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病秧子首辅的招赘夫郎 > 第233章 想新品

病秧子首辅的招赘夫郎 第233章 想新品

    关于顾满田家的事情,薛琪不止从村里人那里听到不少闲话,而且他爹还是西河村唯一的大夫,他知道的比常人又多了几分。

    他当即就直起腰背,宛如川剧变脸一般,脸上表情一言难尽,深深地看了柳小如好一会儿,最后感叹一句,“顾满田太不是人了,幸好满仓哥跟他断绝了关系。”

    柳小如掐了把薛琪故作老成的脸,淡声道:“快说,别卖关子。”

    “这话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如哥儿,你听我慢慢讲来。”

    薛琪笑嘻嘻地凑到柳小如身边,把脑袋靠在他的肩膀上,声音柔和的讲述顾李田三家的故事。

    顾满田婚后出轨田寡妇,二人还有了孩子,这是西河村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

    都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从顾满田后续的行为可以看出,正经妻儿李彩云跟顾瑾瑜,肯定是没有田寡妇跟田浩泽以及二人偷情的种重要,甚至有人都听过顾满田要跟李彩云和离的话。

    就拿去年过年来说,顾满田都是在田寡妇家过得,正月里甚至都没陪李彩云回娘家,后来李彩云的娘家来人了,直接闹到了田家去。

    然而田寡妇的兄嫂也不是善茬,在滔天的怒火下两家纷纷动起手来,顾满田在两家中里外不是人,最后还是村长出面解决,这才没闹出人命来。

    一边是人老珠黄、歇斯底里的妻子,一边是清秀动人、身怀有孕的昔日情人,顾满田左右摇摆,闹来闹去都没个结果。

    大人能针锋相对,彼此没得到一点便宜,最后问题却出在小孩子身上,顾满田跟李彩云的哥儿顾瑾瑜,他不知哪来的主意跟力气,趁着田寡妇对他放松警惕之际,猛地推了一把身怀有孕的田寡妇。

    这一摔可就坏了,田寡妇当场见了红,还是薛大夫前后忙活了三天,这才把孩子给保住了。

    怒气冲冲的顾满田当即就把顾瑾瑜狠狠揍了一顿,后来还是李彩云以命相逼,才保下顾瑾瑜的性命。

    总之,现在的顾满田就是满头包,村里人每天都当着乐子听,甚至还有人打赌下注,看李彩云跟田寡妇,最后是谁成为最后的赢家。

    听完薛琪的讲述,柳小如心里觉得好笑,这就是男人的劣根性,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果真是家花没有野花香呢!

    “真是丢死人了。”薛琪忍不住咯咯咯地笑,靠在柳小如肩头的脑袋一耸一耸的。

    恶人自有恶人磨,柳小如不再关心顾满田家的破事,而是抓着薛琪问:“最近糕点卖得怎么样?可记了账本?”

    薛琪颔首,“账本记了,卖得也还成,我每十天给鸿源茶楼送一次琪糕跟玫瑰糕。”

    算算给鸿源茶楼供货也快三个月了,若是一直都是这两种糕点,等到薛琪自己开店的时候就不新鲜了。

    “咱们跟鸿源茶楼签的契书是多久的?”柳小如蹙眉想了想,他们当初好像没有商谈具体时间,或许是契书上写了,他没仔细看。

    薛琪一骨碌坐起来,撒着鞋子从柜子里拿出个小盒子,翻出了当时跟刘掌柜签订的契书,“如哥儿,当初签了半年。”

    还剩三个月,柳小如觉得是时候换换口味了,正巧前段时间在钱府看到了古法烤箱,可以试试烤点,不过那套设备貌似需要去铁匠铺定做,暂时来得及。

    现在是春天,有哪些糕点适合春天吃呢?柳小如想着想着,不由得把心里的问题问出了口。

    薛琪闻言,也是苦思冥想,挖空以前所有的记忆试图找出答案,想了半天他只能想出一个答案,懊恼地出声道:“如哥儿,我只能想到一个,青团。”

    柳小如眼眸一亮,但随之又黯淡了下来,虽然在现代青团是很有名的传统糕点,但是在他印象中,他妈妈就会做青团,就跟馒头包子一样简单。

    “青团家家户户都会做,没有竞争力啊。”

    柳小如叹了口气,古代可不像现代那样没有节日气息,馒头煎饼粽子都得靠买,人家自己在家弄便宜又干净。

    “谁说的?像咱们西河村,谁家愿意买糯米粉做青团?一斤糯米粉可贵了,还不如买几个过节吃。”薛琪忍俊不禁地开口道。

    “是吗?”柳小如有点诧异,自己在家不比外边买便宜?

    这倒是柳小如自己想岔了,在这个白米饭都吃不起的时代,怎么可能像现代那样,过节做几十个青团,各路亲戚送点。

    薛琪认真地点头:“是的,不过基本上每个糕点铺子都会做青团,咱们怎么样让自己的青团变得更好吃呢?改进馅儿行吗?”

    “市面上基本是哪几种馅儿啊?”

    “基本上是红豆沙、花生芝麻、蜜枣、板栗这几种甜口的。”薛琪掰着手指头细数着。

    “没有咸口的吗?”柳小如甜咸都爱,听到市面上只有甜口的,有些惊讶。

    “啊?咸口的,放肉吗?好像没人这么做过。”薛琪摇头,他还真没吃过咸口的。

    “咸口的也很好吃啊,肉松的、咸蛋黄的、火腿的、咸菜猪肉的,都是不错的。”

    听到柳小如的话,薛琪咽了咽嘴里微微泛滥的口水,“如哥儿,你吃过这么多口味啊?都好吃吗?”

    “好吃的。”柳小如笑着点头。

    二人商量了一会儿,这才确定接替琪糕跟玫瑰糕的糕点,青团跟米糕。

    “咱们什么时候开始?”薛琪有点激动,忍不住开始原地跺脚。

    柳小如想了想,道:“青团得准备艾草汁、糯米粉,馅儿咱们做两甜两咸,红豆沙、花生蜜糖、肉松、咸蛋黄,米糕得准备浸泡好的白米、面粉、糖、玫瑰酱。”

    薛琪手忙脚乱地找纸记下来,还时不时停下来询问,“糯米粉、面粉、白米,我可以叫秦澜送来,他家刚好是开粮铺的,红豆沙、花生、糖家里都有,就是肉松是什么?咸蛋黄做的真的能好吃吗?”

    “肉松是用猪肉做的吃食,松软咸香,故取名肉松,你准备好黄酒、生姜、八角等去腥的调料,到时候我教你怎么做。”

    “好哦。”薛琪又低头把柳小如让准备的东西记下来,保证自己记得万无一失。

    二人正说着话,门外响起敲门声,随之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如哥儿,你跟琪哥儿说完话没?师父找你有点事。”

    来人正是薛大夫,他原本避嫌在卧房里看书,后听自家夫郎说柳小如来了,许久没见小徒弟,薛大夫甚是想念,又听闻小徒弟跟自家哥儿在说私房话,这才等了许久才寻来。

    “有空,我收拾一下自己,师父您还是回卧房吧,下雨湿气重,您别感冒了,我一会儿自去寻您。”柳小如一边往身上套衣服,一边考虑周到地建议道。

    “好,你慢点,师父不着急。”薛大夫听到屋内悉悉簌簌地声音,扬声嘱咐了两句后,便离开了。

    其实薛大夫找柳小如,主要还是关于秦澜的事情,毕竟事关自家唯一的哥儿的终生大事,作为父亲,他必须谨慎。

    收拾好自己找去薛大夫的卧房后,柳小如听到薛大夫的问题,有些忍俊不禁。

    “师父,秦澜是个好的,秦里正的为人,你还不清楚吗,他家家风清正,秦澜本人也是个上进的小伙子,况且他时常来您家,日久见人心,您跟孙阿叔也都看在眼里。”

    薛大夫还是不放心,眉头微蹙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既然秦澜这么薅的条件,这么年过弱冠了还未成亲,莫不是有什么隐疾不成?若是这样,我万万不能把琪哥儿嫁过去了。”

    年过二十不结婚,在古代确实是罕见的,不过秦澜有没有隐疾,这个柳小如就不能保证了。

    他含笑道:“过两日秦澜说不定就来了,到时候您按着他给把把脉,一看便知,正好看看他身体有没有旁的问题,是不是长寿之象。”

    薛大夫瞪了眼嬉皮笑脸的柳小如,一本正经道:“我是大夫,可不是坑蒙拐骗的术士!”

    闲事聊完,柳小如开始忙正事。

    他从背着的书袋里拿出笔墨纸砚,认真地问道:“师父,我不在的这段时间,您接诊过哪些病人?患的何种病症?脉象如何?开方是什么?”

    经过薛大夫的训练,柳小如已经养成了记病人脉案的习惯,不仅可以加深记忆,更方便以后温习。

    “这段时间,我接诊了四位病患,······”