当死去。以前君王您在会稽受辱,我没有死去,就是为了这件事。如今已经报了仇,我请求您允许我像会稽之战时那样死去。”勾践说:“我将与你共同分享国家。如果不这样,我就要处死你。”范蠡回答说:“您做您想做的事,我做我认为正确的事。”于是他收拾了一些珍贵的珠宝,带着他的门徒乘船渡海而去,再也没有回来。于是勾践把会稽山作为范蠡的封地。

    范蠡渡海到了齐国,更改了姓名,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辛苦努力,与儿子一起经营家产。没过多久,家产就达到了几十万。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华,让他做了相国。范蠡感叹道:“居家则可积累千金,做官则可至卿相,这是平民百姓的极限。长期享有尊贵的名声,是不吉利的。”于是他归还了相印,把财产都分给了亲朋好友,带着重宝,悄悄离开,停在了陶地,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可以做买卖,经营生意,从而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他又约束自己和儿子农耕畜牧,废弃官职,等待时机,经营家产,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没过多久,就积累了数不尽的财富。天下人都称他为陶朱公。

    陶朱公在陶地居住,生了一个小儿子。小儿子长大后,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囚禁在那里。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是应该的。但我听说,千万富翁的儿子不会死在街市上。”就让小儿子去探望他。于是他准备好一千镒黄金,放在破衣服里,用一辆牛车运着。临行前,陶朱公的大儿子坚决要求去,陶朱公不答应。大儿子说:“家里有长子负责家事,如今弟弟犯了罪,父亲却不让他去,反而让小弟弟去,这是我不配为人子。”于是他想自杀。他的母亲劝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活二儿子,如果大儿子先死了,那怎么办?”陶朱公无奈,只好让大儿子去,并给他一封信,信中写道:“你到了那里,就把这一千镒黄金交给庄生,一切听他的安排,千万不要与他争斗。”大儿子出发后,也私自带了一些钱。

    读完这段历史故事,让人感慨万千。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越国的兴衰历程,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谋略与智慧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越国在面临强敌楚国时,果断放弃攻打齐国,转而集中力量对付楚国,这一决策展现了越国决策者的远见卓识。他们明白,只有先解决掉强大的楚国,才能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这种战略眼光和果断行动力,无疑是越国能够在当时激烈的诸侯竞争中立足的重要原因。

    其次,越国在经历战败后,各个家族子孙争着立为王或君,沿海居住在江南海边,向楚国称臣。这种局面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面临困境时,民众的团结与坚韧。他们没有因为战败而气馁,反而选择了重新站起来,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

    再次,范蠡的故事让我深感敬佩。他与越王勾践共同策划二十多年,最终灭掉吴国,报了会稽之耻。但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却不居功自傲,反而选择离开朝廷,过上了平凡的生活。这种淡泊名利、明智果断的品质,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总的来说,这段历史故事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明智的决策、团结的人民和英勇的领导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鉴,不断提升自己的谋略与智慧,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296、智者的代价:庄生与朱公的故事

    到了楚国,庄生的家住在城外,他穿过藜藋(一种植物)走到门口,家境非常贫困。但他的长子按照父亲的话,送去了千金。庄生说:“你赶快离开,千万不要留下来!如果你的弟弟出来了,不要问他为什么。”长子离开后,没有去见庄生,而是私下把钱留了下来,用它来贿赂楚国的权贵。

    庄生虽然住在贫困的地方,但他在国内以廉洁正直而闻名,从楚王以下的人都尊敬他。当朱公送来黄金时,他并没有打算接受,而是想等事情办成后再归还,作为信物。所以黄金送到时,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如果病情不严重,我会后来再回来,不要动这笔钱。”但朱公的长子并不理解他的意图,认为他父亲变了卦,所以又去见庄生。庄生问他:“你为什么不走?”长子说:“我本来是为了弟弟的事情来的,现在弟弟要自己求情,所以我才离开。”庄生明白了他的意思,让他自己进屋取钱。朱公的长子就进去取了钱,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庄生因为被自己的儿子出卖而感到羞耻,于是他去见楚王,说:“我之前说过关于星星的事情,王您也说过要通过修德来回应。现在我出来了,路上的人都说是陶地的富人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们家有很多钱贿赂王的左右,所以王并不是真的关心楚国,而是因为朱公的儿子才赦免了他。”楚王非常生气,说:“我虽然德行不高,但也不能因为朱公的儿子就施恩啊!”于是下令处死朱公的长子,第二天就发布了赦免令。朱公的长子最终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了家。

    到了家,他的母亲和城里的人都为他感到悲哀,只有朱公一个人笑着说:“我一直知道他一定会被杀掉!他并不是不爱他的弟弟,而是有些事情他无法忍受。他从小就和我一起生活,知道生活的艰难,所以对钱财看得很重。而他的弟弟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不知道钱财的来之不易,所以轻易地就放弃了。我之前想让他弟弟去,就是因为他能放弃钱财。但长子不能,所以最终他弟弟被杀,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不值得悲伤。我每天都在期待他的丧事。”所以范蠡三次迁徙,都能成名,不是随便离开就能成功的,他停留的地方一定会留下美名。他最终在陶地老死,所以世人称他为陶朱公。

    太史公说:大禹的功绩很大,他疏导了九条河流,定了九州,直到现在华夏地区才能安居乐业。到了他的后代句践,他刻苦思考,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吴国,北上游历中原,尊崇周朝,自称霸王。句践难道不是贤明的君主吗!他继承了大禹的遗志。范蠡三次迁徙都有荣耀,名声流传至今。像他们这样,不想出名都难!

    越国的祖先少康,到了允常的时候,他的儿子开始称霸,与吴国争夺强国地位。在槜李之战中,阖闾受伤。会稽的耻辱,句践想要担当。文种用利益来诱导,范蠡明白了他的意图。他屈尊接纳士人,表达了他的决心。最终他恢复了复仇,灭掉了大邦。但后来他自己的力量不足,被吴国的无强所灭。

    《智者的代价:庄生与朱公的故事》是一则关于智慧、勇气和道德抉择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庄生和朱公两位智者的故事,以及他们为了正义和道义所付出的代价。

    庄生是一位廉洁正直的人,他的儿子朱公却因为贪婪和短视而陷入困境。庄生为了维护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和利益,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朱公虽然最终明白了父亲的心意,但已经来不及挽回悲剧。庄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道德的修养和行为的正直。

    朱公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因为贪婪和短视而失去了理智,甚至不顾兄弟之情,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贪婪和短视是人生最大的敌人,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和友情,不要因为一时的欲望而失去一切。

    太史公的评价更是引人深思。他认为,大禹和句践的功绩和智慧,范蠡的忠诚和勇气,都是因为他们继承了先人的遗志,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和荣誉都不是轻易得来的,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牺牲。

    总的来说,庄生与朱公的故事教会我们很多关于智慧、道德和人生的道理。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和友情,正直善良,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